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6 B12 觀察 【編者按】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近15萬所,專任教師300萬人,在校生達4078萬人,在校生在相應學校的佔比約為:幼兒園51%,小學7%,初中10%,中職11%,普通高中10%,普通高校22%。莫道明心系教育事業,一手創辦目前已成名校的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並試水互聯網教育,探索教育改革之路,有許多獨到的教育理念與辦學經驗,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探索互聯網+民辦教育之路 評論員 朱迅垚 學習的過程:歡愉而辛苦 我父母都是小學老師,耳濡目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從小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是靠一路讀書讀出來的,上大學和上研究生改變了我生命的軌跡,我從這個大時代得益良多,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作為來回饋這個時代一些東西。 我創辦省實附中的初衷,是踐行我的教育理想,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我的教育理念是人本主義的,我遵從「以人為本」,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我們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這套教育模式去辦學。但值得追問一下:中國當今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一個構成?不難發現,它既有對中國傳統的零碎的、碎片化的繼承,但更多是基於西方的那一套。 西方的現代教育體系是基於工業文明的,它設計的培養人才模式是為了適應與推動產業的發展。工業革命之後,社會需要大量的產業的工人、攻城設計者、管理者。管理科學也是基於工廠的管理而產生。中國剛好要建立現代教育體系的時候,大家開始批判孔子,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結果是,大多數情況下,否定戰勝了繼承。所以,文明現在的中國教育是西方教育和中國文化碎片化的集合。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信息文明強調自由、平等、個性跟創造力的培養。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也應該跟緊信息文明的腳步。我們仍維繫著以前的這一套教育系統,有很多僵化、不合時宜的地方。 我個人推崇的教育理念是:「育人在先,教學相長」。學生、老師、家長三者不分主次。高低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是歡愉的辛苦的過程。一定要告訴學生,學習是辛苦的,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簡單的過程,教育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個人幸福。如果這個社會大家每個人都幸福了,那麼這個社會自然就好。我們按照這樣一個教育理念來籌劃我們的學校。 我們要尊重人的成長規律,根據他們的身心成長的特點來讓他們幸福。實際上我理解幸福有兩個方面的要素:第一,進入這個校園,他們要喜歡。環境對人的影響很重要。第二,老師要可愛,學生要喜歡老師,喜歡傳授知識的過程。 我們都是過來人,當你喜歡這老師,這門課程很容易學好。這並不表明老師的學術水平高,高是高在教學水平。老師讓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歡愉,可以把學生學習的潛力挖出來,讓學生容易得到啟發。如果一個老師的學術水平很高,但是整天一個苦瓜臉,留給學生一個高高在上的、不可接近的形象,學生不喜歡老師,依然會學不好。讓高校著名的育兒博導去教幼兒園學生,就一定行嗎?孩子不一定會喜歡。因為如果太過與追求學術,與孩子互動的方法不一定掌握得好。可是讓可愛的年輕老師去教孩子,孩子們容易接受。 我們鼓勵老師要變得可愛。 烹調課:學習合作與統籌 是的,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我們的落腳點就是「生命化六育」,也就是「藝術陶冶人,體育健康人,科技發展人,生活培育人,心育愉悅人,生態影響人」。 我們有選修課程,主要為綜合實踐課和校本選修課。上課時間為每周周三、周四的第八節,每節課時間為一小時。各科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學生的需求設計課程,由年級統一公布。學生根據愛好,需要在本年級或本學段開設的數十種選修課程中自主選課,每學期選課1次,每學期的選修課程保持連續性。 例如,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課程:烹調課。每個宿舍的人為一組,每個人出15塊錢,由老師帶著全班的同學去買菜,了解社會,熟悉市場。你為人父母,要帶孩子去買菜,孩子可能不太願意跟你去。老師帶著去,他們歡天喜地的,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每個人都喜歡不同的東西,錢只有那麼多,他們只能協商、妥協。然後大家用一起買來的食材去做菜,怎麼做?怎麼合作?課堂時間也是有限的,怎麼控制時間?這都是要統籌的。 我們還要求學生必須把做完的飯菜都吃完,要感受自己勞動的成果,無論味道是好是壞,都不能浪費。每個學生都喜歡這堂課,而且從中學到東西,包括實用的做飯的技巧,還有如何合作、統籌。 我們對學生還有一些要求:每個學生學會一門樂器、會製作一件陶藝、學會游泳,還要額外培養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 高考重要,但別當作全部 高考是一道檻。對於學校的評鑒,究竟以什麼為準,見仁見智。我們提出來,20年見高低。一個學生,讀完6年中學,4年大學,就過了10年,如果讀碩士、博士,就已經過了十七八年的時間。如果本科走出社會,最少也得奮鬥10年,人生才有個基本上的雛形。所以高考的成績和中考的成績不是一個人人生的總的評價,只是一個路標。 學習成績重要不重要?考試重要不重要?我們打一個比方。如果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或者幸福,有10個元素,10個元素我們用100分來劃定,一個元素的平均權重為10分。考試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它可能權重是30分,決定你能不能上大學,能不能上好大學,可能會影響你一生。 其他9個要素總共70分。30分很重要,但並不是全部,如果一個人在中小學期間,95%的精力都放在這30分上,就算全部取得了,一生可能還是沒有大的成就。在她們最有創造力的年紀,壓抑別的方面那9個要素的成長,這就是我們目前教育的最大的遺憾。 這樣的制度我們只能做一種改善,不可能做本質的改變。我沒有辦法改變學生考試的壓力和任務,我們沒有真正做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我可以讓她們把學習的壓力少一點,在歡愉中學習。我原來以為,家長看到孩子整體素質的成長會非常的開心,學習成績可以不太在乎,結果10年下來,我們的調查發現家長對此還是很在意,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評價,還是以升學率為第一要素的,我也不迴避這一點。 民辦受限,但環境在好轉 差很遠。目前還遠遠達不到平起平坐的境地。儘管法律條文明確規定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創造公辦民辦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想要搞差異化的教育,也沒有辦法完全做到。一些政策在很多方面把你給限死了。 不否認,個別的領導是會平等看待公辦和民辦。但從整體定位和政策來說,很多領導都認為公辦是他的「親生兒子」,民辦是揀來、收養的。 不公正的待遇有很多,現在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在招生順序、學生的獎項名額分配上面,都是不公平的。比如學校招生要看評級,從獨立提前批,到國家示範性高中招生,之後才依次輪到省一級學校、市一級學校、新辦學校。這是層層等級制的招生制度。評級是有關部門說的算,就算學校有了提高,實力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也要等待重新評級。而這種評級一停可以停好多年。省實附中目前屬於市一級。但評級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停了兩年。 在這種情況下,民辦教育要想超越公辦教育,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有一定難度。但話又說回來,民辦教育的政策環境也在改善。例如,廣州市出了一點扶持的政策,給我們鬆綁,允許我們70%的生源在省一級招生,這是一個不錯的改進。 省實附中現在招生是通過網路申請和面試的方法,每年的學費約三萬五,包括住宿。一年的收入約八千萬,除了前期的投入,每年的水電等各種雜費,還有老師的工資佔去收入的絕大部分,7年的利潤是130萬。我辦這個學校當然也不是為了賺錢。要賺錢就不辦這個學校了。 互聯網時代,教育怎麼辦? 還是為了踐行我的教育理想,互聯網教育構想就是省實附中基礎上的衍生。我想,我就是再辦十個學校,影響力也是在這十個學校里,要想更大範圍地對教育有觸動,就要超越實體的學校。 我有教育理想,感受到我們現在這種教育的弊端。自己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當一旦我有能力的時候,我想做一些改變的嘗試,所以辦了省實附中。但是確實做下來了以後,仍感覺到自己很多方面有無力感,受到各種掣肘。這種無力感推動力我對互聯網教育的構想。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文明的時代,教育應該怎麼辦?民辦教育應該怎麼辦? 文明就想到了技術的應用,希望基於我們學生的身心特點,能夠設計一套好的課程,有好的內容,有好的表現形式,進行大量開發和利用,同時要繞過行政體系公立體系對它的限制與不良影響。因為現在是多中心,也就是去中心,原來是單中心。現在技術手段可以去實現以前沒有辦法實現的理想,去追求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底蘊就是美、愛、責任四個字。 我們審視一下,很多人在做互聯網教育,這些人的背景究竟是什麼?絕大多數在做科學技術開發,這幫人不太懂教育,它的底蘊不是教育,是無力上市。把教育做成產業化,究竟它在做教育還是在做技術,自有人去評判。 舉個光例子,為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有公司做了在線做作業的應用,但是他們忘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老師討厭學生抄作業、考試偷看別人。這種不誠信的行為,整個社會都是譴責的。但是現在你去看看那些作業的網站,孩子用手機把題目一拍,答案就出來了。思考過程、解題思路這些最重要的東西被忽略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一個概念的理解,對一個公式的理解,任何一個都比答案重要得多。但是它恰恰把答案看得最重要,這究竟是鴉片還是真正對教育的幫助? 超越各種束縛,回歸人本 我會遵從三個原則,以人為本,還有教育倫理和尊重知識產權。 我們希望形成一個互聯網的教育生態。很多人把老師當成計件加工的生產工人,以此來評判他們的價值:一個課件多少錢、所有的課時多少錢。我是不贊成的。我們在互聯網如何構成一個良好的生態,這是很重要的。 一個東西究竟是不是符合教育倫理,要看是否有教育的情操,是否符合教育的基礎理念、上課、學習、通過考核拓展他的能力。恰恰技術給我們提供了改變這樣一種東西的可能性,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情懷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中國人普遍不尊重知識產權,這是事實。 現在網上也不乏各種課件的資源,但是都很混亂。一個作者的課件,在一個網站上需要付費下載,另一個網站完全免費。有人把名師的課件下載下來,改一改,就變成了自己的。再加上資源沒有形成類似資料庫的規模、質量參差不齊、格式不統一,想找資料非常難。我們這個平台一定會尊重知識產權,做有質量的原創性的東西,培育公信力。 我們要解決三個痛點,學生的痛點、老師的痛點和家長的痛點,技術發展到今天提供了可能。滴滴打車,並不是什麼大技術發明,只是本質上改變了資源的配置,從而改變了整個行業。智能手機也是,把手機從一個工具,成為了一個平台,成為了你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就思考能不能把教育做成這樣本質有教育內涵、對人性產生影響、生活里願意使用的一種工具。 互聯網肯定是可以超越學校、超越老師、超越行政體制的束縛與羈絆,重新定義個人跟手機的聯繫。我暢想的互聯網教育,是讓你跟世界的關係更加舒服,把所有的時間零碎的時間都加以利用。有人曾經講過,中國的改革成功的標誌就是,教育改革成功,我覺得出路在互聯網。 十五分鐘授課+玩中體驗 首先一個人的身心成長的特性,從出生到18歲,進行細緻的梳理,身心成長在哪個年齡段就根據其特性規劃教學任務。 比如說十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就十五、二十分鐘,而一節課的時間則為四十分鐘,老師要講的東西,在上課前十來分鐘,孩子注意力能集中的時候必須講完,剩下的在玩的中間去體驗。了解孩子身心的特性,再去設計這個課程,規劃掌握的知識點,這些需要科學依據。除了知識傳授與學習,剩下的時間對孩子進行創造力、領導力的培養,發展個性。 再比如我們可以在網上設置預習課題,孩子可以上網進行預習,預習完留下數據,老師可以看到。如果全班80%的人都已經懂了這門課,那麼沒有必要再聽老師講了,它在網上可以學習,這種做法可以一直到高中。那麼不懂的內容怎麼辦?找老師學習,老師還是會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但是只要求不懂的同學來學習這堂課。已經學會的學生,就可以選擇別的課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都可以這樣做。 要做好以上的兩點,要求老師充分備好課。上課的時間跟備課的時間一比一,這樣的老師才教得好。我們就給老師提供充分的備課資源。我們現在基於我們學校的全部老師的課堂,我們都要求上課要形成優秀的課件,而且要用現代技術來做,形成一種優勢。還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制定個性教育,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是有差異的,老師要對自己的班有掌握。真正責任心的老師會經常換課後習題,修改自己的課件。 還有,孩子到一定年齡,不希望父母看到太多的隱私,你得了解孩子哪些方面願意跟你交流,哪裡是他的安全臨界點?工具的使用、具體的方法,我們一直在研究。 當然這個平台不僅僅是給老師和學生的,還可適度放給家長。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學習進程、訴求,和他的特點。 比如說我們有心理測評工具,根據心理學,我就可以對你孩子進行性格分析,配合你希望達到的目標,通過大數據分析給出孩子的性格曲線。孩子各個年齡段家長所需要關注的節點,都推送給你。比如說你的孩子上初中或小學,那你應該跟他溝通什麼,需要用上哪些知識、方法,你孩子有哪些特性,有哪些困惑。掌握了這些,你與孩子可以進行更有效的互動。——————(莫道明,廣東省政協常委、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長、廣東實驗重新附屬天河學校董事長)(原載《南方周末》2016-10-06)【本篇報道系南方周末記者專訪的記錄,每個小標題後都有記者的提問,這裡均從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