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少年班模式也即「天才培養計劃」始於1978年,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首個少年班。

曾經辦過少年班的一流高校有11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述高校少年班因種種原因相繼停止招生。

目前在辦2所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每年分別招收新生40人、130人左右!其中,西安交大主要招收初中的應屆畢業生,中科大則招收高一或高二的學生!

  1. 西安交通大學對少年班學生實行「預科—本科—碩士」貫通培養模式,他們只用8年的時間來完成本需10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如果他們在這8年的時間中沒有被淘汰,便獲得碩士學位;
  2. 中科大少年班招收的是高中生,所以省實驗中學等優秀高中是主要「基地」。每年10月份左右招生,學生經過高校的初試後,可以提前一到兩年參加普通高考。

曾經風靡一時的高校少年班停辦原因分析:

  1. 學校缺少個性化教育:學生被要求學相同的課程,沒有精力、物力、財力實現定製教育;
  2. 師資管理跟不上:少年班的學生都智力超常,必須有針對性地安排他們的學習,甚至需要單獨編寫教材,但很多高校在這方面都是「摸著石過河」;
  3. 考生的素質下降:少年班的學生偏科嚴重,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的生活,心理壓力沉重;
  4. 社會質疑:媒體對少年班過分關注,學生精神壓力巨大、成績下滑,以至於輿論開始質疑少年班。


關於少年班,我知道中科大每年在招生,我一同事的孩子今年參加了考試。下面先看看幾年前的報道:

在80年代中期中國最早有13所高校可以招收少年班,現在只剩3所,能達到規模招生的,只剩下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20多年來,少年班的招生一直備受質疑,不過,當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對於現行的模式感到失望時,少年班成為新的救星。考生考少年班避高考折磨「考完之後,都沒太敢跟別的同學交流,還是有些壓力。」對於青大附中初三學生馮靜怡來說,雖然少年班的考試並非如中考、高考般決定前程,但她還是很看重。「如果能考上,一定要去的,多好的機會啊。」偏愛理科的馮靜怡,

對西安交大少年班充滿憧憬,「我現在才14歲,要是考上少年班,上學的時候15歲,到碩士畢業才23歲,到時候還很年輕,還是一枝花呢。」

馮靜怡選擇少年班的理由或許有些調侃,採訪中,眾多同意孩子報考少年班的家長,多是想讓孩子避開高考。「我自己就是高中老師,知道高中三年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在青島2中考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考生家長表示,孩子高中三年,其實真正學習的時間也就能佔一半吧,到了高三,基本就是應試訓練,有的高中甚至從高二起就開始了,這樣的訓練,除了能幫助學生在高考中獲得比較高的分,別的也沒什麼了。

「高中時光對孩子來說多寶貴啊,可就被高考給磨沒了。」這位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理科方面比較擅長,也比較有個性,他讓孩子報少年班,是希望孩子可以把時間都用在刀刃上。「大家原先都覺得少年班是招神童的,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冠上神童的名號。」這位家長認為,那種拔苗助長的神童教育,到頭來只能害了孩子,自己希望孩子上少年班,相反是想讓他得到正常的教育,更好地挖掘他的潛力。學生越招越少13家剩3家去年,西安交大少年班全國報名1200人,今年報名則達到1800人,最終招生計劃數為100至130人,看起來,少年班的招生情況很火爆。不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據西安交大招辦副主任宋紅霞介紹,學校從1985年起開始選拔少年班學生,當時,全國有13所高校都可以招收15周歲以下、有特別天賦的學生。但是,一路走來,少年班的招生高校越來越少,到現在,只剩下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三家,能按班招起學生來的,也只有中科大和西安交大兩家。


據我所知全國每年都有出類撥翠少年學生進入少年班大學全國各地均有例如、今年福建12歲神童進人北京清華大學、我曾記得安徽科技少年班小寧伯家住浙江、他也是12歲進入安微少年班、他也是天才十天賦、為什麼這樣講?只因他的用手快速計演算法、據說到請華演講速度比我國數學家華羅庚的珠算快2倍最後華老說把這一快速計演算法推廣到全國讓全國人都豐收、這一新成果得、到全國人民認可6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