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微信版詳見:噫,陳思誠!

「猜我今天會說大豬蹄子嗎?」


夏BB說今年是最可怕的「春節檔」,此言不虛:短短一週,宛如風雲,變幻莫測啊!

比如在對手大起大落中穩步上升的《唐人街探案2》

大年初一,《捉妖記2》就以強大的優勢領跑全局,不論是票房佔比還是上座率,都有成為2018年國產電影票房冠軍的勁頭。

《唐探2》在上映前只跑了路演,沒有像《捉妖記2》那樣花大錢投廣告,也沒像《西遊記女兒國》那樣開點映場撈錢。

但就是這樣一部「安靜如雞」的電影,在大年初三強勢反超,在大年初五以微弱優勢擠掉了《捉妖記2》,榮登春節檔冠軍。

同樣作為當年現象級賀歲電影的續集,同樣主創團隊的身上都出現了現象級醜聞,觀眾對於《唐探2》的要求其實比《捉妖記2》嚴格得多。

畢竟《捉妖記2》裡面只有一頂綠帽子,而《唐探2》裡面有兩頂。

王寶強的離婚風波差不多已經結束,白百何的點點滴滴也不再有人提起,陳思誠則不同。

黑陳思誠,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觀眾的正義之心開始動搖:丫丫沒有離婚,可能真的因為陳思誠有才華。

對於小十君來說,《唐探2》的票房就算擠掉了《戰狼2》,陳思誠在我心裡也是一塊鹵得油光水滑的大豬蹄子(笑)。

賀歲檔電影走到今天,已經需要另開一條標準進行評價,畢竟每年就過一次年。帶著這樣一層心理去看電影,總會給予一絲同情分。

所以,春節期間上映的高票房電影,還真不一定是好電影。

那《唐人街探案2》是好電影嗎?

這個問題我們先擱置,我們先來聊聊陳思誠

陳思誠用一種商人式的精明,將所有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最大利益化計算,端出了一盤肥厚相間、恰到好處的紅燒五花肉。

《唐探2》的成績很耀眼,票房已過20億,鎖定本年度的票房前十沒問題,雖然導演自己並不滿意。

票房開門紅,陳思誠也在今天迎來了40歲的生日,這也是一個讓我疑惑了很多年的事實:陳思誠居然是雙魚座?

大家都說雙魚座憂愁善感,多情花心(笑),但我們雙魚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腦洞大。

所以很多天馬行空的優秀導演都是雙魚座,什麼溫子仁啊,呂克·貝鬆啊,澤維爾·多蘭啊,婁燁啊……

但是!同樣作為雙魚座,陳思誠跟這些人的畫風總覺得差別有點大……

不過也沒關係,反正我們追求的是深水生物多樣性。

既然《唐探2》的作案手法和破案關鍵是來自中國古代的道家和風水,那小十君也索性見招拆招,陳門弄斧,用星座的相關內容來推理一下:

為什麼佟麗婭就是不跟陳思誠離婚?為什麼《唐探2》能反超?為什麼陳思誠能讓人「終於顏值,毀於人品」,最後卻「陷於才華」

終於顏值?毀於人品?

這兩個特點之所以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對於他的顏值,我沒什麼好說的。

但早年的陳思誠並沒有這麼厚重的油膩感,充其量就是有點村,很適合去代言海瀾之家的那種。

其實作為演員的陳思誠,戲路要比我們想像中的寬得多。

《春風沉醉的夜晚》裏的他是被掰彎後猶豫不決的羅海濤,《士兵突擊》中的他是稍顯虛榮但情商頗高的士兵成才,電視劇版《北京愛情故事》裡面的他是愛上兄弟女人的富二代……

▲噫……

幾個角色雖然差別挺大,但有幾個共同點,那就是精明、自信和自戀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這也是平時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雙魚座的隱形人格。你們之所以覺察不到,其實都是我們裝的。

陳思誠在做演員的時候,可能是稍微在角色中灌注了一點本色元素。在他成為導演和編劇之後,就將這三個元素充分雜糅進了每一部作品中。

比如劉昊然出演的秦風,自信,自戀,高智商,有魅力的形象,在我看來就是陳思誠對於自己內在形象的投射,哪怕他說自己最想出演的是妻夫木聰的角色。

如果說大部分雙魚座會將這種不太招人待見的性格隱藏起來,陳思誠則是精明本精,將自戀寫在了臉上,將驕傲揉進了作品裡。

他是一位個人特色非常明顯的新人導演。

在陳思誠的電影世界裡,他就是完全掌握話語權的人,而這也是「唐探」系列成功的祕訣:陳思誠具有成為一個好導演的條件

但個人性格過多投射在作品中,一旦把握不好,也會變成致命缺陷。

《唐探1》是陳思誠在偵探片領域的第一次試水,雖然搞得很像偵探版的《泰囧》,但能看出來他要打造一個「唐探」宇宙的野心。

第一部裡面的笑點與推理的結合,現在看起來也很驚艷。本格推理的部分又雜糅進了驚悚的戲份,反轉令人心驚但不刻意,還為張子楓提供了一個可以吹十年的微笑。

到了《唐探2》,陳思誠放開了一點手腳,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玩得更歡脫,人也更多,案子也更複雜。

自稱長篇敘事最拿手的他,費盡心機在兩個小時內讓我們看到了限定版的紅內褲王寶寶、白斬雞一樣的劉DD以及各種不能劇透的場景。

好笑是好笑的,但這些五花八門的笑點與第一部相比,存在變得不太合理。

比如三位女裝大佬的存在只是為了搞笑而搞笑,機車大佬和王寶寶的師傅踏著五彩祥雲趕來救場令人摸不著頭腦,初音綠kiko小姐姐全程開天眼……

陳思誠這次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博君一笑

觀眾確實都笑了,這個任務完成得很好。

可這造成了整部電影的推理部分非常薄弱,根本經不起推敲,這讓很多被《唐探1》吸引來的推理愛好者非常失望。

至於「記憶迷宮」是致敬還是抄襲了《神探夏洛克》,主要劇情是致敬還是抄襲了《雙瞳》,恐怕又是一場輿論拉鋸戰。

但這次推理的主要框架並不重要,因為《唐探2》的作用只是作為一部超長預告片,引出《唐探3》。

而且上面說的毛病,都被陳思誠巧妙地逃脫了,甚至黴黴官方diss他們沒買 Welcome to New York 的版權都被他們拿出證據打了臉。

再加上「大過年的」這種全民放鬆的心態,正面槓的對手又不太行,對比之下《唐探2》的毛病簡直不是毛病。

看到了嗎,這就是作為一個導演精明能力的正確運用方式。

但陳思誠以及他的隱形編劇團隊的精明,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例如,偵探團中有一個身穿阿根廷10號球服的侏儒,暗指誰是小矮子,看球的人心知肚明。

其他球隊的球迷也許會樂呵一聲,不看球的觀眾,根本get不到這個笑點,但對於正主的球迷來說,這個笑點就非常低級。

至於最後「宣示主權」的彩蛋,更是在很多本來看完電影心情還不錯的觀眾嘴裡投餵一把變味狗糧。

精明是他的武器,自戀是他的盔甲,武器指向何方,盔甲能不能保護到他,那就得看陳思誠的才華,能不能駕馭得了他的驕傲了。

陷於才華還是限於才華?

現在陳思誠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有沒有才華。

星相命理中有一個說法,雙魚座的人經常會出現一種神祕的狀態,讓人琢磨不透

這個特點用在陳導演身上簡直太適合了。當年看完《北愛》電影版的時候,內心有一萬隻小拳拳想捶人:陳導你也太自戀了!

看完《唐探1》時我的內心又有點動搖:老陳看起來還不錯啊,這電影拍得666。

等到了《唐探2》,我開始正視陳導的內在美:他的才氣就像水,盛在什麼容器裏,就是什麼形狀。

他有才華嗎?我認為有的。

他執導的電影在場面調度、動作設計等方面,作為一個新人導演他的完成度確實很高。

尤其是《唐探2》,花重金封鎖了第五大道實景拍攝而不是用綠幕摳圖,這點就很值得佩服。

而且陳思誠在選角方面非常厲害,為王寶強量身打造了唐仁,發掘了肖央身上的喜劇天分,《北愛》時期從萬千少年中挑選出了劉昊然……這些都充分顯示了陳思誠作為導演的執行力。

但他的能力是與他的小家子氣結合在一起的,不夠大格局。

比如,之所以說《唐探2》是一部加長預告片,因為它的故事結構基本與《唐探1》脫節,像肖央前後演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

可如果想打造一個系統宇宙,前後劇情割裂是一個很致命的硬傷。

陳思誠的靈感來源,是通過大量觀看電影和在實地拍攝過程中吸取經驗,現學現賣是他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不足。

但他個人的「不要臉」精神、勇於嘗試的拼勁和非常適合做導演的精氣神,彌補了他格局上的短小。

據說《唐探3》中,第一部的張子楓會回歸,第二部中皮蛋Q的身份未揭曉,也算是為第三部她的出現埋了伏筆。

甚至還有消息說,潘粵明也會回歸,出演一位斯文變態。

但是那條微博後來被刪除了,真實性未知,如果是真的,格局也算圓了回來。

可以確定的是,下一部將是一種「泛亞洲」的新面貌,陳導還想請一些韓國演員合作,什麼河正宇宋康昊……

雖然我覺得可能性基本是零,但這個想法很大膽,腦洞很雙魚,能看出陳思誠想在中國電影裏為自己立一面旗幟的努力。

也許第三部會揭曉Q的身份,貫穿前兩部的埃勒裏·奎因也許跟Q有關,我猜會在肖央、張子楓和也許出演的潘粵明中誕生。

如果玩得更脫,Q也許就是秦風!誰讓宋義拋下一句讓人浮想聯翩的「別凝視深淵太久」就跑路了呢?

希望下一部能回歸到推理破案的主線上,王寶寶的搞笑戲份可以稍微少一點,他奇怪的口音配上多動症一樣的刻意搞笑,看久了真的挺累的。

所以《唐探2》是一部好電影嗎?陳思誠有才華嗎?

你可能不喜歡我的回答,但目前看來:是的,有的

看電影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要把人和他的作品分開對待。

陳思誠說過,「你是什麼樣的人,都能通過你的電影看出來」。在《北愛》裏我看到了他的自戀,在「唐探」系列中我看到了自信和驕傲。

接下來能看到什麼?

噫,相當期待。

PS:本文中有關雙魚座的部分為本雙魚的腦洞大開,還有我們暫時不接受星座占卜業務哦,嘻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