呂端,北宋名臣,曾從一個縣級小吏一步步升至宰相。毛主席曾經用「呂端大事不糊塗」暗指葉劍英元帥。為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眾官員夢寐以求的宰相職位,不知道有多少人挖空心思。沒錢的人,靠讀書來搏取功名;有錢的人,靠賄賂買官進爵;有勢的人還靠結黨營私、拉幫結夥取得官位。不論通過何種手段,一旦成為宰相,那就能呼風喚雨,要錢有錢、要勢有勢。而呂端卻和其他人完全不同,表現十分「糊塗」。呂端擔任宰相時,朝中還有一位名臣叫寇準。寇準辦事幹練且很有才能,只是性子較烈。葛優扮演的寇準呂端為了避免兩人在工作時發生衝突,竟建議皇上允許他與寇準輪流做宰相,共同商議和進諫。呂端做這種「糊塗」事讓眾人非常不解。不久,呂端又辦了一件令眾人瞠目結舌的「糊塗」事,那就是主動把宰相位子讓於寇準,自己只做個參知政事。呂端是一個不貪戀官位,不愛惜金錢的人。呂端從不貪污受賄、賣官鬻爵。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一些周濟貧困之人。甚至在呂端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因生活拮据,連娶媳婦的錢都沒有,只好將家中的房子做了抵押,才得以婚配。皇上聽說後,感慨萬分,自己拿出錢來將房子贖回,並賞賜呂端兒子一部分錢用來生活。呂端在官位、金錢上屢屢做出「糊塗事」,但在原則上,大事大非上從來不糊塗。正因如此,呂端與同事關係非常隔洽,避免了官員內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治國理政、發展國民經濟上,使國家長期處於國泰民安的良好狀態。呂端表面看上去好像比較「糊塗」,但那絕對是大智若愚的表現。呂端一生經歷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在四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挫折,這種情況在千百年來的封建社會裡都是不多見的。這與呂端在個人利益面前不計得失有著很大的關係。一個人從不與別人爭利,只想勤政報國,那麼還有人去攻擊和陷害他嗎?是不會有的。就像宋太宗說的那樣: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正因如此,呂端的「糊塗」傳四海,功高蓋過天。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yunfei919-)歡迎點贊和評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