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女兒的眼淚 她棄當女強人 甘賣紅豆餅

2016年06月09日11:11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609/881928/

這不是個很會賺錢的典範,卻是個女強人在工作與家庭抉擇中,做出選項的故事。

68年次的蘇郁惇畢業於文藻語專英文科、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

進入職場後,先後在瑞士外商、台商大陸廠工作,也曾在貿易公司擔任海外業務,經常飛到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展覽商品。

但每次出差,孩子的眼淚都讓她心酸,

我是在東莞認識先生,婚後他繼續待在大陸,我則回台灣當海外業務,時常要飛國外工作。

當時,大女兒三歲剛讀幼稚園,小女兒也才一歲多,我上班和出差時就由公婆幫忙照顧。」

和所有的職業婦女一樣,每天早上蘇郁惇都要趕送女兒上學,再匆匆上班。

但每次女兒到幼稚園門口就抱著她哭,生怕她又要赴國外出差,「她抗拒到連假日經過通往學校的路,都會很緊張地說『我沒有要去上學喔』。」

孩子的反應,讓她心酸,也意識到不能把教育和陪伴丟給學校,

「我擁有不錯的薪水,工作能力也受肯定,但孩子的成長和養成,比不上這些嗎?」

只是沒有雙薪難以持家,蘇郁惇開始學賣紅豆餅。

2012年2月,她買了6萬元的器材設備,利用孩子午睡的時間煮奶油、紅豆和打麵糊,下午再配合黃昏市場人潮販售。

「第一天賣出14個,營收90多元,我心想沒有掛零,就有活路,決定放手繼續。」

既然鄉下小路邊的攤子不易被看到,蘇郁惇就主動出擊。

她鎖定鄰近的秀水工業區、安親班和公司行號,前往定點發傳單,宣傳可以外送,同時建立部落格和臉書;

偶爾,也配合活動到學校教學生DIY紅豆餅。

幾年下來,

她從傳統的紅豆、奶油口味,賣到顛覆想像的炸雞、薯條、熱狗口味;

從第一天賣出14個,到穩定而搬到鬧區,最後又因兼顧家庭的初衷,回到家門前的小攤。
 
「紅豆餅單價利潤都低,若在鬧區租店面,並不划算。」

不過,最重要的原因仍是孩子,

「當時我又得把孩子託給公婆,等到七八點收完攤子才去接,如此一來,不是違背初衷?」

目前,她維持早上送孩子、做家事和備料;下午接過孩子後,再擺攤做生意的方式。

「夏天一天約可賣二百個左右,冬天每天可多賣幾十個,收入會再多一些,

以彰化秀水鄉的工作機會和一個兼顧家庭的媽媽來看,已算不差,而且更大的收穫是能陪孩子長大。」

對她來說,做生意的姿態,有千萬種,她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那種。(撰文:謝祝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