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號「BB-EnglishClub」,加入最有範兒的B哥英語幫

每年三四月間,乍暖還寒的上海總是淫雨霏霏。

匆匆的行人大多撐起雨傘,穿梭往來。而我,卻更喜歡毫無遮擋的扎進這片氤氳。

是的,這是我在西雅圖養成的習慣。

而那清冽溫潤的雨水,也總會讓我想起那個曾經承載了我浪漫青春的城市 – 西雅圖

初遇西雅圖

那年9月,接到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的錄取通知已經數月,帶著最初的興奮驚喜,以及惴惴不安的期待,我踏上了飛往西雅圖的航班。

十多小時的飛行,跨越了8000多公里的太平洋,飛機終於在破曉前開始降落。雖然疲憊不堪,但我還是爬在舷窗上努力張望。不遠處,西雅圖的燈光明亮而溫柔,沿著海岸舒緩的伸展開來。

走出機場,正是凌晨5點多,西雅圖還在酣睡。坐在學長的車上,輕輕搖下車窗,秋天的晨風,飽含樹木的芬芳,清冽的透人心脾。道路兩旁,儘是高聳挺拔的松柏,鬱鬱蔥蔥,繁茂的一眼望不到邊際。

「Emerald City(翡翠之城),Emerald City…」,我在心中默唸著這個西雅圖的nickname(別稱),忽然想到童話「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中的所描述的仙境首都也有著同樣的名字,便略有所悟的慶幸道:往後的求學日子,就要在這座童話般的城市度過。

西雅圖的雨

「真正的西雅圖人,在下雨天不打傘」 - 這是我在西雅圖得到的第一句忠告。

每年,從10月到次年的5月,西雅圖都會陷入漫長的雨季。

沒有狂風驚雷,沒有水花四濺,西雅圖的雨天,只有淡如潑墨的天空,以及細密如沙的雨滴。

作為一個在中國北方成長和學習的 「糙漢子」 ,我在西雅圖的第一個冬天讓便嘗到了 winter depression(冬季抑鬱)的苦澀滋味。

「Early one morning, it was drizzling rain, and in my heart, I felt an aching pain…」

這首「Fare thee well」的歌詞,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我當時的心情。

初到的不適,繁重的學業,在那樣的天氣下,讓我格外的低落和想家。第一個冬季學期,我幾乎沒有一晚可以睡個好覺。

清晨的教室,熙攘的機房,深夜的圖書館,還有我那雞窩般狹小的房間,記錄了我當時的窘困與掙扎。起初的留學生活,總是充滿艱辛。

那段時間,我經常喜歡在傍晚時分,一個人獨自站在圖書館的臺階上,望著不遠處 George Washington的偉岸雕像,在朦朦細雨中模糊卻堅定的佇立著。

那個時候,我忽然明白,為什麼真正的西雅圖人在雨天不打傘。

是的,西雅圖的雨季很長,起初的我總是祈禱晴天快點到來,卻發現這個想法的徒勞,更讓自己忽略了雨中的西雅圖,那別樣的綽約風姿。

留學的路很長,起初的我,總是希望能一帆風順,卻發現這個想法的愚蠢,更讓自己忽視了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 – 困難,挑戰和成長。

留學前的我總是希望一切都能按照我的計劃和期許進行,一旦出現偏差,便不能忍受。而正是西雅圖的雨,教會了我放下虛榮和執念,開始學會安靜平和的接受,尤其是關於自己的不足。

在西雅圖漫長的雨季中,我在成長,在脫變。

第一個冬季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已經習慣於坐在咖啡館中,一邊品著熱飲,一邊和同學們熱切的歡笑著、討論著。窗外的雨依然纏綿不絕,而我的內心不再焦躁抑鬱,反而有了更多的溫暖和欣慰。

西雅圖的雨,給予了西雅圖人特有的安靜平和,也難怪他們能夠創造出像 Microsoft, Amazon Boeing 等底蘊雄厚的超級企業。

而對於我,西雅圖的綿綿細雨則伴我走過了那段刻苦青澀而又單純美好的求學生涯。如今,一到雨天,我都習慣投身其中,感受雨水帶給我的那種清冽、溫潤和安靜,讓我即便在這樣的天氣裏,也能不忘初心,堅定前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