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_荷花.jpg

吴国忠/

在未写正题之前,作者先说个小故事。记得当年先师赠我三宝 「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 的墨宝后,作者曾向先师求画。当时我的构想是先师肖虎,作者肖猴,而先师长于画花卉,尤擅画松。据七友画会的伯伯叔叔说:「先师画松,为中国近百年来第一人。」 况太极拳且练炁有根,即源于 「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 的立如松。松能万年长青,被誉为长寿的象征,是其 「根」 能盘根错节,深植地下,成接地之力(炁)。先师在平时常说: 「虚实分清为太极拳第一步功夫,实脚的涌泉下面,炁能像松树盘根错节深植地下,才能脚分虚实。」 又说:「树只有一个根,没有两个根,假若虚脚不能轻灵自如,就是变成两个根,违反了拳理,有双重之病。涌泉下面的炁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到的,只要全身放松,三关九节能脱开,好似只有一条橡皮筋一样,轻轻连到关节,炁自然而然会由神帅炁,炁领血,慢慢地深植地下…。」所以我求先师在这幅画上画一颗松树,在松树旁边再画一块大大的巨石,象征著先师一生之坚贞孤高迹近仙籍与世不同的风骨,然后再在石上画只老虎,老虎侧面偎著一只小猴子。当时先师听了答应我说: 「立意不错,蛮有趣的画。」可是先师过些天回答却说: 「要画吗?不用急,君子一诺,十年不算欠账!」此后作者再也不敢向先师催这幅画了!想不到不到半年,先师却鹤驾西归,登上仙籍。

十年来,为了这句:「君子一诺,十年不算欠账。」 心理上总觉耿耿于怀,好像先师总还有些欠我似的(恕我太自私了!) 。十年来,我放不下这个心,到处寻求先师的画,但有的在画廊价格太昂贵了!有珍藏的却谁也舍不得释手。想不到这:「君子一诺,十年不算欠账。」的戏言,真的成为事实。

也许先师在天之灵念我这十多年来的忠诚思念,假手旁人转送了我这幅 「荷花」。先师是后荷花一日生的,号莲父,今天我得到了这幅荷花不能不说可归于一个「缘」字。在这里我要特别谢谢钟寿仁老师,在我毫不知情下送我这幅珍贵的荷花,且分文不取!

先师归道山至今已十年,由于作者实在昧,在先师遗留的拳理上时时使我苦思而感茫无头绪。今天在这幅小小一尺见方的荷花中,却启发了我无穷的太极拳真理,好像我又回到了先师身旁聆听教诲。 这幅画虽小,却是道地的精品,古人说:精品不在大,好的全在个中。这幅画荷花是画在右下方,整个画是活生生的,就像真的荷花在和风中摇曳,那润墨之处和纸上的空白,恰好成阴阳对照。在直觉上看,荷花的根埋在地下,整朵荷花是在水面上,耸立空中,正合乎「天地人三才」。那花、茎、蕾、叶亦合乎四象。墨分五色,已把五行生克之理跃在纸上,那荷叶的圆融敦厚朴实,似那潮水般的波动,正像太极拳发劲之理;那排山倒海之势,就像当年先师在那刹那间把我发劲贴在墙上感到七横八竖,耳朵里嗡嗡直叫那种味道。那浑圆挺直的花茎,坚实地正像屋中的栋梁。那茎中似隐似现的白线,也似象征著人身体中的元炁在骨髓中运行。

远远的看,整幅画都在旋转;细细的看,却又似动未动、似静又动。在这种动静之间,分不出那是动、那是静,正如太极永不可分释,阴阳始终分不开一样。在右面的花茎,寓有曲中有直之意,连根似地,深植于水中淤泥下,在空白处,这枝花茎似犹有余意未尽,使人一看就知道,那大片的荷叶是连在这茎上,就像拳理中 「实则虚之」。左边那枝花茎被荷叶所遮,亦等于「虚则实之」。中间那枝花茎挺挺地撑在那里,顶上长著一朵正在开的荷花,不偏不倚地,像冬天的梅花仙风道骨般地立在中央,正合儒家「时中」 的思想,看起来在那飘逸中,又带著定无常定,不失中定的涵意。那左角的小片嫩叶,好像箭头上的簇,那奔放之势正如放劲如放箭一般。那左边花茎最下面那一小点,也明显地含著接地之力,也表现出先师画画、为人都是一丝不茍,在任何最小细微处也从不随便。等于我们练拳,越是细处越应该注意。

记得作者刚开始跟先师学拳时,先师形容「太极拳是活的不倒翁」。过了两、三年,先师说:「太极拳在走化,要像墙头草,任意随风摇摆,像活的不倒翁。」晚年,先师余意未尽又进一步说:「学太极拳的人要像「荷花」一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风骨志节。在那风光明媚的日子里能保持著宁静高贵;在那风雨飘摇中要有一份傲骨,不怕无情风雨的摧残;在那寒夜苦冷之中,要保持自己不失真情;在小小的池塘里,要有天仙般的美丽;在辽阔的水面上则能迈开自己的胸襟,绽出那惊人的花朵。」 练拳的人能如此,才能练这至大至刚,近于「道」游于「艺」的传统太极拳。

又说:「盘架子、练推手,遇敌应用发劲,非但应先在气势上、心理上要像荷花一样。在脚,涌泉以下的炁,要像荷花的根一样,能生长在浮动的淤泥中,随风浮动,变成永远活的根而轻灵自如。脚上以至膝,要像莲花的茎淹在水里,膝虽然不能摆动,但随风摇曳之际,那轻微自然的旋转却似在水中亦有余势。膝以上、身体、手… 像长出水面的花、茎、叶,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在暴风中旋转摆动有如有根的、活的不倒翁,把四面八方来的力量,尽消失于无形之中。」

荷花!荷花!对这幅画,我在冥想中相信它,也许就是先师的化身在述说:写画、论拳、境由心造,手由心运,心有所达,神必相随,神有所驰,形(手)必相归。手有归属,才能自然合乎先师的太极拳之真谛。这种妙契自然之理,点点滴滴,在我来说,随处都是太极拳,也随处都有先师的教诲在我身边。先师给我真是太多太厚了!见画如见先师,今后惟有更加努力,追求进步,才不会块对先师五年的辛劳教诲!

本文摘自<太极拳思路日记心得> 现在我对传统太极拳练法新建议 (一) http://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0635146 再论心法 http://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0635134 如何练太极拳 / 吴国忠 http://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096077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