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天才往往遙不可及,因爲大多數人日常接觸的都是與自己一個圈子的同段位人羣,比自己高太多的人只能仰望且可望不可即。但實際上,天才之間也有領域之分,有人擅長化學領域,有人善於計算機或物理。當然,也有人於數學上成就非凡,對於這類人來說,人們常常頭疼至極的數學卻是他們遊刃有餘的舞臺。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數學天才,他的經歷不可謂不非凡,這個人就是陶哲軒。

  陶哲軒,澳大利亞籍華人,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一個華裔家庭,父母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陶哲軒自小就展示了在數學上的超凡能力,由於早慧,他的母親還曾在他僅僅三歲的時候讓他進入小學就讀,而他的超高智商讓他面對小學的課業也綽綽有餘。

  後來,陶哲軒還是放棄了讀小學轉而進入這個年齡該去的幼兒園就讀,在母親的教育下,年僅3歲半的陶哲軒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就自學完成了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聽起來真的很讓人不可思議,但這也表明了陶哲軒的天才能力。

  這僅僅只是陶哲軒數學征程的一個小開始,接下來的路纔像開了掛的主角之路。5歲時,陶哲軒一入小學就是二年級生,但是與一般的二年級學生不同的是,他的數學是跟隨五年級學生上,而7歲的陶哲軒理論上是四年級生,但他卻已經開始自學很多大學生都頭疼的微積分,甚至他數學課也發生了改變,開始去中學旁聽自己的數學課,與此同時,僅僅7歲的他甚至出了一本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的書,這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正是陶哲軒7歲時的經歷。

  真正的天才加上合適的環境往往產生的是旁人拍馬不及的成就。陶哲軒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樣,8歲半就上中學的他一如既往地延續了自己以往的狀態,他開始在附近的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而期間,測試美國高考的數學部分時他更是獲得了760的高分,連續三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都拿下了獎牌,更是在第三年拿下金牌,當時他未滿13歲。

  14歲就上大學的他,僅用兩年就拿下了學士學位,接下來的一年時間他就拿下了碩士學位,當時他才17歲。17歲就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4歲就成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天才的人生往往沒有止境。2006年,31歲的陶哲軒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天才獎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享有“數學屆莫扎特”之稱。陶哲軒的一生是天才的最好寫照,而他的經歷表明,天才往往獨一且無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