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猕猴最快今年6月降为一般类 保育人士担忧:恐有负面影响(图/林美吟」授权提供)

▲台湾猕猴资料照。(图/林美吟」授权提供)

 宠物小组/综合报导

农委会林务局25日召开「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野生动物保育咨询委员会议」,会议上宣布台湾猕猴等8种野生动物,将从保育类调整为一般类,同时也新增草花蛇、林三趾鹑、大滨鹬等17个物种入保育类野生动物。林务局强调,这份名录会持续长期监测,约2年做一次评估,若有紧急状况可立即启动评估,使台湾野外生态环境趋于健全的动态平衡。

(ETtoday宠物云有IG了,快按追踪:https://goo.gl/MyKwZB

这8种由保育类调整为一般类的动物,分别有山羌、台湾猕猴、白鼻心、大田鹬、龟壳花、雨伞节、眼镜蛇、短肢攀蜥。林务局解释,因栖地状况稳定、商业猎捕与利用压力降低,且族群趋势平稳或上升,所以由「其他应予保育野生动物」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

至于近年走私到大陆供食用和宠物需求的食蛇龟、柴棺龟,因野外盗猎严重、族群减少,这次由「珍贵稀有」调整为「濒临绝种」野生动物;另透过公民科学、新年数鸟与ebird等调查观测结果,有17种新纳入「其他应予保育野生动物」,包含林三趾鹑、台湾朱雀、长尾鸠、红腰杓鹬、栗背林鸲、黄胸薮眉、白耳画眉、黑头文鸟、冠羽画眉、岩鹨、董鸡、黑尾鹬、大滨鹬及红腹滨鹬共14种鸟类,以及草花蛇1种两栖爬虫类。

▲▼台湾地区保育等级调整表。(图/ETtoday制表)

▲图/ETtoday制表。

这次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除台湾地区原生动物外,国外物种也参考华盛顿公约第17次会员大会最新修订名录,将瑶山鳄蜥等17种由珍贵稀有调整为濒临绝种野生动物,北美山豹等6种由濒临绝种调整为珍贵稀有野生动物,而国内已有产业发展潜力,具繁殖规模及成熟技术之爪哇雀则移出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

林务局强调,野生动物保育等级的评定相当严谨,相关物种的等级评估分类是依「野生动物评估分类作业要点」、由学者依其专业及有长久野外调查经验的民间专家群,针对各物种野生族群、栖地状况及受猎捕压力等相关指标综合评估的结果,非仅考量单一条件或因素。

▲碰见卷曲小山羌!女游客抱到警局求援 可爱萌样在所内趴趴走。(图/苗栗县头份警分局三湾警察分驻所提供)

▲小山羌资料照。(图/苗栗县头份警分局三湾警察分驻所提供)
小白鼻心落难 粗旷男温暖「奶胖」牠(图/新北市文化局)
▲小白鼻落难资料照。(图/新北市文化局)


林务局说,野生动物的族群数量估算,基本上是在一短期特定时间及区域内所进行的族群推估概况,无法评估该物种的族群发展趋势,透过长年在野外进行生态调查的专家学者群,依照评估基准评定其族群发展趋势的权重分数并进行讨论,兼具专业、独立、公正、客观与严谨度。

而针对各界质疑,是否因为近年猕猴造成农损,所以要将牠们踢出保育类名录?甚至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后,猎捕行为是否就无法可管?林务局则否认,并解释单纯就是经由国内研究台湾猕猴的学者所组成的专家群评估,其栖地与族群现况稳定,暂无需以「列名保育类」的高强度手段保护,更何况依据《野生动物保育法》,侵害农作物的猕猴,即使是保育类,农民仍可进行扑杀手段在内的必要处置,名列保育类与否不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农委会召开野生动物咨询委员会 因应现况调整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图/翻摄农委会林务局。)
▲图/翻摄农委会林务局。

▼更多精彩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