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希望你能看到月亮

最近,我給自己設定了這樣的一個 if-then:

if: 深夜,刷完訂閱號、豆瓣知乎、微博、網易雲蝦米音樂、朋友圈…… 還不想睡覺, else:精神愈加亢奮、空虛襲來,一下子感覺幾十年來一事無成;then 給大腦充電,瀏覽各種勵志湯文。

印象最為深刻的四條;

第一條:人們在三四十年的時間裡是不斷干著相同的事情的, 這和我們每天早晨要起床和刷牙沒多大不同。在刷牙方面沒什麼進展, 在學術研究方面則應當有進展, 可實際上進展不是那麼經常地發生。我們很可能會虛度三十年時間卻一無所獲。 即使這樣, 我還是想要試一試的。

第二條:我認為覺悟到生活的意義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的生活方式。

第三條:對於像我這樣的學者而言,如果能夠將長期蘊藏在心中的假設或構想,歸納為具體的理論體系,並且通過實驗證實由該理論體系推導出來的結論,那將是我人生的最大價值,只是這樣的瞬間,在我們漫長的學術生涯中是少有的幸事。

第四條:理論物理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心甘情願地接受了無數次不斷否定自己,服從事實這種必然的宿命。其結果是:發展了一種與神話時代和自然哲學時代完全不同的學問……我現在能夠做的說到底是用現代物理學的光芒去試著照亮這兩條道路。這也許是一束微弱的光亮,只能照亮自己附近十分狹窄的範圍。在這種昏暗的光亮之下也許我們漏掉或看錯了一些極為重要的東西。不管怎麼說,讓我嘗試一下吧。

接著,我不甘心地爬上床躺下,輾轉反側;再翻開手機,發現印象深刻的幾條都出自日本歷史上第一塊諾貝爾獎牌得主——湯川秀樹。可能你不知道也正常,因為他獲獎的那年是 1949 年,那一年對於我們,只有一種記憶。於是立馬搜索了他的資料

[**湯川秀樹(1907~1981),日本物理學家,畢業於京都大學和大阪大學,歷任京都帝國大學、東京帝國大學教授。1948年赴美國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湯川秀樹,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論基礎上預言了介子的存在。1955年回國。他從電磁理論得到啟發,於1935年提出了關於核子力的「介子理論」。他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以下內容摘自湯川自傳:

自從我年近五十歲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但是我自己,包括年輕的研究人員,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創造力?而且我也一直試圖從更加客觀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創造力的問題。

在我自己的物理學領域,當某人發現了某種新的自然現象或某種新的事實時,或是當某人發現了一條新的原理、一條新的自然定律時,創造力起了重要作用;多虧這些發現,我們對於自然現象的理解或認識才能得到一個很大的發躍。被納入自然定律中的那種對大自然的理解發展成一個理論體系,結果就可以把一個較大範圍內的事實理解成一個整體。

創造力不是一種天外飛來的東西。遺傳、環境等等無疑都會起到它們的作用,但是,不管人們多麼想顯示創造力,最重要的問題卻是這種顯示創造力的可能性始終是存在的,某種隱藏著的東西,潛伏著的東西,將會顯露出來,表現出來。

例如: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原理。連那些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相對原理的人們也相信愛因斯坦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而且相信這兒發生的是一種創造轎車的了不起的表現。 當人們從愛因斯坦的傳記中讀到他年輕時並沒有顯示出特殊的才華時,人們對於他的驚嘆更是有增無減。

假如愛因斯坦當時在班上總是首屈一指的,人們的印象就不會那麼深刻。想到後來做出偉大發現的人至少有過一次考試不及格。這常常會使人們對自己非常得意。但是,假如他沒有做出偉大發現,假如他沒有成為一個著名的科學家,那麼最後的評語就會是,他從學生時代起就沒什麼出息。

當回顧我自己的一生時,我發現自己必須完成各種雜七雜八的事務,而且一年一年增多。現在只要可能我就盡量不去接受,但儘管是這樣,任務還是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太多。潮湧而來的新刺激使人根本就沒有從容思考問題的餘地。於時人們不得不從一個問題跳到另一個問題上來。

最令我感到棘手的是,這種信息到來時已經是經過標準化處理的。但當傳來的信息量已經太多時,就根本不能再照原樣反饋給它們了。

單獨一人整理這種信息要花費巨大的勞力。實際上,無論好壞(在許多情況下是壞的)這種信息是已經給我們整理好了的。例如,報紙上的和電視上的新聞就是這種處理過程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了方便,我們就原封不動地接受這種東西。這種做法漸漸地變成了個人習慣;這似乎使生活更舒坦了些,不過這樣一來,也不斷增加了自己對別人的依賴性。

與此同時,不管由誰來負責整理信息,整理的事實本身就意味著某種方法或某種框架的存在。即使當一個人親自整理信息時,他只要在一個固定框架內思考問題,那就不會有創造力。

一切重大的創造都從打破這種固定框架開始,或是從改變這種框架本身開始。

而且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創造力,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全力以赴埋頭干一件事,而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任務和那些日常生活要求我們注意的信息洪水。換言之,需要的就是那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韌性;表現出創造力的物理學家們,通常都是以非凡的,甚至是人們可能會認為幾乎不必要的——韌性從事一個特殊課題的研究。

講到這,人生列車似乎還沒有一路黑到底,它正在穿過漫長的隧道,此時經過正可能是最黑暗的一段,但它依然能那樣平穩地呼呼而過。

如果心底能保存著湯川那種潔白的、堅硬的、發亮的東西(也就是一般人少有的可怕認真、韌性與平常心)。 即使這個人沒有做出什麼成就,那也應該能成為自己的生活英雄了吧。

希望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裡,你能看到了月亮。

對,他還說過:「我不是非凡的人,我只是在深山叢林中尋找道路的人。」


E N D……

為每位失眠者準備一些

在深夜可作為看資的內容

weixin.qq.com/r/IzhWTtv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長按二維碼關註失眠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