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 山麻雀的公鸟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记者翁伊森/嘉义报导

山麻雀为过去山村常见鸟类,近年来分布范围及族群数量却大幅减少,目前估计全台不超过一千只,随时都可能在台湾消失。为保育濒临绝种动物山麻雀,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启动山麻雀保育行动,在梅山地区(瑞峰、碧湖、龙眼),以悬挂巢箱、设立饵站、种植食草、社区宣导等方式,结合当地社区、小学积极推动山麻雀保育工作,希望能让阿里山区成为山麻雀最温暖的窝。目前资料显示嘉义县的大埔乡、番路乡和梅山乡是山麻雀仅存少数的繁殖区,因此对大阿里山区山麻雀栖地的保护及营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请继续往下阅读...

▲山麻雀-母鸟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嘉义林区管理处说明,顾名思义,山麻雀即是出现在山区的麻雀。山麻雀的大小及颜色大致和麻雀非常近似,主要于浅山区域出现,多在山村聚落及周遭农垦地、草生地活动。主食和麻雀相似,也是以植物种子、榖类和昆虫为主。山麻雀是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近年政府单位、学术单位以及保育团体所进行的各项调查显示,过去20年间山麻雀分布范围大幅缩减,估计全台湾总数很可能已少于1000只,族群数量相当少。

嘉义林区管理处表示,冬季山麻雀食物较少,因此在繁殖前有充足的食物,让山麻雀有充足的能量繁殖,是保育山麻雀的重要课题。该处发现山村农民惯行利用搅拌粗糠改良土壤,意外也成为山麻雀觅食的最佳场所,因此仿照设置了3处饵站,以播撒脱壳小米混和粗糠作为饵料,提供山麻雀食物。另外也在社区种植小米,预计在秋冬食物匮乏时,做为山麻雀觅食的地方。

▲▼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设置巢箱。(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自然环境下山麻雀是以树洞为巢穴繁殖,但树洞数量有限,而山麻雀体型小竞争力差,有专家评估树洞不足是山麻雀减少的原因之一,因此设置供山麻雀繁殖的人工巢箱也是今年工作重点。108年度该处透过巢箱保护至少79只幼鸟成功离巢。今年度已设置有149个巢箱,目前有20对山麻雀利用繁殖,并有15只幼鸟成功离巢,其他还在巢中孵蛋、育雏的数量更多。因此评估今年山麻雀鸟口增加数量应可胜过去年。

▲▼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种植小米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山麻雀的栖地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社区的认同与支持是成功关键。嘉义林区管理处强调,保育工作执行期间,社区民众给了许多帮助,如主动提供饵站用地,在种植小米时,社区民众提供种植经验,甚至协助田间除草、浇水。去年度瑞峰村社区发展协会和瑞峰国小以当地生产茶叶制作的伴手礼盒,将其命名为「雀跃雀阅」,将山麻雀作为社区伴手礼的象征。而瑞峰国小也将山麻雀作为该校吉祥物。这都说明了社区民众爱惜山麻雀,推动保育的热情。

▲▼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公私合作 山麻雀保育现曙光 。(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山麻雀的存续和传统山村农业操作行为及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嘉义林区管理处执行山麻雀保育行动策略,希望结合山村的生活及生产活动,透过生态友善行动执行山麻雀保育工作。今年度于梅山乡瑞峰、碧湖及龙眼3个社区执行保育工作,结合社区、小学,共同推动山麻雀保育,希望借此,让山麻雀能重新回到山村,让山村生态拼图寻回失落的一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