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初唐詩人駱賓王,首先想到他是個神童,因為他七歲就寫出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有如此高起點的人,未來的成就怎可小覷,事實也的確如此。他是「初唐四傑」之一,他精彩的五律與駢文,在當時也是極受讚揚。

《於易水送人》是679年駱賓王41歲時所作的絕句小詩, 678這年,駱賓王因多次向武則天進呈奏章,招致武后的怨恨,後遭人陷害入獄。次年出獄後他對自己的遭遇極其不滿,自己的諫言不被採納就罷了,卻還被投進大牢,空懷一腔愛國之志的他,在這種無奈又彷徨中寫下了這篇蒼涼悲壯,千年經典的詩篇。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詩人說當年荊軻就是在這個地方告別了燕太子丹,怒髮衝冠,悲壯英勇的去刺殺秦王。前兩句僅僅十個字,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這既是文字,也是聲如裂帛的吶喊和對荊軻刺秦的萬千敬仰。

「壯士發衝冠」可以感受得到當時的壯烈場面,227年,荊軻為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決定以匕首逼迫秦王歸還諸侯之地,雖已知此行絕無生還的可能,但還是大義凜然,「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容赴死以完成使命,燕太子丹親自到易水岸邊為荊軻送行。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兩句自然的與前兩句過渡,感嘆昔日的英雄早已不在,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冰涼和寒冷。這兩句有詩人強烈的個人情感在內,當年的荊軻壯志未酬,而今天的自己卻是空有一腔熱血,壯志難酬。

這句「今日水猶寒」的「寒」字,用得極其精彩,詩人覺得荊軻刺秦已經過了幾百年,但易水依然寒冷刺骨,表面上在講水,實則是指作者內心掀起的巨大波瀾,被冤入獄雖已被釋,但憤懣難消,自己的報國之志無以實現,一腔熱血也好似這易水一樣變得冰冷。

駱賓王這首《於易水送人》融入了強烈的情感色彩,有感慨荊軻刺秦視死如歸的蒼涼與悲壯,也有內心空有滿懷之志,無以實現的苦悶與惆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