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字觀光,他的名字和表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關於他的名字,有人說是因為他的詩歌受到當時西方人的喜愛,按照西方人的傳統,把姓放在了後面,於是,本來應該是「王駱賓」就變成了「駱賓王」,就像我們現在的王翠花,到了美國後,會叫翠花王一樣的道理,可是這並不可信。

比較靠譜的是,駱賓王,姓駱,名賓王,家境確實和王侯沾不上邊,他的父親,原來是縣令,後來去世了,家境貧寒,名字是祖父起的,希望將來能成為王侯的座上賓,帶表了老人家美好的期望,而駱賓王,也算是沒辜負祖父的一片心,和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

駱賓王雖然不是個王爺,但是他的才華非常值得肯定!


當然一定不是的啦!只是名字後面帶個王字而已


不是王爺,十分肯定。

賓,客也,如入幕之賓。也可是門客。

賓王,即賓於王,意指可做王候座上賓。

所以,駱賓王的老爹,只奢望他的兒能輔弼王候,而不是做個王爺。


駱賓王,浙江義烏人。生於官宦之家,但並非王爺,其父只是個小縣令。姓駱,名賓王,名字出自「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為祖父所取,寓意希望成為對國家有用之人。七歲做 《詠鵝》。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流傳至今。唐初四大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