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本百科全書式的名著內容宏富、包羅萬象。而平凡如你我,也許只爲書中那些不厭精細的飲食之道所吸引。

就拿我們日常最重要的主食之一“米”來說,書中提到的就有碧畦香稻粳米、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秔、紅稻米、白粳米、江米、下用常米……喫法也是五花八門。

從今天起,一言就與大家一起聊聊《紅樓夢》中的“米”。

Part

41

這是紅樓談米的第41篇推送,

文章總共1794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油鹽炒枸杞芽兒:春到人間草木知

真米如初專欄作者 | 一言

1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觀園裏春天到了,“從沁芳橋一帶堤上走來。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

當然,鮮活起來的不僅僅是花柳草木,還有那些嬌憨潑辣的女孩子們:杏樹陰下燒紙的藕官、怡紅院裏頂撞乾孃的芳官、柳葉渚邊編花籃的鶯兒、和趙姨娘廝打的一衆小丫頭……煞是熱鬧。

而這“熱鬧”在柳嫂子主管的小廚房裏達到了頂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87版《紅樓夢》」

迎春房裏的小丫頭蓮花兒來替司棋要碗“燉的嫩嫩的”雞蛋,被柳家的拒絕後,指責她看人下菜碟。

柳家的爲了駁斥蓮花兒,證明“凡各房裏偶然間不論姑娘姐兒們要添一樣半樣,誰不是先拿了錢來另買另添”,舉出了探春和寶釵自掏腰包喫“油鹽炒枸杞芽兒”的例子——

“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喫個油鹽炒枸杞芽兒來,現打發個姐兒拿着五百錢來給我。”

2

且不說廚房賬目的官司,只看這“油鹽炒枸杞芽兒”,可是道應時應季的美食。

枸杞芽兒就是枸杞的嫩葉、嫩莖,又稱“枸杞頭”。

《本草綱目》在“木部·枸杞地骨皮”詞條裏引述,枸杞“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爲紅菜頭”。

每當春季氣溫達到6℃以上,枸杞的春芽就開始萌動了。

「枸杞芽,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此鮮嫩的枸杞芽,如何烹製才能不失其本味呢?

徐霞客在粵西遊覽的時候,初春採摘到枸杞芽,煮一煮就喫,味道微苦帶涼,再品品,還有一絲怪味。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十三》:

“春初,枸杞芽大如箸雲,採於樹,高二三丈而不結實,瀹以湯煮物其芽實之入口,微似有苦而帶涼,旋有異味,非吾土所能望。”

可能就是爲了去除這種怪味,人們日常纔會先將枸杞芽焯燙一下,再來製作菜餚。

3

當代散文家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裏提到枸杞頭的兩種做法,一種是“略焯過,切碎,與香乾丁同拌,澆醬油、醋、香油”,另一種是“入油鍋爆炒”。

雖然兩種做法最後的成品“皆極清香”,但在講究養生的人看來,恐怕還是前者能更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營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明代戲曲家高濂就推崇第一種方法。

高濂不僅文才出衆,而且極擅養生,撰有養生著作《遵生八箋》。

在“飲饌服食箋”部分的“野蔌類”,他把枸杞頭與黃香萱、甘菊苗等野菜相提並論,認爲採用涼拌的喫法“更多風味”。

根據他的描述,涼拌要先調好料汁:將醋一大酒盅、甘草末三分、白糖霜一錢、麻油半盞和勻,也可以加一些搗碎的生薑。

接下來,把菜洗乾淨,開水焯燙後,迅速放入涼水中浸泡片刻,再撈起來擰乾水分,拌上料汁就可以食用了。

這樣做出來的枸杞芽等野菜“其色青翠,不變如生,且又脆嫩不爛”,味道一定鮮美極了。

4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養生,枸杞芽的確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中醫認爲,它“味苦甘而氣涼”,可以壯心氣,消熱毒,散瘡腫,除煩益志,除風明目。

現代科學檢測也發現,枸杞芽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多酚類物質,有助於抗氧化、降血脂、增加人體抵抗力。

不過,探春、寶釵選擇了第二種做法,要求用油鹽來炒,“嚐鮮”的目的一定遠遠超過了“養生”。

5

枸杞芽雖好,不過是一道野菜,值不了幾個錢。可當柳家的把錢送回去時,探春和寶釵堅決不收,還對柳家的說:“如今廚房在裏頭,保不住屋裏的人不去叨登,一鹽一醬,那不是錢買的。你不給又不好,給了你又沒的賠。你拿着這個錢,全當還了他們素日叨登的東西窩兒。”

此時正是探春等人興利除弊不久,大觀園裏不僅迎來了自然的春天,更迎來了改革的春天,她們的作爲自是如清風般純正。

只可惜賈府人員冗雜、管理混亂,已是積重難返,單靠幾位姑娘的言行絕無可能挽狂瀾於既倒。

這個春天,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過去了……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