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先承认, 我个人并非传播相关出身的, 以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跟看法, 当然, 也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的看法

1. 传播媒体的权力,往草根滑动中
过去对于政府或财团机构而言,只要控制住媒体就等于控制住舆论, 但从中东的民主运动到大陆的微博兴起与台湾的文林苑一案, 都可以明显的看出, 现在的财团与政府要控制舆论难度比过去还高,舆论的权力正缓慢地往草根力量滑动。

2. 传统的传播媒体并不擅长处理分众资讯
记得前大埔一案, 对于许多人而言, 像是突然引爆的地雷一样被炸开, 让政府一整个措手不及,其实这次文林苑也有类似的情况, 但小弟的经验却不是如此, 刚好这两件事在主流媒体播出之前, 我都恰巧有在追踪这些分众资讯,所以观察了整个讯息的传递过程,其过程类似是在特定的分众中先出现讨论(例如Facebook中的Fan Page),之后透过分享与交换开始扩散至其他分众族群中,等到主流媒体播报,才整个引爆社会的讨论,但其实过程在网路上已经存在一阵子了。这也代表传统的广播媒体在角色扮演上有不足的地方, 毕竟他们是营利事业(注1), 他们需要新闻卖点,来提供营收,而那些在网路上的集结讨论过程并没有卖点, 其次, 他们的资源必须集中在营收, 无法满足所有细小族群的分众需求, 更何况这个领域目前已被UGC,特别是网路社群媒体所占据,传统媒体也已经难以进入了。


3. 传统的传播媒体例如电视,仍有不可被替代或缺的角色
结合以上的论点, 我们就可以断定传统媒体的末日将来吗? 甚至乐观的看待,有了网路我们的资讯就不再被传统媒体所垄断吗? (注2)
我个人则不这么看,首先讯息本身就有几个程序要作业
(1)发布或发生 (2)收集 (3)查证 (4)整理与强化 (5)重要与关联性排序 (6)内容型态与通路的决定 (7)散布接受或再散布的便利性
最后讯息本身品质、接触成本以及内容形态共同决定了影响力。

过去的Web 1.0 解决了发布的问题,但资料仍分散在太多的平台上,导致收集、通路、散布及再散布都有困难,接下来的社群与Web 2.0则解决了发布、收集、通路、散布与再散布的问题,至于重要与关联性排序Facebook与Google则希望透过不同风格的电脑演算法来解决,但至今成果并没有很好,至于内容形态与通路的决定,则是有部分的专家已经在尝试透过UX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例如Pinterest、FlipBoard这类软体/网站的发明,尝试将他降低到可行的UGC成本

不过,查证、整理与强化、并利用丰富内容型态来凸显讯息对我们的重要与关联性,同时降低到极低的成本,至一般人都可以负担起,就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单纯从网路技术上可行的方案(如果你找到了,Facebook末日就来了),所以,电视媒体仍有其难以动摇的地位,他们满足了我们以上的要求,并且透过广告补贴方式,用很低本的方式提供给我们,而且随著数位设备进步,他们也持续往互动发布与再散布领域改善中,他们的影响力仍是不容小觑的,而且仍未看出有弱化的趋式,只是改变型态后继续前进。

结论: 网路是一个重要的资讯载体,但仍不是最重要的载体
简单的说,网路的确在弱化政府与财团控制的力量,但网路上分众庞大、杂讯太多也严重影响其效能,而且内容精致度仍不够,充其量只能说一种载体,而非最具有影响力的载体,所以如果我们就此简化成了有了网路媒体,传统电视媒体的末日就来了,甚至归纳为我们将不再被媒体业者操控言论,都是太过简化而很危险的论断。或许我们反过来说,科技持续在进步,或许我们有一天会解决这些问题也说不一定,但在那天来临前,我们最好还是看紧我们的媒体是比较实际的,只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开始要看紧的不再是媒体公司而是网路公司也说不一定,到最后,我个人很主观的认定这场媒体自由与管制的战争将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只是转换了形态然后继续下去。

 

注1.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大埔与文林一案,当我们去分析媒体的行为,都可以察觉到刻意操作的痕迹(并非说受害人刻意操作,而是媒体针对他们的商业利益自发性的操作),简单的说,媒体没有兴趣去解释复杂背后的时空与法令问题,他们只会快速的找出新闻突破点,简化你所看到的标题,并且很快让你感觉到这对您个人有什么关联(就算是娱乐也算),操作那些共鸣点,甚至哗众取宠也在所不惜,最后透过这样的过程争取到收视率或商业利益,说穿了就是注意力经济。更等而下之的就是,台面下的政商白道与黑道利益交换,这就更不值得讨论,但这些的确都实际存在,而且难以完全根除。

注2. 有许多人主观的认为,有了网路之后,上网的时间变多了,所以看电视的时间就变少了,并推论电视影响力下降。但至目前为止的国外研究,只发现上网时间的确增加了,但坐在电视机前面的时间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所以,目前部分研究方向已经转为解释,由于传递讯息模式的不同,收看电视的人仍倾向躺在沙发中,被动的接受讯息,而非前倾的靠向电脑设备,主动寻找资讯,这两者间可能根本没有太大替代效果,并用这个观点来解释前述的现像,不过这一切可能会在手持装置盛行后改变,因为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们仍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被动的接受资讯,不过手上多了一个手持装置同时上网,两者间的互动效果可能会是未来数位汇流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甚至会影响广告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