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陳彬

在007系列電影里,邦德只相信兩個人:一個是他自己,另一個是瑞士銀行家。這種誇張的說法來自於數百年來,瑞士銀行因嚴格的保密制度而贏得的信譽。但是迫於涉嫌幫助客戶逃稅所面臨國際社會的壓力,6日,作為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現在,「007」只剩下相信自己了。

據新華社消息,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6日發表公報說,在當天舉行的年度部長會議上,包括瑞士在內的該組織34個成員國和巴西、中國、新加坡等13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關於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的標準。《金融時報》報道稱,這是一次決定性的舉措,象徵著瑞士這一傳統「避稅天堂」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

如果要「撬開」納稅人的隱秘賬戶,瑞士的配合至關重要,因為該國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它的財富管理行業也很龐大,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

瑞士銀行家協會表示:「只要所交換信息僅與稅收目的有關,瑞士的銀行願意與其他金融中心自動交換信息。」

與瑞士一起簽署協議的有47個國家,其中包括其他經合組織國家、G20成員國以及開曼群島和澤西島等離岸中心。這項全球性標準由經合組織制定,並得到G20支持。

瑞士聯邦政府國際金融事務秘書處媒體官員弗蘭克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標準目前正在細化,還沒有正式實施。目前,經合組織正在推動在2014年9月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後正式開始實施。

瑞士銀行發言人薩繆爾·布蘭德納告訴北青報記者,待這一標準實施後,瑞士銀行會嚴格執行,與此同時,他並未否認該銀行中有中國客戶的存款。

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在新標準簽署後表示,這一標準的簽署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意實施銀行間信息交換的全球標準,這是在共同打擊逃漏稅行為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加入這一全球行動的包括瑞士、列支敦斯登、開曼群島、英國海外屬地澤西島和根西島,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往因銀行高度保密而被批評為「避稅天堂」。在歐洲聯盟內部抵制銀行透明的盧森堡、作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也簽署這一宣言。

《華爾街日報》報道,預計歐洲國家能夠藉此追回數以十億歐元計稅收。

預計其他離岸中心將面臨加入打擊逃稅行動的壓力。經合組織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就那些不願採納銀行透明措施的「不合作」國家列出一份「黑名單」。

中國客戶賬戶信息引關注

消息公布後,在瑞士銀行的中國客戶賬戶信息是否會被公布出來,引起了眾多國人的關注。由於瑞士銀行被稱為「避稅天堂」,在媒體報道中關於偷漏稅大戶的資金,或者是貪官轉移到海外的資產也引起了國人的猜測。瑞士告別保密銀行法,對中國強勁反貪無疑是一大幫助。

《金融時報》報道稱,一些離岸賬戶戶主已將資金轉移到少數幾個抵制透明舉措的離岸中心。當北青報記者問及這些離岸賬戶戶主是否涉及中國客戶時,弗蘭克未予正面回答。不過,他解釋稱,待標準細則實施後,各國之間要簽署雙邊協議,瑞士會先同鄰國進行簽署,與中國簽署協議的時間則相對晚一些。

路透社2012年12月17日報道,過去10年來,犯罪、腐敗和逃稅讓發展中國家損失近6萬億美元,且非法資金仍在持續增多,其中中國居首。

2010年從發展中國家流向避稅天堂和西方銀行的非法資金達8588億美元。中國占其中近一半,是緊隨其後的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總額的8倍多。

2010年,中國非法外流資金為4204億美元。之前10年中國總共流失2.74萬億美元,且流失還在增長。在2012年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一國際金融監督機構稱2011年另有6020億美元資金非法流出中國。

瑞士《每日導報》則報道稱,黑錢毫無疑問已不再是國際金融業的一個邊緣現象。巨額黑金從中國等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如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再加上避稅天堂瑞士。這些資金主要來自非法活動所得,如腐敗、有組織犯罪和逃稅。

相關鏈接

美國富人「自首」

隨著瑞銀披露更多客戶信息,一些涉嫌逃稅的美國富人開始蜂擁至國內收入署「自首」。國內收入署2011年3月份推出「自願披露」項目,逃稅者如果在9月23日前交代逃稅詳情,有望只面臨民事訴訟,避免受刑事指控。僅7月份的一周內就有400人提交申請自願公布未申報財產。這一數字比去年全年的申請都多。

相關新聞

保密制度讓瑞士銀行富甲天下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聯邦銀行法》,銀行職員不能過問客戶隱私,也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客戶的存款數額與私人機密。因為這項獨特的保密制度,讓全世界的富豪喜歡把錢存在那裡。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個人財富被存放在這裡,各國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藝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這也造就了瑞士聞名於世的金融業。至今瑞士銀行的存款已佔全球總儲蓄額的1/3,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價值的貨幣之一,瑞士的銀行也因而富甲天下。

銀行保密制度飽受歐美國家抨擊

高度重視客戶隱私在為瑞士銀行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時,也客觀上為逃稅和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因此瑞士一直承受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特別是在「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批評其影響追查恐怖分子的金錢流向。2001年底,歐盟準備在成員國內部實施稅務資訊共享,以減少稅款流失,也曾要求瑞士廢除銀行保密制度。

2009年,瑞士最大的銀行瑞銀集團在美國威脅將其送上法庭的壓力下,同意繳納7.8億美元罰金,並交出涉嫌逃稅的美國客戶資料。2013年1月,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銀行韋格林銀行承認曾協助100多位美國客戶逃稅,並將為此向美國支付5780萬美元的賠償,這家有著270多年歷史的銀行隨後宣布關閉。目前正在接受美國正式調查的瑞士銀行還有十幾家。

瑞士銀行為何不再為客戶保密?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瑞士人也認為偷稅漏稅已經不是簡單的財政問題,而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瑞士銀行保密法不能高於國際稅收權益。可以說,近年來瑞美兩國圍繞銀行客戶信息交換的糾紛實質上是國際稅收權益的糾紛。

為向瑞士施壓,美國、歐盟等步步緊逼,美稅務部門已將一份列有涉嫌幫助美國客戶逃稅的10餘家瑞士銀行的名單移交給美國司法機構。美方提出,如無法從瑞士銀行獲得他們想要的信息,他們將對有關瑞士銀行嚴懲不貸。

什麼是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中心,是指任何國家、地區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幣為交易(或存貸)標的,以非本國居民為交易對象,其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所形成的銀行體系。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目前比較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馬恩島、巴哈馬群島、百慕大群島等。這些地方一般都是風景優美的海島或港口,政局穩定,稅收優惠,沒有金融管制,有「避稅天堂」之稱。

本版文/本報記者岳菲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