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國民政府軍統局局長,蔣介石的佩劍。而戴笠能夠力壓老前輩鄭介民、唐縱掌控軍統大權不得不說和他的「江山幫」很有關係。

1938年軍統正式掛牌成立後,戴笠為了掌控軍統實權大力引進自己的浙江江山老鄉帶入軍統局,而這些人後來成為了軍統的主力幹將。在整個軍統內浙江江山人出了65位將級軍官,162位校級軍官,不得不說戴笠起了很大的帶頭作用。

軍統局中的江山幫有「四梁八柱」、「十七親信」之說,這些人幫助戴笠掌控軍統的整個機要系統,有人為他出謀劃策,給他當軍師;有的人當他耳目,四處打探消息;有人專業能力嫻熟,為他立功請賞。

1、毛人鳳:浙江省江山縣人,軍統局的重要人物,戴笠的主要助手。在戴笠死後繼任局長領導全局,為人忍、狠,殺人於無形之間。

2、毛萬里:浙江江山人,毛人鳳的胞弟,中美聯合辦公室少將主任,是軍統局在中國東南地區的最高領導。

3、毛森:浙江江山人,國民黨中將,是戴笠麾下優秀特工,軍統中最冷酷無情的殺手。抗戰期間兩次被日軍逮捕,竟能順利出逃,可見本事非凡。為人兇狠殘暴,被人稱為「毛骨森森」。

4、戴春榜:浙江省江山人,戴笠胞弟。歷任忠義救國軍少將參謀、軍統局少將專員。

5、張冠夫:浙江省江山人,軍統少將,是戴笠表妹王秋蓮的丈夫。是戴笠聯絡站成員,一般人稱之為「軍統元老」。

6、毛鍾書:浙江省江山人,既是毛人鳳的本家,又與戴笠是親戚,一直在戴笠身邊擔任軍統局秘書。

7、姜毅英:浙江省江山人,戴笠手下最優秀的密碼專家,是民國軍統中唯一一個女將軍。曾經偵破過日軍將要偷襲珍珠港的電報。

8、王蒲臣:浙江江山人,戴笠與毛人鳳的小學同學。先後任忠義救國軍浙贛辦事處主任,陸軍第 41軍司令部少將參議,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稽查處少將處長,第八戰區調查室少將主任,軍 統局平津總督察兼肅奸委員會督察組組長,保密局駐北平少將督察長。

9、何芝園:浙江江山人,戴笠主要情報官,在軍統中專門負責對情報的分析、歸類等項業務,多次向軍統高層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10、周養浩:浙江江山人,國民黨軍統三劍客之一,綽號「書生殺手」,毛人鳳的侄女婿。先後擔任過息烽監獄主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保防處處長、保密局西南區副區長等職。主持謀殺愛國將領楊虎城的行動,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參與布置大破壞與大屠殺。

軍統創建初期,江山籍特工多在一線執行特工任務,用生命換取功勞;中期也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江山籍特工開始佔據軍統中上層領導崗位,如負責行動、財務、情報、秘書、電訊等部門的領導;後期就是從抗日戰爭勝利至蔣介石敗退台灣,江山籍的很多特工已經滲透進黨、政、軍各個要害部門,成為國民黨高級官員,位高權重。


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有一縣城,名為江山縣,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曾經出現過眾多國民黨的軍統特工,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戴三毛」。由於都是江山縣人氏,又被稱為軍統江山幫。

「一戴三毛」,「一戴」指的就是戴笠,國民黨軍統局局長,被稱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神秘的人。而三毛,分別是毛人鳳,毛萬里和毛森。

戴笠,本名戴春風,黃埔軍校六期學員,畢業後便追隨蔣介石,做其隨從副官,而後從事情報活動,深的蔣介石的信任。1938年,任中國國民黨軍統局局長,在抗戰期間,戴笠和他的軍統局曾為中華民國立下卓著功勛,1946年,戴笠在北平飛往上海的飛機途中遇難,49歲的戴笠當場死亡。

蔣介石曾說: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

可見戴笠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之高。

毛人鳳,本名毛善餘,戴笠的同鄉同學,曾經資助過戴笠。戴笠發跡後便將毛人鳳也拉到軍統局中,曾經做過戴笠的助手,是軍統中的重要人物。戴笠死後,「笑面虎」毛人鳳坐到了軍統一把手的位置,在解放前夕,曾製造過大量慘案,楊虎城及家眷子女就是死在他的手裡。在國民黨退守台灣後,毛人鳳和蔣經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到1955年,毛人鳳的實權基本已經被剝奪乾淨,1956年12月因心臟病病逝在台北。

毛萬里,本名毛善高,毛人鳳的同族胞弟,1932年,加入復興社(軍統前身),成為戴笠的左膀右臂,1941年,毛萬里被任命為軍統上海實驗區區長,從事地下工作。而後先後任東南辦事處主任,軍統局浙江站站長。退守台灣後,毛萬里曾先後擔任過國防部保密局內湖訓練班副主任、中美聯合辦公室主任要職。

在1966年,毛萬里被打發去編撰《戴雨農年譜》,這一寫,就寫到了1978年。1982年,79歲的毛萬里在台北病逝。

毛森,本名毛鴻猷,小學未曾畢業的他,曾假借毛人鳳胞弟毛善森的文憑考入衢州第八師範,而後又考進浙江警官學校,畢業後加入復興社。在毛人鳳的的指點下,他去掉中間的「善」字,改為毛森。

作為一名特工,毛森是十分出色的。抗戰期間,他先後兩次被日軍逮捕,竟能順利出逃,由此可見一斑。

毛森在當年被稱為「殺人魔王」,解放前夕,時任上海市警察局長的他曾大肆屠戮地下黨人,在上海解放後,死牢中的500多人僅剩下28人存活。

退守台灣後,由於毛森支持毛人鳳,和蔣經國結下矛盾,之後被通緝,不得不先後逃亡香港、沖繩島等地,直到1968年,才移居美國。

1982年,他和妻兒重新踏進浙江江山這片故土,了卻思鄉之願後,同年10月便病逝在舊金山,享年84歲。

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戴笠,字雨農,浙江省江山縣人。他早年鬱郁不得志,四處奔波,結交社會三教九流,始終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後在朋友的推薦下,戴笠報考了黃埔軍校,成為第六期學員。戴笠在黃埔軍校畢業後,試圖投奔蔣介石。起初,蔣介石並未看得上戴笠,也沒召見他。但戴笠並不氣餒,始終尋找機會,甚至攔截蔣介石的車隊,才得到蔣介石的召見。見面後,戴笠除了向蔣介石表忠心以外,還向他陳述了特務工作的重要性,並向其提供了一些重要情報。蔣介石看到戴笠提供的重要情報,不得不對其另眼相看,並同意了戴笠的要求,成立特務組織,要求其提供更多、更重要的情報。戴笠立即組建、成立特務組織「力行社」,並以此為班底,大批擴招人員。經過數年的不斷發展,最終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軍統內部架構為八大處、六室及一所,鼎盛時期時,軍統正式在編人約六萬人,加上由軍統控制、指揮的各種武裝,人數達三十二萬人之多。戴笠在組建特務組織初期,為了擴大人員,首先將曾對自己有推薦之恩且也是江山人的毛人鳳招致麾下,又讓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江山縣招募了大批的有知識的年輕人。這些人經過培養訓練後,大都在軍統總部各處室機關工作。久而久之,這些在機關工作、說著家鄉話、吃著家鄉風味飯食的人們便被內部人員稱之為「江山幫」。戴笠組建特務組織初期,為什麼要到家鄉江山招募人員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1. 戴笠、毛人鳳對家鄉的青年俊才的情況比較了解。2. 為了保密。這些江山人,在軍統機關工作時,說的都是家鄉方言,而這些方言除了江山人外,其它地方的人是很難聽得懂的。這也從側面可以認證戴笠是一個謹慎、心思縝密之人。3.為了忠誠。中國人是非常講究鄉土人情的,在家鄉以外見到老鄉,素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之說。因此,戴笠認為,老鄉作為自己的部下,可能比其它人更為忠誠。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歡迎點贊和評論

戴笠把軍統特務分為「核心」、「基本」和「一般」三個級別,核心分子都是抗日戰爭之前復興社特務處的老特務;基本成員是各特務特訓班畢業的學員;一般成員則是從其它公開機構調進的工作員和由士兵提拔起來的特務。

但有一個部門例外,那就是軍統局本部和重要省站的譯電處(科),幾乎是清一色的「江山」人,都是戴笠特地從家鄉招來的青年男女,經過培訓後擔任最機密的收發和譯電工作。

江山縣,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個縣,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的西南門戶和錢塘江源頭之一。戴笠1897年出生於江山縣保安鄉。

盡量使用家鄉人,保密只是一方面,這些戴笠的同鄉同時也是軍統局的「秘密督察」,甚至可以稱為軍統內部的蓋世太保,他們隨時通過電傳向戴笠彙報各種情況以及特務們的言行,姜毅英少將就是靠打「小報告」逐漸被戴笠重視和提拔的。

由此,在軍統內部形成了老闆戴笠?總經理毛人鳳?下面各部門?各外勤站的「江山幫」小圈子,成為軍統中戴笠最嫡系的一路人馬,「三毛一戴」全是江山人,碰面滿口江山話,使江山系在軍統徹底吃得開。

戴笠這一點學自蔣介石,老蔣用人只講「黃浙陸一」,即黃埔軍校出身,浙江人,陸軍大學畢業,最好是黃埔一期,如果有幸滿足二三個條件,哪怕能力差點,也能飛黃騰達。所以戴笠搞「小黃埔」、「小圈子」和「江山幫」。

戴笠摔死後,毛人鳳能順利接掌保密局,業務一方面,能掌控「江山幫」也是一方面,鄭介民一個老廣,唐縱是湖南人,還真弄不明白這江山一派,又是重要崗位上的一派。


這個問題很簡單,這是因為戴笠領導的軍統,幾乎清一色的是"江山"人,當然戴笠也是江山人,他出生於浙江衢州市江山縣保安鄉。戴笠是蔣介石的忠實走狗,蔣介石用人有三個條件:重用同鄉,重用黃埔系,重用忠誠的人。這三條戴笠都具備,還有一條老蔣很迷信,他認為戴笠是江山人,又是保安鄉的,老蔣認為戴笠會為他的江山保駕護航,老蔣看重江山人,戴笠又是老蔣的心腹,除了個別不重要的部門,關鍵部門都有江山人掌控,都是戴笠從他的家鄉招來的,一方面是為了保密,一方面他覺得老鄉比較忠誠。

比如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姜毅英就是江山人,毛人鳳也是江山人,軍統的"三毛一戴"都是江山人。(三毛一戴:毛人鳳、毛萬里、毛森,戴笠)這也許是受老蔣的影響吧,也是國民黨幫派林立的主要原因,上樑不正下樑歪,拉幫結夥,山頭主義。

撰文/秉燭讀春秋

並不是說軍統局叫「江北幫」,而是軍統局裡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幫派叫「江北幫」。

「江北幫」顧名思義,就是以戴笠為首的江山老鄉組成的軍統第一大派系,這個組織的領導核心,就是被稱為「一戴三毛」的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

戴笠以陰險毒辣著稱,深得蔣介石的賞識,在軍統局,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一幫江北老鄉的扶持,戴笠最終成了殺人不眨眼的軍統魔王,而他的江北幫也成了軍統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個「江北幫」裡面,有戴笠最信得過的十四個人,內部叫他們為「江北子弟兵」,外人則稱之為戴笠的「十四親信。」他們分別是戴善武,戴春榜,戴夏民,毛森,毛萬里,毛鍾書,張冠夫,周念行,王蒲臣,姜毅英,姜紹謨,吳海龍,何芝園,劉方雄。

戴笠的這十四個人裡面,戴善武是戴笠的親兒子,戴夏民是戴笠的堂弟,戴春榜是戴笠的胞弟,這三位都是戴家的人,毋庸置疑是戴笠最親近的人。

另外,張冠夫是戴笠表妹的丈夫,毛鍾書是戴笠母親親侄女的兒子,這兩個人算是戴笠的至親。

在這十四個人當中,還有一為女中豪傑,她就是姜毅英,浙江省警官學校畢業,後來加入軍統局,專門從事電台收發工作,先後任廈門站特別電信員,軍統局四處電台台長等職,是軍統局唯一的女將軍,被授予少將軍銜。號稱「軍統霸王花。」

這些人除了戴笠的親屬之外,在就是戴笠同鄉死黨,所以都是忠心耿耿效忠國民黨的特務。

戴笠有了這些嫡系的扶持,在軍統局的勢力越來越大,因此「江北幫」的名氣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遍了大江南北。由於戴笠就是軍統局老大,而且他的「江北幫」又名聲大震,因此坊間難免會認為軍統局就是「江北幫」,而實際上「江北幫」只是軍統局戴笠維繫的一個團隊罷了。


軍統大老闆戴笠是浙江江山人,特別重用江山籍特務,幾乎所有親信都是江山人,尤其是「一戴三毛」(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皆為軍統巨梟,身居要職,軍統簡直成了浙江江山人的「老鄉會」,因此被稱為「江山幫」。

中國人鄉土情結十分濃厚,戴笠成功走出江山這個小縣城,成為軍統局最高領導後,沒有忘記給江山老鄉解決就業問題,他不但從江山大批招收青年特務,而且對這些老鄉十分信任,其中最親信的江山籍特務有14人,對內被稱為「江山子弟兵」,對外被稱為「十四親信」。

戴笠如此重用江山人,打造一個寵大而組織嚴密的「江山幫」,不是因為他的老鄉天生聰明能幹,而是主要基於兩點考慮。

一是為了保密。軍統內部十分複雜,戴笠重用江山籍的特務,經常利用他們監視其他非江山籍的特務,以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在軍統局裡,這些江山籍特務相互交談時,或者向大老闆戴笠打報告都說江山本地話,別人根本聽不懂,因此被稱為「特務中的特務」。

二是為了自保。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鬥爭激烈,個人單打獨鬥很難取得優勢,高層特別喜歡拉幫結派,重用老鄉,戴笠也不例外,他大批援引江山老鄉,就是為了抱團取暖,增強自身實力,以便在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中自保。

據統計,小小一個江山縣在民國年間,曾擔任國民黨少將以上的有64名,擔任校官的162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江山軍統(三毛一戴)也與奉化總統(蔣介石、蔣經國)、湖州中統(陳立夫、陳果夫)、青田將軍(陳誠)號稱「民國浙江四絕」。我是專註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戴笠領導的江山幫,在國民黨派系中是一個頗為神秘的存在,最終成了大氣候。

其實,以所謂鄉誼結成鄉黨,再以鄉黨轉化為一種幫會勢力,一個地方來的就有共同語言和訴求,是自從清末開始就流行的一種原始幫會形式。

以戴笠為老闆的江山縣的軍統特工,在工作上嚴格奉行:

同鄉聯誼,共謀利益的道理,只有抱成一個團,形成小圈子,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不至於樹倒猢猻散。那麼,江山是什麼意思呢?江山縣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個縣,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戴笠1897年出生於江山縣保安鄉,純正的江山人,對家鄉也有情感。

戴老闆可非同凡人,從發跡開始,就拉攏同鄉、招納同鄉,給自己的權力張目,便於管理,便於內部交流,軍統內部的「官話」甚至都是江山方言。

據有關材料初步統計,到解放戰爭的後期,江山籍的軍統特工與工作人員中,僅少將以上的就有65位之多,校級軍官有162名,尉級軍官數不勝數,江山幫不可小覷。戴笠正式掌控軍統近15年,讓軍統組織從幾個人發展到近5萬男女特工及編製人員,20多萬外圍組織,分布在全國各地和各個行業。

可以看出來,戴老闆這方面非常在行,可謂國民黨內的特工大咖,情報工作一把好手,故而蔣介石對他又愛又恨,抗戰期間還很需要他。

但是,戴笠在軍統內部搞「小黃埔」、「小圈子」和「江山幫」,以至於軍統局的各大機要系統,幾乎清一色是江山人,軍統成為國民黨派系鬥爭的一股暗流。

蔣介石覺察到後非常憤怒,軍統行動隱蔽,感覺自己的權勢受到威脅,所以抗戰結束後就打算清除這種弊病,逐步瓦解軍統。戴笠摔死後,軍統的春天就一去不復返。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鑒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