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世人而言,幾乎沒有人是不喜歡財富的,倘若有機會能夠成爲一個富翁,每個人都會笑得合不攏嘴。但是,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倘若爲了錢財,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便會爲世人所唾棄。不過,財富的獲得,除了靠勞動之外,還有可能是意外所得,比如突然發現一個藏寶地。

  19世紀之時,隨着航海技術的不斷髮展,有些人走上了尋寶的都道路,比如邁克·哈徹便是這樣的一個人。邁克·哈徹是一個英國職業尋寶人,此人在1999年之時偶然讀到了一本名爲《東印度航海指南》的書,他聯想到了古代中國的強盛並有所感慨,於是開始打起了中國南海沉船的故事。

  《東印度航海指南》的作者是蘭人詹姆斯·哈斯伯格,此人在書中記載了一艘名爲“泰興號”的寶船,而此船後來沉沒在了印度洋中。哈徹認真閱讀了這本書,並結合印度洋的地圖以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地圖,最終找到了“泰興號”的大致沉沒地點。

  不久之後,他們便開始入海,並順利打撈了“泰興號”。“泰興號”的發現,給哈徹團隊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在這艘古船上,哈徹團隊一共發現了100多萬件的瓷器,而且全部都是清朝的德化瓷器。最終經過挑挑揀揀,哈徹保留下了一些保存比較好的瓷器,而數量依舊達到了35萬之多。

  瓷器在當時,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東西,而這些瓷器還是古物,價格自然更高,哈徹最終將這35萬件瓷器拍賣到了3000多萬美金,在當時摺合人民幣2億多元。很多身在海外的中國人聽到了這個消息,積極拍下了部分的瓷器,並將它們送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只是收回了10萬件罷了。

  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是世界上著名的強國。雖然後來沒落了,但是終究曾經輝煌過,也留下了很多不爲人知的寶藏。因此,當列強發展起來之時,便將此時弱小的中國當作是一塊肥肉,都想要瓜分財寶。

  新中國建立之後,他們不敢再以侵略的方式掠奪,但是卻選擇了偷偷盜寶。在這段歲月中,中國海域下的寶藏,亦或者是一些荒涼地區的古墓,都遭到了外國人的光顧。當然,對於這種行爲,中國深表譴責,並加大了對國土範圍內的巡查。

  參考資料:《東印度航海指南》、《瘋狂探險家邁克·哈徹的海洋尋寶活動如何逼出了“南海一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