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igner day /

  小時候,多少女孩都曾擺弄着被自己裹上奇怪裙子的芭比,迷糊又熱切地渴望着當一名時裝設計師,隨着慢慢長大,理想默默泡湯……

  但是,Voicer特派記者Poka卻在上海時裝週上“截獲”了一羣真的實現了這個理想的fashion talents!

  作爲新生代最耀眼的中國獨立設計師,她們是怎麼得到第一桶金的?在人人看手機的時代,做設計師更難,還是更容易了?這份工作的真相,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酷嗎?

  SHUTING QIU

  今天這三位中國女孩,分別以倫敦、紐約和安特衛普作爲自己時裝生涯的起點,設計風格和方向不盡相同,卻都在剛出校門不久,就“引燃”了整個行業裏許久未見的熱議。

  CAROLINE HU

  她們並不溫和,甚至一手敲碎了一連串刻板印象——衣服上沒有所謂的“中國設計”符號;看似身處一個如此fancy的行業,面對錢和生存的問題,她們也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滿頭是包”……

  SUSAN FANG

  現在就由Poka和她們展開一場不設防小對話,聽聽她們關於職業選擇與未來、第一個系列的誕生過程、初始資金的來源、她們的野心和焦慮……

  SUSAN FANG

  illustration by Poka

  如果你從Susan Fang的Instagram路過,多半會被圖中那些晶瑩剔透、夏日感十足的泡泡珠迷住。

  它們經過細緻地編織和排列,被覆蓋在模特的頭頂、手腕、腳踝。

  從中央聖馬丁女裝設計專業畢業後,她先後在Celine、Stella McCartney和Kei Kagami都工作過。今年春天,她在倫敦時裝週發佈了自己同名品牌SUSAN FANG的第一個系列。

  除了人人都愛的泡泡,“空氣編織”也是她獨有的手工技法。這些衣服與女孩的身體,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顯得既寬鬆,又小巧,既有“古早味”,又有未來感……

  POKA ask SUSAN FANG

  Q:誰是你對美和時尚的啓蒙?

  A:大約4歲在幼兒園,一個小朋友抽獎得到一盒彩筆,我非常非常羨慕,可能從那時候就喜歡畫畫了。按照順序啓蒙我的藝術家有Monet、Kandinsky、Alexander Calder。

  時尚真正的啓蒙很難說,小朋友時看的動畫片和漫畫,後來是Dior、Hussein Chalayan、Yohji Yamamoto、Issey Miyake。

  SUSAN FANG 2019春夏系列手稿和lookbook

  Q:你理想中的?孩形象是什麼樣?

  A:自由,勇敢,望着未來的遠處,帶着一點微笑。髮型和穿着打扮在變,但她的氛圍一直是那樣。

  Q:你最常運?在配飾上的透明泡泡珠設計,靈感來源是什麼?

  A:它是我對第一季的暗示。我想創造全新的服飾,所以需要後退,重新組織面料,讓它不受維度限制,自由遊離在2D和3D之間。肌膚或穿着者同樣像是重生,所以要“滿身泡泡”。

  Q:設計時會考慮穿戴實?性嗎?

  A:空氣編織可以讓衣服自由伸縮,從設計的最初我們就提早考慮到肢體大量的動態空間,這樣可以one size。加上我經常旅遊,非常不喜歡佔地方和需熨燙的衣服。

  Q:正式發佈第?個系列,準備了多久?最難的是什麼?

  A:半年。一塊麪料需要一個人花20天做,而且非常複雜,真的是組織了各種親友團。媽媽、從小的畫畫老師姜老師、從小認識的阿姨和樓下的裁縫叔叔……非常不像一個專業團隊,但其實每一位都特別靠譜。

  SUSAN FANG 2019秋冬秀場妝容

  Q:社交媒體有幫到你什麼嗎?你覺得在這個圖像爆炸,?人看?機的時代,做設計師是更難還是更容易了?

  A:最大的益處,是媒體或買手想找到設計師非常方便。高中時我聽老師說,服裝是一個非常需要依靠networking的行業,那時候每次想到這點就非常緊張,覺得肯定做不好,現在有微信、微博和Instagram,做一個宅女設計師也是可以的。

  SUSAN FANG 2019秋冬秀場妝容

  Q:哪個設計師是你事業上的標杆?

  A:可能是Issey Miyake,他發明瞭一種signature面料,一種新的衣服,兼顧了藝術和實穿。我非常喜歡他拍的片子、藝術合作、店鋪設計——打破原來的時尚格局,但同時又很明亮,並且是熱愛自然的。

  完全手工噴漆的手套和襪子

  Q:今天的時裝圈,商業化似乎變得不可避免,你更願意保持?衆,還是“家喻戶曉“?

  A:都不是我可以控制的。我把設計創造出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不可預知。我只是任性的人,做簡單的表達而已。

  Q:?個時裝品牌真正開始?展拳腳,往往是從?兩款?獲成功的配飾開始的, 你的品牌?最有潛?的配飾是什麼?

  A:可能是泡泡包?泡泡系列到現在都是自己inhouse完成的。最初是和我的畫畫老師一起做,後來需求變大,我媽媽加入一起設計和製作。它們一下子就被市場喜愛,真是沒想到。

  可能每個泡泡配飾,都吸收了我最愛和最愛我的人的能量,所以看到的人也會感受到這份能量,並被它吸引。

  Q:初始資?是怎麼來的?遇過財務緊張的問題嗎?

  A:Fashion Scout「Ones to Watch」獎幫我完成了第一季,拿到贊助纔在倫敦時裝週走秀。資金其實一直都很緊張,所以都是動用親友團,自己動手減少另請秀場搭建的費用。我們相對其他品牌真的非常節約。除了考慮如何減少面料浪費,場地搭建也會考慮之後如何回收利用。

  SUSAN FANG 2019秋冬系列

  Q:對於和你一樣,想從零開始的設計師新人,你有什麼建議?

  A:剛畢業的設計師會非常非常努力,但如果沒有得到運氣的幫助,這個時候不要太自責。比起結果,這個行業的未知性和可以不停學習的過程,是最迷人的。還有一個建議就是,開始的時候儘量節約!

  Q:外界對設計師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A:還沒開始設計學習的同學,會以爲服裝特別光鮮亮麗,但其實我認爲是一個超級體力活。

  SHUTING QIU

  illustration by Poka

  許多人第一次知道Shuting Qiu,是因爲蔡依林在專輯《Ugly Beauty》封面上佩戴的那隻鮮紅而閃亮的“厚嘴脣”。

  裝置藝術一般的誇張頭飾、鮮明而抓人的印花、剪裁的交錯與接駁,這個視覺衝擊強烈的先鋒品牌,背後果然有一個生性果敢的設計師。

  SHUTING QIU 2019春夏系列

  Martin Margiela、Dries Van Noten、Ann Demeulemeester……無數大師的設計生涯,從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開始,而這也正是從國內設計大學退學的Shuting Qiu,來到這裏追逐時裝理想的動力。

  POKA ask SHUTING QIU

  Q:誰是你對美和時尚的啓蒙?

  A:“安特衛普六君子”(Antwerp Six)。

  Q:你覺得安特衛普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A:安靜而舒適,具有藝術氣息。安特衛普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貫穿在我整個美學體系裏。

  《Ugly Beauty》封面上來自SHUTING QIU的“真理之口”

  Q:“真理之口”是你的設計中反覆出現的標誌,它有什麼故事?

  A:靈感來自印度Kathakali dancer的民族服裝。我對民族文化很感興趣,會把我對這些東西的理解放到設計中,表達我對“美“的理解。這個mouthpiece就是想定義,不同尋常的美,也是一種美。

  Q:哪個設計師是你在事業上的標杆?

  A:Dries Van Noten。

  SHUTING QIU 2019春夏系列

  Q:怎麼想到把印花作爲設計元素?

  A:在做靈感調研的時候,帶有花元素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這類型的藝術家 、展覽、民族文化)特別吸引我,然後會以我的方式運用到設計中去,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我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

  但我能肯定的是,印花並不是我唯一的設計元素。

  SHUTING QIU 2019秋冬系列

  Q:你理想中的女孩形象……

  A:自信勇敢、關注自我、具有藝術審美的浪漫女孩。她們不一定非常美麗,但她們肯定是區別於所有人,具有獨立人格的。

  Q:正式發佈第一個系列,準備了多久?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A:大概9個月左右。我做第一個系列時還是在校學生,最困難的大概是我一個人做了所有的事。

  SHUTING QIU 2019秋冬系列moodboard

  Q:社交媒體有幫到你什麼嗎?在這個人人看手機的圖像爆炸時代,做設計師和以前比,是更難還是更容易了?

  A:我覺得是有利有弊的。利的地方,是有更多的人更快速地認識我的品牌,弊端是模仿和抄襲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我覺得很難去定義難或者容易,這完全取決於設計師個人。在任何時代,都有做得容易的設計師,也有做得難的設計師。

  Q:接下來3-5年,你對品牌成長有什麼目標和計劃?

  A:首先希望我的品牌形象能夠深入人心,然後在打開歐洲市場的基礎上,再打開中國市場。

  Q:對於和你一樣從零開始的設計師新人,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A:塑造品牌的identity是首要工作,具有強烈identity的品牌,纔有存在的意義。

  CAROLNE HU

  illustration by Poka

  在一個高級時裝領域充斥着衛衣和球鞋的時代,一門心思做手工禮服裙的Caroline Hu,是一個稱得上“逆勢而行”的設計師。

  如果是第一眼看見她的作品,你甚至會忍不住在心裏飄過一聲:啊,如此浪漫主義的表達,真的很久沒見到了。

  Caroline Hu 2019秋冬系列

  在新一季裏,她把Henri Matisse在1894年創作的油畫Woman Reading作爲靈感來源,用各種被丟棄的布料,配以繁複靈巧的刺繡工藝,製造出了一種會流動的油畫筆觸。

  Caroline Hu 2019秋冬系列

  在這些看似輕盈又古典的“畫中女孩”背後,其實她花費了太多不爲人知的功夫:“就是很希望能用面料的方式表達色彩和質感,大家看到的就是不斷的實驗測試出來的結果,爲了想達到某種觸覺,就一直去研究,失敗了再反反覆覆嘗試。”

  Caroline Hu 2019秋冬系列

  POKA ask CAROLNE HU

  Q:誰是你對美和時尚的啓蒙?

  A:媽媽。

  Q:你理想中的女孩形象是什麼樣的?

  A:女孩子就是應該各有各的姿態和特色,內心溫柔懂生活,容易被感動,獨立自由。

  工作中的Caroline Hu(攝影師Nicolas Kern)

  Q:是什麼讓你打定主意做自己的獨立品牌的?

  A:畢業後我先給兩個品牌工作,每天幫他們做非常多手工刺繡設計,過程中也有很多疑惑,比如削弱設計,降低成本,爲了比較好賣,但結果並不好賣。

  這些都讓我開始反思,做那些事情的意義,後來就想嘗試下自己發聲,用我的角度去做我的品牌,嘗試打破一些我不理解的服裝行業的現有格局。

  Q:哪個設計師是你在事業上的標杆和偶像?

  A:John Galliano。

  Q:你的初始資金是怎麼來的?遇過財務緊張的問題嗎?

  A:我就是家人給的。一直都財務緊張,所以才申請比賽。目前還沒有解決,畢竟品牌還早,慢慢來吧,路漫漫啊哈哈。

  Caroline Hu 2019秋冬系列

  Q:這些裙子是完全手工製作的嗎?一條要花費多長時間?未來有做高定系列的野心和興趣嗎?

  A:完全手工。取決於款式,複雜的要3周,新系列單品平均5-6天吧。我不排斥做一些華麗的衣服。

  Caroline Hu的手稿

  Q:時裝屋都在減少或取消晚裝的比例,增多街頭和日裝,對這一點會有擔心嗎?

  A:不擔心吧。我想要做的風格和設計,全部來自我的感受,無所謂流不流行,過50年如果品牌還在的話,我還是一樣堅持。

  Q:社交媒體有幫到你什麼嗎?在這個人人看手機的圖像爆炸時代,做設計師和以前比,是更難還是更容易了?

  A:很多重要的媒體人,都是在Instagram上找到我的,甚至包括一些訂單。但我又是個非常宅,不太社交的人,所以發東西總有拖延症,也不是爲了神祕,就是性格本身不喜歡過分被關注。喜歡我的設計就好了,設計師只是背後的人。

  攝影師 Heidi Tappis

  Q:對於和你一樣從零開始的設計師新人,你有什麼經驗和建議?

  A:沒有什麼比專注做設計來得重要,不管媒體和身邊人怎麼評價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做着什麼,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有自己堅持。尤其剛開始還在學習摸索,要謙虛。

  Jungle Magazine封面上的Caroline Hu

  Q:外界對設計師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A:就是區分衣服這個可以穿,那個不能穿,然後把一些設計師當做明星來看待。我不喜歡過度曝光設計師本身,因爲其實設計纔是我們需要大家關注的地方。

  Caroline Hu 2019秋冬系列

  ... ...

  天賦、努力、機會,

  這幾股缺一不可的力量,

  在這三個女孩身上閃閃發光。

  看完她們實現理想的過程,

  我們也很好奇,

  你……有什麼從小就立下的理想?

  它如今還被你隨身攜帶着嗎?

  策劃 - Soda

  插畫 & 採訪 - Poka

  圖片 - 網絡 & 設計師提供

  Presented b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