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羅伯特·懷斯曾這樣評價他這位同行:「奧遜·威爾斯——是我遇見過的,最接近上帝的人。」

18個月,被心理學家判斷為天才;20歲以前,遊歷過歐洲、南美洲、亞洲(包括中國)的很多國家。

在其天才的一生中,其閃光點不僅是作為導演的奧遜·威爾斯。

他曾因播報《星球大戰》引起民眾驚慌;他曾做電視臺主持人賦予旅遊節目不俗的文化品位;他還是專欄作家、政治客、流浪畫家、鬥牛士。

「弱水三千」,天才怎麼捨得「只取一瓢」?

廣播員

三十年代,電視機還沒有稱霸客廳,美國人更習慣在收音機前收聽音樂、新聞。

那時候最流行的廣播節目是《蔡斯和桑伯恩時間》。

一位年輕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奧遜·威爾斯想,這個老牌節目聽眾應該聽點新鮮的!(也就是,想挖走聽眾)

▲圖右為廣播員奧遜·威爾斯

於是,就有了這一設計:

1938年10月30日20時,解說員通過廣播電臺宣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及其附屬電臺將要播出由奧森·威爾斯主持的《世界大戰》。」

隨後,威爾斯開始導入新聞直播模式:

「我們現在知道,20世紀初,地球被智慧生物密切監視著,它們比人類更為先進。」

之後,一則氣象預報插了進來,緊接著播放起了音樂。

不一會兒,音樂突然被打斷,一個特別公告宣佈:

芝加哥詹寧斯山天文臺的教授報告,觀測到了火星上的爆炸。

音樂再度響起,沒多久,又突然停了下來。

此刻新聞更新為,對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天文臺天文學家——理查德·皮爾遜的採訪。

結果無數聽眾都以為災難正在發生。

這則以假亂真的「新聞」,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威爾斯向記者解釋,「外星人攻佔地球」事件

主持人

50年代,英國電視臺ITV曾將威爾斯招致麾下,為他量身定製一檔26集旅遊節目。

▲就是這檔《與奧森·威爾斯一起環遊世界》

節目中,威爾斯現身巴黎街頭、馬德里鬥牛場、巴斯克球場……

他化身文化導遊,所到之處,或與文化名人一起就時下熱議話題交鋒,或展現當地民俗風情。

作為主持人的威爾斯,還順帶發揮了攝影天賦:

威爾斯總是在節目開場時說「讓我們將攝像機拿開一分鐘吧」,然後加入用他自己的手持移動攝影機拍攝的鏡頭;

或者在拍攝受訪者的鏡頭中,加入他自己的肩膀與耳朵的構圖方式(相當於過肩鏡頭),以模擬與觀眾的眼神交流。

類似的「發明」還包括:同步錄音、外景拍攝、手持鏡頭模擬顛簸的飛機。

導演

廣播員、主持人還只是威爾斯眾在多職業中的一種選擇。

這個早慧的天才精通鋼琴、繪畫、表演;

9歲開始的周遊列國,之後拒絕進入大學;

曾隻身前往愛爾蘭,立志想做流浪畫家;

也曾到過西班牙,為寫驚悚小說尋找靈感,卻誤打誤撞做了鬥牛士。

再次回到美國後,組建了水星劇團,小有名氣。

▲那時候的威爾斯風華正茂,生活有無數種可能,任君選擇

他選了電影。

一次,年長的工作夥伴約翰·豪斯曼問他:

「你到底想要什麼?」

「我要所有的東西。」威爾斯大笑。

「你說點實際的吧。」

「那麼我想要整個好萊塢!」

這次,威爾斯沒笑。


一般來說,後續作品都要遜色於前一部作品。前一部作品越是優秀後續越是難以超越。例子太多了,只能舉例後續超越,或者不遜色於前作的《指環王》《黑客帝國》還有《素雞》系列等等褒貶不一。但是僅限於這一類型電影。《公民凱恩》本身故事性強,而且故事本身又很深刻,續集想要超越前作,口碑上難,評分上難,票房上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