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回答問題,問:俄文「布爾什維克"一詞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布爾什維克"為蘇聯建黨初期時的稱號,(或者稱為一個派別),俄文e的音譯為「多數派"。

1903年7、8月,俄國舉行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全體代表大會」。在大會期間,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和馬爾托夫等人發生了分歧,並由此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在大會的最後階段,選舉中央委員和黨的機關報《火星報》編輯部成員時,通過全體代表投票表決,結果贊成列寧觀點的代表佔了大多數,所以稱為「布爾什維克",馬爾托夫所代表的機會主義者得了少數票。被稱為「孟什維克"在俄文中「ee」的意思為少數派。

自1903年之後,由於兩派在組織內諸多問題上的認識和分歧不斷加深,從此在工黨內形成了不可調合的兩大派別。

1905年革命失敗之後,大部分「孟什維克"竟然主張放棄革命和取消革命黨的消極態度。而布爾什維克堅持走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發展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因此自1903年之後,布爾什維克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代名詞。

1912年1月該黨舉行了第六次全俄代表大會,並通過決議將孟什維克機會主義者永遠開除出黨。從此之後布爾什維克成為了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雖然名稱仍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只在後面加括弧標明「布爾什維克"。

1918年3月該黨舉行第七次全體代表大會,決定把將工黨改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為俄共(布)。

1925年12月該黨第十四次大會決定改名為「蘇聯共產黨",簡稱聯共(布)。

1952年10月第十九次全體代表大會決定取消雙名稱,改名成蘇聯共產黨。

自1917年十月革勝利之後,布爾什維克已成為共產黨人的同義詞。

這就是產生布爾什維克一詞的歷史背景和含義。

感謝您的閱讀。


「布爾什維克"是 : 俄文「多數派"的音譯。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制訂黨綱`黨章時,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馬爾托夫等機會主義者展開激烈的鬥爭。在選舉黨中央機關時,前者獲得多數票,稱布爾什維克(即多數派)。此後,此名稱成為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號。而且是列寧建立的共產黨的稱號。他們在列寧的領導下,在以後的鬥爭中`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斯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並且把該理論和策略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稱為「布爾什維克主義"。列寧逝世後,「布爾什維克主義"改稱為「列寧主義"。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馬爾托夫等機會主義者圍繞黨綱、黨章問題展開激烈的鬥爭。在選舉中央領導機關成員時,前者獲得多數,得名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俄語意為多數派,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革命派。。1912年黨的第六次會議上,把少數派孟什維克驅逐出黨後,布爾什維克成為獨立的無產階政黨,稱社會民主黨(布)。1918年改稱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1925年改稱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1952年改稱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


「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派別的大多數,也就是說俄國工人和農民的代表黨派,後泛指共產黨人。俄國首先是「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派發動的推到沙皇的暴力革命,後被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十月革命」所取代。俄國疆域面積太大,信息落後,許多地方有的是沙皇統治,有的是資產階級統治,還有的就是共產黨人統治,形成三方互不相讓,俄共的宣傳起到了很大作用,代表工人和農民的黨就有了很大市場。


「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代表大多數,大多數人就是工人和農民,以列寧為首的俄共日後建立政權的目標也是以工農利益為國家主要利益。以工農為主,為工農服務成為日後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主流思想觀念。也正是能夠團結動員佔國家人口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布爾什維克成功的終結了沙俄時代,又以「十月革命」推翻了代表地主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建立了第一個代表工農大眾的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為還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國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