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就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情況舉行了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在會上透露,預計2018年供暖季天然氣峯值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去年冬季天然氣價格飆漲、氣源緊張造成的民生問題顯現、「三桶油」聯合保供等一系列故事彷彿還在昨天。如果今年需求再度上漲,意味著「保供」壓力將會更大。這也反映出天然氣供需矛盾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解決的現狀,「保供」將是一場持久戰。

而另一方面,作為能源結構變革的重要力量,天然氣作為我國主體能源之一的戰略定位明確,有關主管部門在未來發展目標上給天然氣劃定了較大的增長空間,一邊限制重重一邊高歌猛進,天然氣能不能做到負重快跑?

能源消費變革

天然氣坐擁較大增幅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是在2017年,消費增長提速,增幅比例翻番。

圖1.2012年-2017年我國天然氣生產和消費情況(單位:億立方米)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2017年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為7%左右,按照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末期我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力爭達到10%,即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最低年消費量將達到3100億立方米,以2017年消費量為基礎,未來三年年平均增量約為240億立方米。而到2030年這一比例有望提高到15%。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一季度,我國天然氣產量40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2%;天然氣進口量2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1.4%;表觀消費量69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4%。

要實現規劃目標,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量還將實現加速快跑並保持增速。

需求市場多元化發展

隨著能源生產消費向安全低碳、清潔高效的方向發展,天然氣應用方式也將迎來變革。主管部門對天然氣應用方式的導向是大力發展天然氣分散式能源、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峯電站、有序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推動天然氣與新能源的融合發展。

在現有應用領域保持增量的基礎上,天然氣新興需求市場正在打開,在發電和民用等領域出現了更多的可能,新興的應用趨勢將帶來新的增長點。

1、發電及分散式

發電正在逐漸成為天然氣應用的首選,目前,天然氣發電成為最受電網歡迎的調峯電源,而長遠來看,天然氣發電的未來不止於此。

截至2017年底,全國天然氣發電總裝機量達到7629萬千瓦,同比增長8.8%,佔我國發電裝機總量的4.3%左右,而在國際上一些國家這一指標已經達到30%左右,相比之下我國天然氣發電還有較大的增量空間。

天然氣分散式發電還將成為重要的分散式電源類型,在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將有助於分散式天然氣發電的快速增長。

2、清潔供暖

為提高北方地區取暖清潔化水平,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清潔取暖成為大勢所趨,天然氣供暖是清潔供暖的主要方式。截至2016 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暖面積約22 億平方米,佔總取暖面積的11%。

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目標,要求有條件的城市城區和縣城優先發展天然氣供暖,並在城鄉結合部延伸覆蓋,在農村地區積極推廣。清潔供暖也將創造大量的天然氣新增消費空間。預計到2021年新增清潔取暖「煤改氣」需求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新增146億立方米,佔比63%;農村地區新增85 億立方米,佔比37%。

表1.2017-2021年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暖目標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3、可再生能源調峯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開發方式的創新,新的能源供應體系越來越強調各種能源之間的相互協作和融合,智能化、清潔化的能源互聯網成為新的開發方向。天然氣能源啟停靈活的特性可以在能源互聯網中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

在可再生能源分佈比較集中的區域結合一定規模的天然氣電站,通過「風氣互補」「光氣互補」等形式緩解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波動,可以為天然氣發電機組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快跑阻力明顯

另一方面目前資源緊張、調峯供應能力較弱和經濟性較差等因素,為天然氣消費快跑增加了阻力。

1、基礎設施建設制約調峯能力

我國天然氣發展增速超過了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硬體的不匹配體現在運輸、存儲等多個環節。

其中天然氣運輸管網制約主要表現在,首先,管網運輸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不到10萬公里,作為對比,早在2016年美國天然氣洲際管道總里程已經達到38.5萬公里,相差懸殊,並且我國大部分輸氣管道建設時間較早,設計能力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第二,管網佈局缺乏規劃,目前國內天然氣管道,特別是西部主幹管網幾乎都是基於國際長約合同鋪設,且有重複建設的情況,幾大主要運營商之間也存在競爭關係,開放統一靈活調度的空間極小;第三,覆蓋率分佈不均,我國部分地區地市配氣管網建設力度不夠,天然氣支線和配送到用戶的供氣網路缺失,「最後一公里」問題非常突出。

圖2.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運營企業及里程比較 數據來源:能源情報微信公眾號

儲氣能力不足也已經成為天然氣穩定供應乃至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當前我國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3%,而國際平均水平為12-15%;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罐容佔全國消費量的2.2%,日韓為15%左右;我國儲氣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地方基本不具備日均3天用氣量的儲氣能力,甚至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儲氣能力外,其他二三線城市儲氣能力幾乎為零。

2、原材料供應機制亟待加強

近年來,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不斷攀升,截至2018年2月進口依賴度為44.29%。圖3列舉了2008年2月到2018年2月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走勢,十年間,進口依賴比例上漲了10倍,基於國內天然氣資源供應能力的限制,隨著國內市場的打開,預計進口依賴度還會持續上漲。

圖3.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走勢 數據來源:wind,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進口依賴度=當月進口量/(當月進口量+當月國內產量)

3、經濟性差削弱競爭力

以發電為例,原料供需矛盾突出、輸配環節費用較高等因素造成了天然氣燃料入廠價較高。而目前燃氣發電場燃料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達到70%左右,且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綜合各種因素,燃氣發電的成本約為燃煤發電的2-3倍。加上缺乏配合調峯的價格機制,價格峯谷差最大可達10倍,盈利平衡常受到挑戰,直接導致吸引投資的能力變弱,無法與傳統發電行業競爭。此外,在天然氣分散式能源方面,項目供熱、供冷覈定價格較低,沒有充分體現清潔環保價值,項目經濟性較弱。

其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在總價中佔比較高,超過60%。目前國內陸上管道運輸價格費率尚無統一標準,仍採用「一線一價」的審批方式,是造成運輸成本較高的重要原因。而沿海LNG接收站與輸送管網建設和投產能力還不能完全覆蓋增長的需求。

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我國穩步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

顯然,我國天然氣領域目前已進入高速跑道並開始起跑,但配套機制還需要持續完善以支撐下一步的提速。

民營資本機遇探討

縱觀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引入極具活力的民營資本力量尤為關鍵,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國天然氣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很快就會到來,其中不能缺少民營資本的身影。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天然氣領域仍以「三桶油」為主導,原料與供應渠道彷彿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使得民營企業只能「望洋興嘆」,轉而尋找下游的機會。

當前各級政策都在釋放經濟不斷開放的信號,具體到天然氣領域,如何打破現有格局,減小競爭阻力也將提上日程,預計將會出現以下新動向:

輸配、基建、價格等配套機制的系列改革能否在密不透風的壁壘中為民營資本打開一條縫?進而爭取到更多施展的空間?我們將在下期「綠色觀察」繼續探討民營資本涉足天然氣經營的機遇與挑戰,敬請期待……

(註:本文所指「天然氣」為常規天然氣)

您是否同意文中的觀點?

您認為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領域的主要阻力還有哪些?歡迎點擊文末留言與我們分享!

海爾產業金融綠色金融將陸續推出清潔能源、水務處理、鋰電儲能、固廢處理、園林環衛等領域的原創解讀文章,敬請持續關注「綠色觀察」欄目!

話題反饋或更多合作內容請洽:[email protected]

海爾產業金融綠色金融

致力於成為綠色金融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下設多個業務鏈條,以傳統融資租賃的直接租賃、售後回租和聯合租賃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以全新的投資模式,為客戶提供併購重組、產業升級的投資資金支持;以管理諮詢業務和培訓,支持客戶實現多元化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