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在“黑馬內容產業大課一期”做了主題分享。他表示,內容變現渠道正在發生變化,渠道的變化帶來大規模的流量遷移,帶來內容跟連接方式的變革,內容創業要緊跟渠道變化,去調整自己生產內容的方式,優化自己的內容平臺和連接方式。

  同時,他還認爲,企業可以靠產品做強,靠組織做大,但要做長久,就一定要靠文化。只有早期把企業文化做好,把使命、願景、價值觀做好,才能支撐一個企業長久發展。

  十點讀書創始人 林少

  以下爲現場演講實錄,經i黑馬網整理編輯:

  今天,我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分享。第一,十點讀書的發展史。第二,2019年知識付費的新格局。第三,大趨勢和企業文化。

  

  十點讀書的發展

  2002年,我讀大學,學的是機械,也在那時開始接觸互聯網,喜歡泡在網上做論壇和個人主頁。2007年畢業後,在一家飛機維修公司上班,比較平淡,由於初中、高中時喜歡讀書,有讀書的情懷,2010年我註冊一個微博號,開始思考創業這件事情。在創業的路上,一個人的興趣遠比他的專業重要。

  我認爲,創業選擇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2012年,我們戰略重心從微博開始轉移到微信,迎來了大爆發,成爲微信文化類第一大號。2014年,我們開始做電臺,積累了幾百萬用戶。2015年,拿到吳曉波的300萬投資,2016年開始思考商業多元化的事情。2017年初,拿到6000萬投資,決定進軍北京,兩年時間,公司組建了發展一支近300人的團隊。

  最近兩年,開始思考新零售和短視頻,這主要是因爲我們面臨的渠道發生變化,渠道的變化帶來了大規模的流量遷移。從報紙、雜誌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渠道不斷髮生變化,帶來內容與連接方式的變革。十點讀書不斷跟着渠道去變化自己生產內容的方式,也去優化自己的內容平臺和連接方式。

  目前,十點讀書有3000萬用戶,其中70%多爲女性。實際上,十點讀書之前是叫每日好書推薦,爲了加強用戶對品牌的認知,通過對用戶讀書時間的調查發現,晚上十點是閱讀高峯期,於是我們把名字改成十點讀書。有了十點這個品牌,我們要做知識付費,就叫十點課堂,要叫書店,就叫十點書店,要叫短視頻,就叫十點視頻。品牌順了以後,後面做產品都很順。所以創業過程中,名字的好壞對公司發展很重要。

  每到一個時間點,我都會想,有沒有新的方向,有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方向,商業模式是什麼?有了新媒體後可以做廣告,大多數公衆號、抖音、頭條,就是有了用戶開始接廣告。但我很早被投資人點醒,吳曉波老師指出,做新媒體如果未來想走得更遠,不能只做廣告,要把廣告降到30%。

  這三年來,我花大量的精力去想,除了30%的廣告,另外70%可以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在內容產品上做電商?能不能在內容產品上做知識付費?2016年,我們上線了電商,做十點好物,每個月就賣十幾款產品,現在每個月有上千萬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廣告。2017年,跟得到、喜馬拉雅同時進入知識付費領域,我們把十點課堂做成了女性成長的第一課程品牌,上線了80門課程,去年一年的流水是2個多億,遠超過廣告。

  十點去年在做書店,未來也想在全國開100家書店,探討如何從線上到線下做新零售書店?爲何有這種想法?

  第一,線上流量飽和,基本被騰訊、百度、阿里、頭條等巨頭瓜分完畢,內容創業機會越來越小。

  第二,線下存在新的機會,用新零售改造線下,比如盒馬鮮生做線下生鮮店,用互聯網賦能生鮮店。瑞幸咖啡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咖啡,去年一年開了2000家門店。

  我們希望用新零售賦能線下書店,打造互聯網+書店,做一家新零售書店。這個書店是多業態的,圖書是我們的引流產品,用戶進到書店,可以體驗你的課堂、親子、好物、咖啡,以及線上產品。

  因爲現在用戶越來越需要新的空間和新的體驗,我們嘗試用多業態的方式去打造新的體驗,不僅可以在書店裏面體驗線下的服務,也可以在線下通過各種公衆號、二維碼、小程序去體驗線上的產品。

  

  關於知識付費的思考

  2017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擁有紅利期,當時,得到和喜馬拉雅拉開了知識付費賽道的序幕,我們也做了30門課程,有職場、女性、親子等門類,職場課表現特別好。但是到了今年,整個職場課越來越難做,職場品類的紅利期已經下降。

  2018年,我們做了48門課,還做了訓練營、微信羣和小程序。我覺得,知識付費+社羣的方式,對用戶的完課率會有幫助,對用戶的參與感有幫助。所以,2018年訓練營成爲重要的知識付費的形態。

  今年,我們要變成一個知識付費的平臺。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合作比競爭更重要。2017年很多人找到十點尋求合作,想把我們的課程放到他們的平臺分銷,當時我們覺得好產品是我們的競爭力,應該自己捂着。2018年,我們開始走出去,把我們的課程放到其他平臺分銷,現在微信端有600多個公衆號幫助十點讀書賣課。

  第二,分層比裂變更重要。現在很多人想着怎麼做裂變、增長,我們去年就在做分層。十點讀書3000萬用戶,開始做另外九個小號,做親子號,做小十點,做女性號,做時尚號,十點課堂專門做知識付費。我們發現,用戶需要分層,通過一些小產品把用戶分層,你的效率會提升,觸達用戶的效率也會提升。

  第三,留存比增長更重要。如果產品做得還不夠好,產品對用戶不夠有黏性,只做增長,留不住用戶。現在每個新增用戶越來越貴,應該花更多時間去打磨產品,打磨內容,留住每個用戶,讓用戶可以留在平臺,主動幫我們做分享。

  2019年,我對知識付費有哪些思考?

  我覺得,2019年知識付費對用戶需要有更深度的運營。去年做知識付費,我們進入到訓練營,今年我們大力做APP,我們希望用戶在APP裏面不僅可以看到老師的付費內容,也可以看到老師每天的動態、學習的分享,可以更高頻與用戶互動,把用戶深度運營起來。

  我們會更快速向輕教育去轉型,過去我們做了很多課程,今年我們嘗試做幾條大的產品線,輕教育線。我們希望更主動、更深度的引導用戶的學習過程。用戶買了這個產品,我們要跟用戶一起去完成它的學習,讓他覺得真的買了這個課程,從知道到得到,再到做到。

  同時,今年希望把更多的用戶引入到線下書店空間,用戶還是需要面對面的學習,還是需要跟老師近距離的互動。

  

  大趨勢和企業文化

  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難的一年,可能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不管是對創業,還是對經濟來說,都不那麼樂觀。

  前段時間,我聽了王冉總分享未來幾個大的趨勢和方向,結合我們自己的業務做了如下思考。

  第一,5G。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5G會釋放一些視頻內容消費的機會。過去很多人看微博、看公號,現在越來越多人通過抖音、快手看短視頻。視頻內容的消費,是未來一個很大的趨勢。十點也在大力佈局視頻領域,我們啓動了十點視頻,做生活方式的短視頻。

  第二,線下流量。線上流量飽和時,多去線下看看。線下流量會出很多新的品牌,會有新零售的機會,也會有新連鎖和新空間的機會,像盒馬鮮生、瑞幸咖啡。

  第三,新人類。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成爲主力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些新人類對新品牌的需求、對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對娛樂的需求,會產生很多新的機會。

  第四,老齡社會。老齡用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有更多老人使用微信上網,也用快手、趣頭條、拼多多,他們對五環外的用戶服務能力很強,叫下沉三巨頭PQK。

  第五,多層級市場。小鎮需求、小區需求、小衆產品,過去創業我們只關注北京五環內,關注一二線城市。但是誰去關注這些新的下沉用戶、三四線用戶呢?真正的中國大衆用戶,誰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可以在大的趨勢裏面尋找到新的機會。

  我相信,這五個大趨勢在未來三五年,會出現很多的創業機會。如果能夠把這些人羣服務好,未來利用5G、AI、大數據,能夠進入到很大的藍海、線下市場,用互聯網改造線下的空間,線下還有大量的機會,服務好線下用戶。

  接下來,談一下我對企業文化和管理的理解。

  一家企業,做強靠產品;做大靠運營,本質上是靠組織;做久要靠文化,不變的是文化,只有你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才能支撐一個企業做強做久,它是業務持續成功的條件。

  企業的使命是什麼?企業的初心是什麼?阿里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阿里的初心,阿里的使命。愛迪生髮明瞭電燈,創辦了通用公司,它的使命叫“讓天下亮起來”。回顧十點讀書做了這麼多年,我們到底在做一件什麼事情,我們的使命是:用文化給更多人帶來溫暖和力量。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從現在服務5000萬用戶,到未來能夠服務1億用戶,成爲一個文化生活平臺。

  說到管理,分享一下我們的管理經驗。

  第一,招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老闆一定要招到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因爲老闆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事情。你可能精通業務,但是你一定不會那麼精通人力、財務、融資、企業文化等,這樣可以實現一個互補的過程。

  第二,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善意和潛能管理。好的管理者要想着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善意和潛能。要給團隊試錯的空間,多給團隊善意的支持和鼓勵,也要不斷激發團隊的潛能,每年我都會給團隊定下兩倍的目標,即用戶要增長兩倍,收入要增長兩倍,甚至兩倍以上,給團隊一些有壓力的目標,來激發團隊的潛能。

  第三,要多關注增長。創業公司到了一定階段,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一定要多關注企業能否高速增長,業務能否高速增長,業務高速增長,對於創業公司來講比什麼都重要。只要你能保持高速增長,所有的問題都至少在短期內能夠被包容,被掩蓋,或者不會爆發。可能很多問題當時是個問題,當你長大十倍、百倍後它就不是問題了。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創業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只有不斷埋頭過坎,鍛鍊自己的心性,才能讓公司變得更好,也讓自己變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