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句話叫「不想當總統的將軍,不是個好裁縫」,用於逸仙,倒也貼合:先生作為將軍,能文能武,自不必說;為求清帝退位,他甘願辭去大總統之職;他設計的中山裝,不但引領了當時的時尚潮流,而且時過百年,至今仍在我國服裝界有一席之地。

有意思的是,中山裝在西方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被稱為「毛裝(Mao Suit)」。因為在中國近現代,雖然有許多著名政治人物喜歡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蔣介石等,但是毛澤東給西方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所以中山裝被西方人稱為「毛裝」。

說到中山裝,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孫中山創製的,卻不甚清楚其含義。中山裝的每一個部位,都是有象徵意義的,並非僅僅為了美感或者實用。

先說口袋。中山裝的上衣前面有四個口袋,胸口兩個,下擺兩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口袋上的袋蓋,是倒放的筆架形,寓意先生的理念是以文治國,崇文興教。四個口袋上的四粒紐扣代表人民擁有「選舉、罷免、創製、複決」四項權利(民權)。

再說門襟。中山裝的門襟有五粒紐扣,代表著「五權分立」,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

接下來是袖口。中山裝的左右兩邊袖口各有三顆紐扣,分別代表「三民主義」,即民權、民主、民生;以及「共和理念」,即平等、自由、博愛。

然後是領口,也是最具有標誌性的部位,為翻立式的領子,貼合緊密,像兩扇門一樣,以顯示治國態度需認真嚴謹。

最後看背面。中山裝的背後沒有開叉,不破縫,代表中國領土的完整性和不可侵犯,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1929年,國民黨在制定憲法時曾規定,高等文官宣誓就職時,要一律身穿中山裝,以示尊重孫中山先生,遵奉先生制定的憲法。

過去,服飾對於國人來說意義重大,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服飾變了,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道統變了,統治者換了。所以說中山裝的出現,在當時而言,其意義不僅僅是提供一種新的服飾風格,也是在給國民灌輸新的執政理念。

【來源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您的生活需要她!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