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火的詞莫過於:996!

  “996”是一羣程序員用來描述自己工作時間的詞彙——每天工作從早9點到晚9點,一週工作6天。

  最近,一些互聯網大佬們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比如,馬雲就多次談及“996工作制”,他認爲:“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原因在於“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劉強東說,我做到8116+8完全沒有問題(8116+8指週一到週六6天,從早8點工作到晚11點再加上週日工作8個小時),並稱,混日子的人不是兄弟!

  互聯網從業人員之外,不少羣體的工作常態也是如此。“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啓,我們不休息”,有網友這樣形容媒體從業者的狀態。醫務工作者也是超負荷運轉,經常值夜班,白天可能還有門診。對不少科研工作者來說,996是“低配”,711(早11點到晚11點、每週工作7天)纔是常態。

  類似“996”這樣的工作節奏,在基層十分普遍,基層幹部的“996”,也叫“五+二”“白+黑”

  有人支持“996”,也有人對“996”有不滿和吐槽,在思響哥看來,我們崇尚奮鬥,需要奮鬥,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爲,從夢想改變命運的個體,到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負重前行的企業,再到我們這個正在進行復興衝刺的民族,實現美好的生活,都需要奮鬥精神、需要艱辛勞動。

  可當今,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訴求,不再是溫飽時期的拼命工作賺錢,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獲得更多價值,發現興趣、陪伴家人、提升自我。從這一層面看,“996”式的奮鬥剝奪了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

  針鋒相對的觀點,都聚焦在了一個詞:奮鬥

  認清三個誤區,破除“僞奮鬥”

  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奮鬥?怎樣的奮鬥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弄清這些問題,必須先釐清個誤區

  自我慰藉不是奮鬥。有的人沉迷於各類網絡平臺的心靈雞湯、名人哲言、勵志文章,以求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卻缺乏自省,難以獲得精進。他們總是通過表面的勤奮,獲得大家的點贊、認可,宣示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他們在工作、生活與學習中喜好誇誇其談,拈輕怕重,到處“刷存在感”,用一些“表面功”“出彩活”去營造假象,看似積極向上,實際只是自我慰藉,不堪一擊。

  偶爾爲之不是奮鬥。當前,有一些人缺乏規劃,對於理想只說不做,雷聲大、雨點小,使目標與實踐脫離,一味逃避困難。甚至效仿影視劇、朋友圈中的案例,盲目跟風、人云亦云。有一些人認識不到奮鬥的艱苦性和長期性,表現出急功近利、焦慮、消極等負面情緒,妄圖通過走捷徑、拉關係等方式快速獲得成效,忽視了誠信、正義、敬業等基本道德底線,以賺取熱錢、快錢爲目標,丟掉了知識和技能的發展根基。他們都缺乏毅力,認爲奮鬥只是偶爾爲之的行爲,忽視了久久爲功、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重要性。

  毫無節制的勞動,也不是奮鬥。要知道,苦幹是奮鬥,巧幹也是奮鬥;延長工時是奮鬥,提高效率也是奮鬥。那些支持“996”的人,他們身上的極限奮鬥精神固然可貴,但對普通勞動者強制灌輸996的加班文化,體現的是企業管理者的傲慢,不實際、不公平。奮鬥,必須是自願的,支持它的是對事業的責任感和對未來的信心。奮鬥,也必須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若把這些割裂開來,奮鬥精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如何更好地去奮鬥?

  正確打開996話題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奮鬥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奮鬥拼搏

  從個人來講,要想成就夢想,實現幸福,必然是要發自內心地真奮鬥。真奮鬥,就要用理想信念作爲堅強支撐,謹防把理想信念當作“拿來說、拿來唱”和“用來裝點門面”的粉飾工具。

  真奮鬥,就是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幹一行棄一行,無論爲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關鍵還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爲功。

  從企業來講,一方面,要切實拿出能讓勞動者心甘情願和企業同甘共苦的利益保障制度,而非以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榨員工,透支未來。

  另一方面,也需要認識到當今人們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廣闊的內涵。我們的企業不僅要依靠員工的汗水,更要激發員工的靈感;不僅要讓員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發員工更高效的工作;不僅要靠加班工資的激勵,更要讓家人的陪伴、身體的健康、意義的飽滿也成爲工作的獎賞。

  有人把中國的經濟奇蹟稱之爲“勤勞革命”,正是中國人的勤勞與奮鬥,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推動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奮鬥與拼搏,仍將是我們這個快速前進社會的主題詞。而996的討論則啓示我們:未來中國的活力,將來自於快樂地去勞動,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

  人民論壇新媒體組綜合整理

  資料 | 人民論壇雜誌、人民日報評論、半月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