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有一年,八仙之一的東華上仙呂洞賓騎著他心愛的白山羊,駕起五彩祥雲周遊人間。當他飛到洋河鎮上空時,聞到一股綿柔的酒香,忽濃忽淡,似有若無。嗜酒如命的呂洞賓頓生興趣,他急忙落地探尋酒香來自何處。走了幾步,酒香越來越濃郁,呂洞賓頓言:「今日必飲此酒!」走進一戶院子,發現院中的石桌上擺著一壺酒,他見四處無人,便上前舉壺豪飲一口,酒入口中,頓時心動神搖,那味道讓他這個做神仙的都要醉了。呂洞賓大讚:「這洋河白酒真是好酒呀,好酒!」可沒和幾口壺中的美酒酒見底了,如此美酒怎能只喝幾口呢,抬頭一看,發現前面一間屋子是個釀酒槽坊。呂洞賓便使用隱身術潛入房間,然後他又輕抬一指,讓釀酒的師傅頓時入睡。看到一壇壇美酒,呂洞賓興奮的大口暢飲,讚歎不絕。喝飽之後他又將自己的三寶壺灌得滿滿的,然後滿臉笑意,悠然自得的飛上天了。但他的白羊卻留下來了,這裡的村民便把這白山羊供養起來,奇怪的是,打這以後,白洋河附件居民的收成越來越好,這裡釀造的白酒洋河也格外醇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


俗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縱觀我國的名酒、優質酒,絕大部分用水質優良的地下水,尤其是晶瑩甘美的泉水釀製而成。如被譽為「國酒」的貴州茅台,水源是由山泉匯流而成的赤水河,水清味美。四川瀘州老窖特曲則是取用「龍泉井」之水。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靠的是嶗山礦泉水。紹興加飯酒取用的是清澈如鏡的鑒湖水。名垂千史的山西汾酒,用的則是杏花村清激甘醇的神井水;名揚五洲的洋河大麴,取益於清涼甘甜的洋河「美人泉」水,具有「甜、綿、軟、凈、香」的獨特風格。

洋河,原名白洋河。白洋河的彎曲處有一清泉,稱之為美人泉。白洋河從何而來,美人泉因何形成?民間流傳著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

相傳在兩千多年以前,西楚霸王項羽在東吳地帶率領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打到淮水一帶,準備推翻暴秦的統治。不久又路過虞姬溝畔,在虞家宅和他的客庄項家宅駐紮下來,每天帶兵操練。在出征之前,項羽邀約全體兵將飲酒助興,鼓舞士氣。因用酒甚多,虞姬娘娘就帶領許多侍女到虞姬溝提水給釀酒師釀酒。項羽同兵將們喝下這一壇壇溢香滿口的美酒,連聲誇好。

由於虞姬娘娘親自提水釀出美酒,所以項羽非常興奮和讚賞。他酒興大發,喝到興奮時,就帶著酒壺和抓起玉杯,騎上烏騅馬,催馬揚鞭,飛蹄奔跑。從駱馬湖邊,一直跑到馬陵山南麓,站在自己故鄉的山頭上,昂首高叫:「我要讓鄉親父老都來嘗嘗這優美的美人酒!」 項羽說著,只見他斟了滿滿一杯酒,連壺帶盅向空中猛拋出去,玉杯和酒壺頓時在馬陵山頭的大青石上打得粉粉碎,香甜的美酒煞時噴洒出去;酒滴落到哪裡,哪裡就滴個小酒窩,眨眼之間這酒窩子就變成一個泉水汪,有的泉汪里水流出去就變成小河。只要從這些泉水汪里、河裡取水釀酒,這酒就甘美香甜,和楚霸王喝的美酒一樣滋味。據傳白洋河、美人泉;泗洪雙溝酒廠淮河水、高溝酒廠的天泉;宿遷馬陵山下的鳳凰泉等等,都是因項羽灑酒滴泉而成的。從此,白洋河形成了;從白洋河裡取水釀酒,這酒醇美香甜。傳說有一年,神仙呂洞賓騎著白山羊,帶著仙禾穗,駕起五色祥雲周遊四方。這一天,他路過白洋河上空時,遠遠飄來一陣陣醇美的酒香,忽濃忽淡,似有似無。此時此刻,引得呂洞賓酒癮大發。他再往下走時,一陣濃烈的酒香衝來,使他心動神搖,身不由己地迷迷糊糊連人帶羊落在地面,饞涎欲滴,咂著嘴連聲誇道:「好酒呀,好酒!」這時候,他躡手躡腳走進釀酒槽坊,使用隱身術,又學著孫悟空的老辦法,施展法術,放出瞌睡蟲,讓釀酒師傅昏然入睡。然後,呂洞賓暢飲一番,大飽口福。接著又解下酒葫蘆灌得滿滿的,急忙又駕起祥雲,溜之大吉了。由於喝得迷迷糊糊,慌忙溜走,竟把自己騎坐的白山羊和仙禾穗都丟下了。從此,白山羊和這株仙禾穗就在白洋河岸邊落了戶,從此,白洋河一帶連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酒香更濃。人們說由於白山羊和仙禾穗給白洋河帶來福音,所以也把「羊禾」作為「洋河」的代稱。在洋河大麴的「羊禾」牌商標圖案上,中間立著一隻白山羊,周圍是兩支稻穗,它象徵著「吉祥如意,人壽年豐」。

歷史上這條美麗的白洋河,由於黃河泛濫,所以把它衝垮淤沒,從此,這裡變成一片飛沙瀰漫的廢黃河灘。荒蕪多代的荒灘,如今變了,登高遠眺,可以望見那片片果林,粼粼魚池,鵝鴨成群,林木參天,在這裡,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而今,白洋河雖然不復存在了,但美人泉尚存,她那甘甜的泉水和美麗的傳說永留人間。 「心醉人未醉,名酒,不妨連飲三杯。品一口,含滿嘴酒香,三杯落肚,夠百日回味!」這是著名詩人黃東成讚揚洋河大麴酒的詩句。

以優質高產而聞名於世的洋河大麴,以地命名。此酒取清涼甘甜的洋河「美人泉」水釀造而成,具有「甜、綿、軟、凈、香」的獨特風格。數百年來,久盛不衰。

生產洋河美酒的江蘇洋河酒廠,位於蘇北泗陽、宿城、泗洪三縣區交界處的洋河鎮。徐(州)淮(安)公路由古鎮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靠近鎮北,交通暢達,市場繁榮,釀酒歷史悠久。《泗陽縣誌》載:「洋河大麴,據傳唐代已享盛名,明代更是名聞遐邇,可以考證的歷史有400餘年。當時,有山西、山東、安徽等9省客商在洋河設槽坊釀酒。」光緒《淮安府志》記載,「……自明以來,以鹽酒油為最鉅,酒舊有苦蒿、珍珠諸目,實則秫酒、曲酒二者」。明天府《府志》記述:「正德以前,淮酒有名。」這裡的淮酒,據考證其中主要有洋河大麴。清光緒年間,洋河有槽坊27家。省內省外有70多位釀酒名師雲集於此,競釀美酒。

味占江南第一家」之譽,並列為清皇室的貢品。據史料記載,清代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時,在宿遷行宮駐蹕七天,品嘗洋河大麴後,揮毫留下了「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語。民國4年(1915年)和民國12年在巴拿馬國際名酒博覽會和南洋國際名酒比賽會上,分別獲得國際名酒稱號和國際獎。

古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在洋河古鎮西首的白洋河轉彎處,過去有大片蘆葦,其中有個池塘,水清如鏡,泉眼噴花,當地人稱為「神泉」。此井不論是旱年,還是澇年,常流不息,水位始終平衡。關於這個「神泉」的來歷,優美的傳說很多。相傳,當時洋河鎮上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名叫阿美,她心地善良,心靈手巧。由於家境貧寒,父母因貧病交加相繼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阿美和祖母相依為命。不久,阿美被當地一個惡霸財主找去當傭人。這個惡霸常叫她到鎮上給他買酒。一次,阿美在買酒的路上,看到一位生病的貧苦鄉親,她感到可憐,便把買酒的錢始了那位窮人。無錢買酒怎麼辦?阿美急中生智,在井裡舀了一壺泉水回去交差。不料,惡霸覺得「酒」比往常更加香甜,便問阿美「這好酒從哪裡買來的?」阿美搪塞說,「是在洋河鎮上新開的一家槽坊買的」。惡霸信以為真,便命阿美今後就到這家槽坊給他買酒。此後,阿美便經常從泉里舀回泉水,而用買酒的錢資助一些窮苦鄉親。不久,惡霸發現其中秘密,非常生氣,便跟蹤阿美。當阿美又到泉邊舀水時,他一下把阿美推進泉里。阿美死後,這眼泉水更加醇香撲鼻,人們為了紀念她,把這眼泉取名為「美人泉」。如今,洋河酒廠在這眼井的原址上,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美人泉亭和一尊亭亭玉立的塑像,供人們欣賞。這則故事只是傳說而已,而洋河鎮上的地下水確實清澈透明、綿軟甘甜,並非虛傳。

進入今天洋河酒廠院內,轉面向西,便看到聞名遐邇的美人泉。這裡,綠柳環繞,山石峻峭,悠悠的泉水汩汩流淌,一尊漢白玉的美女雕像,手提酒壺,婀娜多姿,含笑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周圍,假山石洞,奇花異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立在池畔,成為一大景觀。許多遊客在品嘗洋河美酒的同時,特意來到美人泉邊參觀。有的來自長城內外;有的來自大江南北;有的來自首都北京甚至國外。德國、美國、日本和羅馬尼亞等國家賓客慕名前來觀賞。不時有騷人墨客面對美人泉賦詩作畫,留下讚美的佳作。1984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費孝通,在洋河考察時,曾寫下題為《聞香已醉,未品先酣》的數千字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聯繫美人泉優美而悲慘的故事,抒發了濃烈的情感。他寫道:「姑娘被推入水中不見了。泉水卻不住地湧出來,人們就用這泉水釀出又純、又甜的好酒。為了紀念這位姑娘,稱這泉水為美人泉」;「把名酒聯上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並不一定只是人們常有的意向,酒味里參上一些世間的人情,事實上確有其事……」1986年金秋,全國著名詩人嚴辰、鄒荻帆、綠原等30餘人,組成淮陰「酒鄉行詩會」來到洋河酒廠,面對裝飾一新的「美人泉」,詩興大發,寫下許多讚頌美人泉的詩篇。 傳說明朝末年,白洋關(今洋河鎮)有位善良美麗的梅香姑娘,因家境貧寒,在王員外家做婢女。王員外既姦猾刁鑽,又非常愛飲酒,他常常讓梅香到鎮上為他買酒。有個數九寒冬的傍晚,梅香上街到橋西酒店買酒,剛過橋就遇見一位衣衫襤褸、凍得瑟瑟發抖的老大娘,心地善良的她就把酒錢全部送給了老人。

王員外見梅香空著瓶子而回,就問怎麼回事。梅香把事情一說,王員外大發雷霆,並逼著她把酒錢要回。梅香被逼無奈,只好再往回走,走到橋頭,早已不見那個老人了,再走到小酒店,小酒店已關門收市。

梅香左右為難,心中暗想:與其回去再受折磨,還不如自尋一死,倒也乾脆。梅香心一橫,跑到一口土井邊,就要縱身跳下,卻被人一把拉住。梅香回頭一看,在朦朧的月光下,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姐把自己拉住。梅香轉身撲向大姐,好像是遇到親人一樣哭訴一番。

大姐聽後,安慰梅香說:「梅香妹好心腸,何必輕生跳井堂,姐姐送你一瓶酒,快快拿去莫悲傷!」她抬手拔下別在頭髮上的鳳頭碧玉簪,在井口上方輕輕一照,頓時井水翻花,酒香撲鼻,當即灌滿一瓶送給梅香,並還囑咐她以後有困難時,只要在這口井邊喊三聲九香姐姐,就會有人來幫她解難。說完,一陣香風,不知去向。

梅香半信半疑提著酒回去,王員外接過梅香打來的酒喝了一口,頓覺一股濃香侵入肺腑。清冽甘爽,妙不可言,和平日大不相同,也就不再追究了。

從此以後,梅香每次拿到酒錢,都接濟了洋河鎮上的貧苦鄉鄰,然後再悄悄提著酒瓶,找九香姐姐灌酒交差。時間一長,員外頓生疑竇。有一天,他叫梅香去買酒,自己悄悄尾隨其後。當他看到梅香竟到井邊喊人,而為梅香往瓶里灌酒的竟是一位花枝招展、傾城傾國的美女。王員外頓時神魂顛倒,就嬉皮笑臉地撲上去。誰知,九香仙女袖口輕輕一拂,帶著梅香姑娘化作一縷清風飄逸而去。從此,人們就把這口井叫作「美人井」,井下有泉,常年不幹,水質清澈,人們又稱它為「美人泉」。 在蘇北民間,流傳著「國公酒」的故事。「國公酒」,又叫「史國公酒」,此酒因何得名,有何妙用?這裡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明崇禎十七年冬,清兵攻破燕京,其間,福王朱由崧來到南京建立南明王朝。官拜為兵部尚書的史可法,率領大批兵馬,開往江北,建起防線,抵禦南下清兵。當時,史可法親臨前線,坐鎮指揮將士抗敵。

史可法率領人馬進駐在古鎮洋河時,正是寒冬臘月,天氣陰冷,寒風凜冽,雨雪不斷,四處潮濕。就在這種條件下,史可法與將士們一樣,披著鎧甲,眠卧沙場,枕戈待敵,尤其是夜晚,天氣更為惡劣。由於陰冷受寒,挨餓受累,不久,史可法就覺得渾身筋骨疼痛,胳膊難抬,原來是患了風濕症。

史可法患病之後,心中十分焦急,個人安危是小事,抗禦清兵是大事。於是,就請來軍營中的高手名醫治病,各種靈丹妙藥都用了,仍然不見有效。正在他心急如火之時,這天晚上,史可法卧在鋪上悶悶不樂,忽然,他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史可法定眼一看,只見眼前站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紅光滿面,精神抖擻,笑盈盈地上前施禮道,「史督師安好!」

史可法此刻莫名其妙,便問:「你是何人啊?」

「我么,是洋河鎮上民間老中醫,雖然醫術不高,但聽說忠勇愛國的史督師身患風濕,我這裡有個小單方,供你驅風治病。」說著,就從自己的懷中掏出一瓶洋河大麴,然後又拿出幾味中草藥,讓史可法泡成藥酒,每天服用,說是喝了定然有效。按照老中醫說的方法,史可法就服此藥酒,喝了之後,非常有效,不久,他患的風濕症就好了。後來,將士中也有患此症的,史可法就照這個辦法,把洋河大麴放在罈子里泡成藥酒,治好軍中許多患風濕的士兵。從此,兵將士氣大振,連打勝仗。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史可法,把用洋河大麴泡製的藥酒稱為「史國公酒」,;又叫「國公酒」。這樣一來,「國公酒」就成了江淮一帶名酒了,它的配方一直傳遍全國。凡手足麻木,筋骨疼痛,口歪目斜,風寒濕氣、半身不遂等病症,長期服用「國公酒」,就能收到良好的功效。 古鎮洋河,是淮安通往徐州、皖北的咽喉,這裡交通發達,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美酒計」的故事,是明代愛國將領史可法留下來的動人傳說。

相傳在明末清初時期,國事大亂,清兵攻破燕京之後,攝政王多爾袞率領重兵南進。兵過魯南,企圖強渡廢黃河,佔領白洋河鎮。與明軍血戰七七四十九個回合,均未獲勝。這時,多爾袞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一時想不出好辦法。於是,就派出暗探到四處打聽消息。後來,聽說洋河鎮上有洋河美酒,酒香誘人,多爾袞頓時欣喜若狂,連聲嚷道:「這就好了,這就好了!」

為了鼓舞兵將士氣,多爾袞下達這樣命令:「打進白洋河,官兵放假三天。美酒任意喝,美女隨便帶。」士兵們一聽說喝洋河酒,一個個磨拳擦掌,急不可待。

這個情況被當時駐守在白洋河鎮的江北督師史可法知道後,立刻想出一條妙計。他一方面派兵在鎮北守住河堤,一方面派兵在鎮南開挖一條東西河道。

河道挖好後,史可法又作了一番精心的安排,迅速把守堤的士兵撤了回來,帶著黎民百姓,把洋河鎮上幾家釀出的美酒全部向南運走。

清兵打過廢黃河,湧進洋河鎮,一見這一壇壇美酒被運走了,就立即向南追趕。追呀趕呀,大隊人馬剛剛跑到新開的河套里,只見逃跑的明軍士兵和百姓們都把酒罈丟下,慌忙而逃。

這時,清軍官兵一見酒罈丟下了,都停住腳步,一個個棄馬丟槍,你爭我奪地去搶酒罈。只見一個個饞得口水直流,亂糟糟地拚命搶酒喝。正當清兵喝得迷迷糊糊昏頭轉向時,突然,上游一聲轟響,臨時堵截的土壩子被炸開了,滔滔的洪水象野獸一樣直衝下來,清兵一時躲避不及,全都葬身水底。

從此以後,人們把這條新開的河叫「攔滿河」,清政權健立後,因「滿』字犯忌,改叫「攔馬河」。如今,攔馬河變成了洋河酒廠的排水溝。關於史可法使用美酒計破清兵的故事,在蘇北廣為流傳,一直傳為美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