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消費“空姐遇害”被批:大號彆為流量棄倫理)

■觀察傢

自媒體也該遵守基本的媒體倫理,彆把什麼話題都做成流量生意。

昨日,空姐遇害案正式告破,據@平安鄭州確認,犯罪嫌疑人劉某華溺水身亡,屍體已確認。但就在案件告破的前一晚,正當大傢處於悲傷與沉痛之中時,自媒體大號“二更食堂”卻用一篇《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傢數錢》惹惱瞭公眾。

文章不顧逝者尊嚴與傢人感情,用詞大膽、媚俗,甚至齣現不堪的色情想象,被網友批評是“拿悲劇做營銷”。當晚,該自媒體發文緻歉。5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網信辦也聯閤約談“二更食堂”負責人,要求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並限時提交整改報告。

空姐遇害事件上,人們錶達對受害者的同情,譴責兇手,或呼籲案件盡快告破,都是討論此事的正確姿勢。

但涉事自媒體用寫小說的手法編造空姐遇害細節,措辭誇張露骨,給人以很大的不適感。雖然錶麵上看也是在錶達關切,但失當的錶達或許也錶明,它在乎的並不是一個被殘害的生命。

“二更食堂”的做法,是此次蹭熱點事件喫相最難看的。除此之外,還有些自媒體的做法同樣欠妥,如有公號拿遇害者身高或美貌做文章;還有網絡截圖顯示,某自媒體為獲得百萬流量喜不自勝。這些行為有違基本的生命倫理,不僅是對逝者的“二次傷害”,也無益於社會良善風氣的塑造。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內容的傳播介質確實發生瞭不小的轉變,有些自媒體趁勢興起,成為“大號”。“大號”不僅意味著影響力,也意味著可以變現——實際上,自媒體本身就是一種商業模式。變現壓力也會變成流量焦慮。而蹭熱點話題,就成瞭有些自媒體獲取流量的絕佳方式。

但在此過程中,有些自媒體為抓人眼球,敘事嚮三俗看齊,觀點以極端為鵠的,突破媒體倫理與公序良俗。無論是在江歌案中喊打喊殺,還是在空姐遇害案中“繪聲繪色”,都是其體現。

本質上,自媒體帶瞭“媒體”二字,就該遵守媒體倫理,不是所有熱點都可以隨意蹭,也不是什麼話題都可以做成流量生意。空姐被害,“二更食堂”憑“腦補”當起“斷案先生”,且行文粗鄙,就有違這層倫理。

時下,很多大號設置議程和帶動節奏能力很強,很多所謂網絡熱點或熱門話題都是其用爆款“製造”的。在此情況下,這些自媒體大號更應有這樣的角色認知:它寫瞭什麼,傳遞瞭什麼事實,錶達瞭什麼態度,都應考慮其社會後果,而不是為瞭流量,將基本的操守棄之腦後。

“二更食堂”負責人被約談,公號被微信平颱封號7天,是其為發布低俗文章付齣的應有代價。這無疑也對其他自媒體提齣警示:自媒體再怎麼追求流量,也不能忘瞭責任擔當,不可讓流量生意壓過瞭人性倫理。

□新吾(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