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每年到了這天,我總會想起我的外公。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外婆家,總會看到外公忙完一整天後一個人靜靜坐在客廳,以手指從厚厚的腳掌上撕除死皮。沒錯,我的外公是農夫,這樣的動作很是平常。印象裡外公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看見孫子就算開心,也總說不上幾句話。

等到年紀稍長,我才從母親那裏知道外公的學歷。如果他尚在人世,應該與李登輝先生差不多年紀,他在日本時代讀到高中畢業,本已考上大學,但因家庭因素未繼續就讀。在那個全班50個學生裡沒幾個臺灣人的年代,外公這樣算是知識分子了。但奇怪的是,從小我沒在外公家看到過一本書,更別說是日文書了,不只是我,連我母親也從沒見過家中有書,或是見外公在看書,嚴格說來,外公家與一般農家無異。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按說這樣的知識份子家中是不可能連一本日文書都沒有的。

據母親描述,外公在50多歲時,有一次有個30餘歲的人因故尋隙,突然向我外公迎面攻擊,那人並不瘦弱,外公也並不高大,但外公一招就將那個人遠遠摔了出去,當時在場包括我的外婆與媽媽都嚇一大跳,她們從未看過外公如此,也從未見過外公習武,他何以有此本事? 我聽了以後頓時明白了。在日本時代全臺各地廣設武德殿,中學生會在這裡練習劍道與柔道,那是他們的必修課程。外公摔人而出的技巧,我想應該是柔道吧。隔了三十年仍然記得如何使出柔道的技巧,由此可見日本教育對外公的影響有多深遠,正因如此,外公家全無日本時代留下來的物件就更顯得奇怪了。

臺南武德殿 (from Wikipedia)

1280px-Tainan_Butokuden  

臺中武德殿

PC150830  

高雄武德殿

P7293731  

根據母親的印象,十餘年前新聞媒體開始會在二二八這天提起二二八事件時,那時已經生病的外公看了嗤之以鼻,說道"就是死了很多人啊,有什麼好說的"、"基隆港那時的水都是紅色的"等等,母親再想細問,外公就一句話也不說了。當初國民黨剛來臺灣時,曾招攬外公到公家機關上班,但被外公拒絕了,因此務農一生。外公一輩子不談政治,痛惡國民黨,也絕口不提日本時代與二二八時所發生過的事。我猜想也許是因為二二八那時他曾經歷過可怕的事情,當時的國民黨政權有計畫地捕殺臺籍菁英,我猜想是不是害怕受到牽連,所以外公將與日本有關的一切物件盡數銷毀? 他如此痛恨國民黨,會不會是因為有朋友在二二八事件中犧牲了? 我好想問問外公,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再說一件關於外公的軼事。外公鮮少到臺北來,有次他到臺北經過自由廣場,他嚇了一跳,說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大一塊空地呢? 以前(50-60年代)滿滿的都是房子啊。據說以前選中在這裡蓋中X紀念堂,但當時的住戶大多不肯搬走。於是某天晚上一把火,就多出一大塊空地了。這把火怎麼來的呢?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最後還是要談到二二八事件。這個事件對臺灣的影響深遠,臺籍菁英大多數被捕殺,造成嚴重斷層,沒死的與剩下的臺灣人一樣再也不敢碰觸政治,長期的政治冷感仍影響不少現今50歲以上的人們。造成二二八事件的背景主要有三個:

1. 陳儀政府政、經、軍三權專斷: 政府官員幾乎任用外省人,且貪汙腐敗嚴重;經濟方面完全壟斷,日本時代至少允許中小企業的發展,但陳儀政府在經濟上完全壟斷,令許多人做不了生意;但最嚴重的還是通貨膨脹,陳儀政府將大量物資運往中國以供國共內戰所需,又大量印發紙鈔,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米價漲了四百多倍,飢莩遍野。許多公共建築、學校的設備以及工廠等生產機具被也軍人洗劫一空,造成生產力嚴重下降,更加劇了這樣的現象。

2. 軍隊軍紀敗壞: 紀錄上當時國民黨軍隊常有偷竊、搶劫、詐欺、乘車喫飯不付錢,甚至開槍傷人、姦污婦女之情事發生,造成了當時許多本省人對外省人的仇視,才會在事件一開始出現大量本省人毆傷外省人的情事。

3. 文化差異: 雖然當時較年長的臺灣人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在日本時代末期出生的年輕人經歷過皇民化教育後,有部分認定自己是日本人,自然更瞧不起軍紀敗壞的國民黨軍隊,而國民黨軍隊在歷經與日本血戰數年後,也同樣對穿著日式服裝的臺灣人反感。

其實以上1、2兩點放大來看,當時的中國各地也處於同樣的狀況,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國民黨軍紀敗壞,蔣介石雖曾試圖改變,但最後仍未成功。這顯示了他沒有改革的決心與方法、縱容屬下貪腐、也缺乏對軍隊的約束力,當時他面對中國各地的混亂,也是一貫以武力鎮壓。二戰以後,蔣介石的國民黨仍握有政經軍大權,也幾乎接收了所有的日軍錙重,相較之下共產黨當時蜷縮於東北一隅,困頓裝備不良,何以能在不到四年中將蔣介石政權趕出中國? 主因就在於人心之向背。戰後中國民生凋敝,試想如果一邊的軍隊是會到你家中搜刮財物,臨走時連你家門板都給拆了,還可能抓了個年輕男性充當軍伕,但另一邊的軍隊會給你米飯牛肉湯喫,你會支持哪一邊? 共產黨的階級鬥爭若不是在政府高官貪腐、貧富差距鉅大、飢荒嚴重的情況下,能如此成功嗎? 

網路上甚有謬論,認為無資料顯示蔣介石下令鎮壓。沒錯,蔣介石於1946年三月七日派了軍隊給陳儀,沒有資料紀錄他曾下令鎮壓。但陳儀屠殺的情況,蔣介石是知道的但卻未表示意見,等同默認,事後也未追究陳儀的疏失,他後來是欲投共才被蔣介石處死的。另外研究蔣介石的學者均發現蔣介石有口頭諭令的習慣,既是口頭諭令,當事人皆死去後自然不會留下任何資料了。蔣介石雖非罪魁禍首,但仍是幫兇。

這些年來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國民黨政府只是敷衍地道歉,順道申明應該要放下仇恨,卻從不肯正視歷史真相。目前關於二二八事件經過,很多還是倚賴當事人的回憶錄或側面資料,而缺乏官方紀錄。沒有真相,該如何放下仇恨呢? 也許有些證據已遭湮滅,但我相信中央單位定仍保存部分相關資料。難道不敢面對真相,是因為目前的國民黨高官的父執輩當年均曾參與事件? 說討論二二八事件會挑起省籍情結根本是假議題(二二八事件中亦有外省人受到波及,同是受害者),臺灣人想問的,是自始至終不願面對真相的國民黨政府。

 

 

真的好想好想跟你說說話啊,阿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