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騰訊儒學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爲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文物爲載體的“文明對話”之旅如柳枝吐翠、青竹拔節,越來越高大,越來越茂盛,既向世界介紹了文物事業的成就,也通過文物外交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魅力。

1973年,新中國首次文物出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先後在法、英、澳、日等15個國家、地區成功展出,猶如一聲春雷,引起巨大轟動,既傳播了中華文明、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也打開了一扇世界瞭解中國的嶄新窗口。

此次外展共有近400件文物,由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領銜。銅奔馬,曾名馬超龍雀、馬踏飛燕等,因爲馬下的動物一直沒能確定,所以暫定名爲(東漢)銅奔馬。據說,當時因爲考慮到文物價值、易損性等,銅奔馬本來沒在展外展之列。

參與外展策劃的英、法兩國代表團知道後反映十分強烈,兩國的駐華大使也出面說情,經他們的一再要求,銅奔馬終於“奔”出國門。而且,銅奔馬外展期間的保險額是最高的,被外國觀衆盛讚爲“引人注目的明星”“絕世珍寶”“藝術作品的最高峯”,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是它的鐵桿粉絲。

漢武帝曾作《天馬歌》:“騁容與兮跇萬裏,今安匹兮龍爲友。”銅奔馬是我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是我國數千年光輝燦爛文化歷史的象徵,更是中華精神的縮影。我們相信,我國定將越過高山,跨過大海,走向世界,迎來複興。

1973年與銅奔馬一起外展的,還有長信宮燈。長信宮燈見證了兩千年的滄海桑田,它曾照耀着漢家江山,如今又照亮了新中國文物外交的文化之旅,爲我國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2年,長信宮燈被選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然而它的使命並沒有結束,它的星星之火仍將在中國偉大文明和世界的交流中發光發熱。

被譽爲“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銅像體內中空,其中空的右臂與衣袖形成銅燈燈罩,可以自由開合,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沉積於宮女體內,不會大量飄散到周圍環境中,其環保理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了環保,真了不起。

我國的這種環保精神、博愛精神、全球精神是一以貫之的。今年年初,一條綠色的消息傳來:美國宇航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我們默默耕耘,默默奉獻,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承認與認可。

五千年的文明,延續着華夏民族的精神血脈,告訴我們從何而來;五千年的文明,時代的印記告訴我們,未來將走向何處。一盞長信宮燈見證了中外文明的對話,一匹天馬跑出了中外交流的坦途。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的首秀,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光芒,必將照亮亞洲,照亮世界。

近期熱文

湖南衛視頻道聲丁文山傾情演繹丨你的愛到底爲了誰?

學會選擇 更要承受選擇的結果 | 原創

看人主要看氣質:好氣質從何而來?| 原創

 版權聲明:本文爲騰訊儒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更多轉載需求請聯繫騰訊儒學官方QQ3210187736。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或致電010-62671188轉31667
微信號:ruxue_qq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