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 朱偉華 合肥晚報ZAKER合肥記者 楊賽君



近日,

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絡,

上面寫着:“勿動!!插管去了。”



人民日報官微也進行了轉發,

引發全國網友關注!



寫下留言的

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的

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飯喫兩口接到電話立馬要走

欒遠航介紹,這是自己5月初的一次急診經歷。“當時正值午飯時間,上級醫師換我去手術室餐廳喫飯,盛好飯坐下來剛喫了兩口,急救電話就響了,說急救中心ICU有一位病人需要緊急氣管插管。” 


欒遠航放下電話,隨手寫了這樣一張紙條後,拿着插管箱就趕往急救中心,在路上給上級醫師彙報了情況。僅用了三分鐘左右,欒遠航就趕到了急救中心,“插管很順利,病人的生命體徵、氧飽和度也趨於平穩。”


記者瞭解到,由於該病人沒有基礎疾病,主要是因爲口腔手術,在ICU拔管後喉頭水腫引起急性呼吸困難,ICU醫師嘗試插管失敗後,緊急呼叫麻醉科醫生前去插管。氣管內成功插管及時解除了氣道梗阻情況,數天後患者喉頭水腫消失,在拔除氣管導管後返回普通病房,現在患者已經出院了。


“因爲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喫完,來急診了,就顧不上喫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走了。剩的飯太多,有點可惜……所以這次就留了個字條。因爲當時手邊沒有紙,就臨時找了張餐巾紙。”欒遠航笑着說,大概過了20多分鐘回來後,餐盤果然沒被收走,雖然飯菜都涼了,但喫得還挺香。


不能按時喫飯是常態

1992年出生的欒遠航2014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2017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作爲一名在一線工作的麻醉醫生,欒遠航坦言很忙,“飯沒喫兩口就上急診的案例,遇到過好幾次了。”他說,幹這行不能按時喫飯已是家常便飯,“由於手術室是無菌室,只能在餐廳喫飯,不能出去喫,也不能點外賣。如果飯菜被收走了,可能就會餓肚子了。” 


儘管工作很忙,欒遠航還是會抽空拍照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工作學習情況。“網上遇到很多人對醫生特別是對麻醉醫生不瞭解、不理解的時候,我也會和他們溝通。”欒遠航告訴記者,他偶爾會在微信、微博上分享一些麻醉醫生在實際工作中的事情,科普一些大家不瞭解的有關麻醉的知識。


“很多人以爲麻醉醫生打完麻醉針就沒事了,其實不然。”欒遠航說,從準備手術到術後甦醒,麻醉醫生要全程在手術室寸步不離,觀察病人的情況,術中如果遇到緊急搶救,也需要麻醉醫生來操作。


看到患者搶救成功非常有成就感

欒遠航說,急診手術麻醉,不忙的時候一晚上五六臺,多的時候十多臺。今年大年初一他值班的時候,急診就破了紀錄,24小時內一共做了23臺手術麻醉,還包括肝移植、腎移植這樣的大手術麻醉。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器官移植手術麻醉,主任帶着我連續三天做了三臺肝移植麻醉。”欒遠航說,記得當時從夜裏12點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中午都沒有休息,最後早飯和中飯一起喫了。值得欣慰的是,所有的移植患者都恢復得很好。 


儘管工作很辛苦,欒遠航卻很享受他的職業。“雖然麻醉醫生的重要性可能容易被人忽視,但看到一個個危重病人在大家的努力下安全平穩度過圍術期,看到一個個生命垂危的患者最終搶救成功、挽回生命時,心裏還是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的!”


欒遠航告訴記者,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父母經常對他說的就是“工作要認真負責,年輕多幹一點沒壞處,只要求你一點,要注意身體”。愛人也很支持他,家裏大事小事基本上都靠她,“我們這個工作,早出晚歸是常態,缺少陪伴,但她從不抱怨。”


網友熱評:



他們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

雖然,你可能經常會忽略他們

那是因爲當他們開始工作

你已經“睡着了”

他們的名字

叫麻醉醫生


辛苦了!致敬!點贊!


來源:合肥晚報、合肥在線、人民日報 N

快幫晚報君

點亮小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