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同時應用多個運動類知識,譬如某人可以邊走路邊聊天。 但意識在某一刻只能專註一個思考類問題,因此,在某一刻若無法從腦中搜索到能直接從輸入得到輸出的知識,問題就無法解決。

然而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又是有限的,這種直接從輸入得到輸出的知識往往會超過我們的知識範圍。應對辦法可以是學習更多的知識。 但還有一個簡單,卻又無比強大的辦法就是分而治之。

將問題拆分成,腦中存有的,能直接從輸入得到輸出的小問題來解決。

你一定聽過這個方法,但恐怕你並不知道它為什麼如此強大。

原因在於,它可以將原本需要你掌握指數級知識量才能解決的問題,變成用線性級知識量就可以解決。

假設你只掌握了3 種知識,不考慮順序,單從組合來看,就可以形成 7 種新知識。 如果不拆分問題,你需要掌握 7 種知識才能做解決這些問題。 而有 20 種知識的時候,二者的差別就是 20 對 1048575。

在編程時,所用到的知識遠不止 20 個。 但其實人類天生習慣於搜索能直接從輸入得到輸出的知識,這也是新人在面對編程問題常常束手無策的原因,因為根本搜索不到。

該原則適用於所有思考類知識,不管是寫文章,答數學題,還是解決工作中所面臨的困難。它直接決定了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寫作要多借鑒前人,注重用典。比如北宋詞人賀鑄。

夏敬觀說賀鑄詞「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恆類晚唐人詩。慢詞命辭遣意,多自唐賢詩篇得來,不施破碎藻采,可謂無假脂粉,自然穠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