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前幾天,我在一個乾貨型公衆號裏,看到條很萌的留言:

  “每次看文章,感覺你的生活中只有工作和學習,難道你都不玩遊戲,不看電視的嗎?”

  這句話我當場就截圖保存了,因爲它是一個好選題劃掉

  因爲它讓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 或者說,你們眼中的我。

  一直以來,我在公衆號給大家展示的,都是積極,努力,向上的一面。

  所以,在讀者之中,也有不少人在默默懷疑:

  你怎麼整天都在工作、學習?

  你都不玩遊戲,看電視的嗎?

  這麼持久的上進心和動力是從哪裏來的?

  先把實話端上來:

  第一, 我根本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自律,我很喜歡打遊戲,也經常會刷電視劇

  第二,在我所接觸的範圍內,從來沒有遇到過有哪些“真實的人”,可以每天硬核工作10個小時,從來都不休息,不娛樂。

  即便是我去年最欽佩的一個自由職業者—

  一個半年看了五六十本書,寫了幾十萬字文章,在醫院輸液都會用ipad寫稿的小哥哥。

  也常常會有奔潰和‘玩世不恭’的時刻。

  比如,他連續工作十幾天之後,一定會給自己放個小長假,開車出去大玩一場,什麼都不幹。

  以前,我看着別人每天超負荷運轉,就會憎惡不夠努力的自己。

  但後來,我想通了。

  “自律”這件事,就好像“成功者的神話”一樣。

  對方選擇性地讓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面。

  而我們普通人,也全盤接受了這樣奮發的人生,覺得自己做不到自律,就活該是個loser。

  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會週期性懈怠的,我也是,畢竟人不是機器。

  今天,我不想以一個“只努力,不休息”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我要老實地告訴你們,我也玩兒,而且經常休息。

  在心理學中,有一對經常被提起,並且,被頻繁地用來教訓年輕人的詞:即時享樂和延遲滿足。

  舉個例子:

  打遊戲就是即時享樂,因爲你能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很快獲得滿足感。

  而讀書就是延遲滿足,因爲讀書雖然有用,但在讀的過程中,你沒有快感,也沒有成就感。

  只有硬着頭皮讀完,甚至用出去,纔能有所收穫。

  可以說,即時享樂的過程是快樂的,結果是不務正業的;而延遲滿足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是對人生有益的。

  所以,大家常說:

  一定要放棄即時享樂,強制自己去做延遲滿足的事,這樣纔能有出息。

  但偏偏,延遲滿足就是一個反人性的詞,人天生不愛努力,就愛享樂。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能怎麼辦呢?

  一部分人的選擇是:

  順應人性,徹底放縱自己,持續性自甘墮落

  另一部分人的選擇是:

  極力壓抑人性,不管現在心態怎麼樣,都把自己逼到書桌前去學習,幹活兒。

  但講真,逼迫和強制不僅會讓你失去快樂,也徹底斷送了效率。

  就像小時候,老師越是逼你學習,你就越不想學。最後只能呆坐在課桌前,裝模作樣。

  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即時享樂來充當延遲滿足的誘餌。

  就像小時候,爲了讓我好好學習,每次期末考試前,媽媽都會給提前放話:

  這次考了前3名,給你買小霸王遊戲機;

  這次考到第2名,獎勵你一隻小狗。

  就像現在,我每寫完一篇公衆號文章,或者幫學員改出一篇比較滿意的稿子,都會離開桌椅板凳,躺在沙發上,玩兩把喫雞。

  沒錯,我從小就喜歡打遊戲,但不沉迷哦

  成年人了,永遠不要去想,怎麼樣壓抑着痛苦把這一段時間熬完,而是要換一種方式,把讓自己快樂的東西放到終點。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種永不枯竭的能力。

  比如,一天工作10個小時,連續運轉好幾個月,避免一切娛樂和頹廢,這樣就可以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賽跑中拔得頭籌。

  但事實上,人生並不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而是一段又一段的短跑衝刺。

  有時候我也會因爲工作而連軸轉幾天,但這也不代表,我從來不休息。

  相反,越是忙的時候,我越會使用番茄鍾來讓自己定時放鬆。

  每工作25分鐘就休息一下,完全不想工作的事情,不看電腦,不看手機,放空自己的大腦。

  這兩天,我用碎片化時間瀏覽了一下《見機》這本書,裏面就提到了關於上班族的休息方法:

  要以“短休息爲主”,有研究說,最好每工作52分鐘,就休息17分鐘,也就是工作1小時左右,你就該站起來走走了;休息期間什麼都不要幹、不要想,凡是看書、看劇、玩手機這種消耗精力的事情都不叫休息;找同事聊聊天,或者下樓走一走,比自己待著要好;

  在文章開頭,我提到一個小哥哥,說他工作十幾天,就會出去放肆地玩一次。

  可能我們很多人,在處理工作和休息的時候,也是這麼分配的。

  一週奮力工作5天,每天熬夜到凌晨2點,週六日睡個昏天暗地。

  這種休息方式,最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

  下一次進入工作狀態,會很難很難。

  怎麼辦呢?

  本質上是要改變自己對工作和休息娛樂的態度。

  在朋友圈裏,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文章:《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其實,當你在想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你就已經把工作和生活變成了敵對的兩方。

  在這種觀唸的影響下,你會覺得工作是痛苦的,生活是美好的。

  然後開始逃避和畏懼工作。

  但仔細想想:

  工作中就沒有快樂的事嗎?生活裏就沒有糟心的經歷嗎?

  所以,我最後要強調的,是把工作和休息娛樂都當成一件常態化的事情。

  工作累了就去休息,玩兒膩了就去努力。

  不要單獨抽出某幾天去做什麼事,你可以把每天的時間拆分成小時去分配。

  就像前幾天,我在杭州和寫作課的小夥伴們面基,前天上午去了靈隱寺,下午實在走不了路了,就拿着電腦去星巴克辦公了。

  有小夥伴會說我太自律了,但其實並不是,我只是怕徹底放鬆之後,找不回工作的感覺而已。

  畢竟,對於我這種自由職業者來講,只要連續3天不寫文章,第4天再坐到電腦前,就不知道該怎麼動筆了。

  持續平穩的工作和生活,比間歇性爆發要有用的多。努力、休息、娛樂應該是並重的事情,這樣你的生活才能張弛有度,才能輕鬆、有趣、有意義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