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来分享过去四份工作经历中的两份,同样都是文创型网路媒体相关的公司,文化差异却相差甚大。

第一间公司|30~40人规模|现已成立14年

当初怀抱著梦想进入,最后抛下梦想离开。领域算半新创,半工作室型态。

考核制度部分:面试时须上机实测,新进人员采渐进式的约聘制,公司评估后才转不定期正职人员;每月须写工作日志以判断绩效,每年有年终会谈。

工作技能部分:在这里的第一年过去我就觉得不太对,当初应征时的职位跟报到时所接触实际工作内容有大差异,而之后衔接回本职又惊觉工作流程中并无专业性可累积,如此耗了一年转调公司中最有活力的部门,才真正有可累积的经验。但离职时公司内部转型,要求员工须有跨部门的多才能力。

福利部分:因有福委会的缘故,每月有庆生,每季有活动,每年有尾牙,年终不一定,加班可换休或换钱,另有绩效奖金;但号称有进修的交流会却因须常加班而名存实亡,劳健保高薪低报,以最低基本薪资报。薪资成长幅度低一次500元,基本上是靠绩效奖金撑上来。

文化部份:公司阶级分三层左右,但有时上级会越级派发任务,所以有部分的弹性;部门同事都好相处,整个部门在运作时也很有团队合作的感觉,而不是各作各的,有能在团队中成长的实质收获,而非只是个听命行事的工匠,这个部门的回馈性蛮好的;不确定是专案时程估算、专案密度、还是整个制程的时间品质控管上的问题,加班赶专案的问题一直都有。

  这间公司让我了解怎样的主管堪称贵人,真正的团队合作不是光说不练,是一个很好的理想目标。

第二间公司|10~20人规模|现已成立4年

当初认同公司理念进入,最后因理念执行方式认知不同而离开。领域算新创,但公司制度文化不弹性。

考核制度部分:面试时须上机实测,新进人员直接签不定期合约,但有试用期三个月,公司评估后才转正职人员(但也会有试用期延长的案例);每周须排满40工时的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会以工时数据化,会齐头式要求以最低工时完成项目。这会有时间与品质、风格不同工时不同的潜在问题,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用能达成这个时间与品质的风格去执行每个项目

工作技能部分:工作内容单纯、较无变化,公司每个礼拜会有固定的图量需求,但因上述的时间品质问题会导致风格单一化、速成无优品的状况,如果想改变这个问题就会花下班时间去顾及品质(他们不认为这算加班);刚到职没多久时有假日出勤的需求,却没有补休或加班费。

福利部分:普渡拜拜有零食,偶尔会有公司产品试吃,生日有生日礼金(但我的被遗忘),据说没有年终,劳健保有照实领薪水报;在职期间有过一次上班时间两小时的桌游活动。薪资算正常范围。

文化部份:公司阶级分上下两级,阶级感明显;同事都好相处,上级是股东属资方较难与劳方同阵线;公司的理念是与时俱进,但公司没有提供育才的资金;小公司所以常开会,但开会时预计几个月之后的执行计划最后总是默默没下文让人疑虑;内部表决的多数决只是形式,最终决定权在老板;会说希望大家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会被秒打枪,这样说与做感觉是两套的模式是我离开的主因之一;工作项目的实质对外绩效没有及时回馈性,对内的绩效回馈又过于主观(视觉很主观的,所以和上级胃口的风格创作者就很吃香)。因绩效管的很死,个人比较喜欢追求完美常须加班。

  这间公司让我学习到向上管理的思考模式、居安思危的学习态度,影响我很深。

  两相比较下,福利的部分跟资本额相关所以这部分可以先不看,但影响员工对公司的印象好坏一定在于公司文化及公司制度。制度的合理性、公平性、人性化程度;影响文化的是制度外的人治、讨论沟通模式、工作气氛。上述两点都影响著公司的流动率高低。仅分享案例表示,并不是网路相关的新兴产业就都是美式制度,即使工作环境相当美式,但运用著传统模式管理网路行业的老板大有人在。

(先分享一半,另一半及心得结论留待下篇。) 想查看我的摄影作品可follow我的Flickr


|版权声明|

为因应恶质新闻媒体随意盗文,防不胜防,转载请保留下段文字

本文图/文皆玛掐|敏感星球创作,同步更新于Blink、SOSreader、Medium、Blogger平台,请认明作者玛掐(Matcha)

若非上述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工作经验分享一|文创产业- 玛掐Matcha, 并请保留本声明!

 

阅生活越趋势 没定性是种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