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上新臺階 建設新揚州——探尋揚州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摘 要:古代世界的四大文化發源地——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也是世界城市產生最早的地區。中國古代文化長期延續不衰,而延續這種古老文化的重要載體就是城市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作為中國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深厚底蘊清晰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特別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揚州這座2500年歷史的古城在21世紀如一艘世紀巨輪,航行出新的方向和活力,邁上了新的臺階。關鍵詞:新城市揚州,溫暖揚州,生態揚州,園林揚州,規劃揚州,發展新 城 市 揚 州據統計,全國4批共100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擁有物質形態文化,如蘇州的江南鄉鎮風貌和蘇州園林,上海的西方風格建築羣和近現代文物古蹟,鎮江的三山風景名勝、傳統街道風貌和其他歷代文物。而擁有非物質形態文化(語言、文字、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如審美、飲食習慣、娛樂方式、節日活動、禮儀、信仰、習俗、道德、倫理等;社會羣體、政治形式和經濟結構所產生的城市生態結構)的僅有北京、西安、南京、揚州、蘇州、紹興、韓城、榆林、武威、延安、泉州、漳州等10座城市,除去歷史古都類的及具有少數民族風情文化、邊疆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外,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僅有揚州、蘇州、紹興、韓城等屈指可數的幾座城市。揚州的這種非物質文化形態主要表現在揚州的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即揚州歷史文化,具體地說,就是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總和,是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根,是揚州城市之魂。揚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它的特點十分明顯,概括起來有三方面:1.通史性揚州經過了從原始社會包括新舊石器社會直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其中尤其是封建社會2500年的建城歷史,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到隋煬帝修大運河,從唐代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播中華文化,直到宋大城,從宋代普哈丁墓遺址到馬可波羅口述中元代的揚州,從明清漕運到清代兩淮鹽運,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可移動的文物和不可移動的文物以及歷史積澱的文化精神,猶如構寫了一部揚州文化通史,這種通史性的特點是十分明顯的。2.多元性揚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海外交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運河和長江交匯點,同時又是長江的人海口必經之地,使之具有東西文化碰撞的地利條件;因此,歷史上就有中國的鑒真和尚六次東渡日本去傳播中華文化;同時,還有韓國崔致遠到中國並在揚州作官留下了大量詩文和遺著,成為韓國……(新文祕網http://www.wm114.cn省略164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看全文方法:付費極速開通投稿換積分註冊登陸 這是我國最早的人工運河之一,春秋時吳王夫差開鑿,其目的是打通中原的通道,調兵糧沿邗溝北上。此後,因京杭大運河開鑿,逐漸喪失其實用價值,目前僅存北部「漕河」一段。(3)毀於戰爭或各種政治運動。如歷史上揚州的文匯閣曾是清代四庫全書的藏庫之一,也是全國聞名的圖書藏館,後毀於鹹豐年間戰火之中;而天寧寺前的牌樓、華表等則是因政治運動被拆除。(4)因城市拆遷、改建而造成的變異等。揚州城曾有大城、夾城、寶佑城,雖幾經嬗變,直至民國年間保留尚好。新中國建立後,因城市「生產發展需要」在建國初拆除。與之同樣命運的還有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觀,也因人為原因而被廢棄。歷史上的旌忠寺是六朝遺址,清代為阮元治學之地,亦是紀念嶽飛之地,後成為宗教寺院,這種歷史變異使之面目全非。揚州歷史上的11個名鎮,今天除少數保存完好的外,相當部分名鎮已幾乎無遺存。如寶應汜水鎮拆晚清著名華家大院,以致汜水鎮幾乎無歷史文化遺存。(5)因口傳中斷而失傳。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失傳是十分可惜的,人們熟知的石濤墓地,是重要人文景觀,黃漢侯先生在世時尚知其方位,但在「文革」後期黃先生去世後其遺址已無人知曉。(6)其他原因。如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意識淡薄,在名城保護名義下造成的破壞,尤應引起人們注意。如2006年7月《揚州日報》報道的揚州城的楠木廳屋,連續幾家開發商企圖拆賣,幸被守護人阻止加上新聞披露方被迫停止,即是一例。如此等等已表明,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確實是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第三方面,打造文化揚州與揚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第一,打造文化揚州與揚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依據、方法和原則。打造文化揚州與揚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的工程,內容廣泛,情況錯綜複雜,必須認真對待。人類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經歷了從早期單體歷史遺跡保護階段到歷史遺址周邊地區、歷史地段保護階段直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個階段。目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開發是熱點和難點,國際上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有關條例和憲章,最早見於1933年的「雅典憲章」,是世界各國對歷史文化名城建築保護的最早一個文件。此後,二次大戰後直至冷戰結束,其間,世界各國有關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呼聲日高。196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並提出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概念、原則與方法,之後有「威尼斯憲章」、「內羅畢憲章」和「馬丘比爾憲章」,特別是1987年國際古遺址會議通過《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市》憲章,即「華盛頓憲章」,體現了國際社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理念、方法和內容。目前,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三種:(1)保護文物古蹟;(2)保護歷史街區和保留某些古城格局;(3)保護古城即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前一二種較多,而後者則相當少。就揚州歷史文化名城而言,目前基本是三類皆有之。即保護文物古蹟、保護古街區、保留某些古城格局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文件的根本大法是2002年10月經第九屆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而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則始於1982年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公佈,至今已有4批100個城市,其最早倡議者則可追溯至梁思成先生,此後,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修改並補充完善已初步形成一批法規或文件。1985年,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有22處被登記列入。1986年,我國明確宣佈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城鎮具法律效力。1996年,有關法律文件進一步明確「歷史文化街區成為重要一環」。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文化部公佈了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登記的名錄為518種,並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週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並公佈了新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81處,自此,全國共計宣佈了6批2353處國家文保單位。其中,尤其是對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建設的方法形成了多樣性的共識,提出「有機更新」、「持續整治」、「微循環式保護與更新」和「動態保護」等多種保護方案,從總體實踐看,已逐步由單一學科向綜合學科發展,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發展,從大規模整治到小規模、分階段、謹慎而又適時地漸進式發展。「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已成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市委、市政府2002年提出「打造文化揚州」;2003年並決定全力構建文化揚州;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和揚州市政協分別調研召開「文化揚州論壇」等等。與此同時,揚州市人大通過了《揚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決定》、《揚州市歷史文化名城詳細規劃》。以地方條規的法律形式形成對揚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文件,並由政府出臺有關激勵政策,支持對歷史文化遺址、人文景觀保護,並對一些有貢獻者給予鼓勵,對一些可能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種種保護。第二,建立揚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全面做好揚州歷史名城保護和建設工作,並建立相關專家諮詢委員會,定期召開諮詢會議。這是在新時期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組織保證,目前已有類似性質的工作班子。第三,根據「有機更新」、「持續整治」、「微循環式保護與更新」和「動態保護更新」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好《揚州歷史文化名城詳細規劃》的實施方案,把歷史文化街區分成若干板塊,以小規模、漸進式、微循環式保護與更新方式修復整治等,以此展示揚州歷史文化名城活力,並組織分步實施:(1)首先做好老城區5.09平方公里的保護與建設,其中尤其是雙東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改造。如:名人故居(劉師培故居、祁氏故居、江上青故居、朱自清故居等);南河下會館(湖南會館、徽商會館、山西會館等);私家花園(二分明月樓、匏廬、怡廬、逸圃、蔚圃、楊氏小築等);宗教寺廟(市區20多處,其中重點包括大明寺和高明寺等)。(2)其次是所有物質文化遺產(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包括對古鎮、園林、寺廟、工藝、書畫、盆景等全面保護,並施以不同的方式做好保護建設工作。揚州是一座文教昌盛、名人輩出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蘊涵了深厚歷史文化積澱並有現代文明的開放、自由和文明的城市,揚州文化是具有與中國的海派文化、京派文化、嶺南文化、巴蜀文化和吳文化等相比毫不遜色的區域文化,它是建設現代化揚州的歷史依據和重要著眼點。文化揚州的建設,是一項偉大而又系統的工程,它不僅依賴政府,而且還依賴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海內外所有關心熱愛揚州的各界人士的關心和幫助。在揚州現代化建設中,文化現代化猶如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妥善地完成文化自身的揚棄過程,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則是必須始終關注的。溫 暖 揚 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江蘇揚州景色之美,牽動著各地遊客的情思。來到揚州後,人們發現,這裡的好人更令人動容——鄉鎮有「好人館」,邗江方巷鎮的「好人館」裏陳列著村民殷武勇為救父「三割頭皮」的故事;社區有「好人柱」,康樂社區的60根景觀柱貼上了好人照片、故事;街道有「好人牆」,文峯街道專門闢出荷花池畔的一整面牆,把好人的照片放大向公眾展出。2012年底,揚州構建了全國首個城市榮譽體系,通過項目全面化,讓全體市民都能在城市榮譽體系中找到坐標,爭當先進。不斷完善的機制與城市的文化、環境相互交融,點亮了揚州百姓心中的道德明燈。這樣的榮譽體系建設,與一封信密切相關。由於在一次評獎中意外落選,一位教師給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寫信,表達自己希望入選的心情。謝正義認為,這說明大家都有爭做好人的意識。這封信激起了他對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思考,而建設揚州城市榮譽體系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很快,揚州成立了城市榮譽體系課題小組,市委宣傳部負責牽頭起草《關於建設揚州城市榮譽體系的意見》。翻開這一《意見》,「十大揚州好人」「十大功臣」「十大能工巧匠」等諸多個榮譽項目躍然紙上,涵蓋了經濟、文化、民生各個領域,兼顧了各年齡段。「在所有行業、所有年齡段評選好人,是城市榮譽體系最大的特色。」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廣春說,將「十大功臣」等納入榮譽體系,就是要豐富好人的內涵,引導各行各業學有方向、好有榜樣。《意見》同時規定,建立准入和退出機制,不定期組織市民代表、專家學者對榮譽獲得者和榮譽項目進行評估,對表現不佳的獲獎人和績效不佳的項目予以清退,並不斷吸收新項目。經由評選,一批平民英雄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從事水稻栽培研究30多年,刷新我國稻麥兩熟條件下水稻高產紀錄的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被評為「十大功臣」;長期從事化工新品種研究、完成10多個農藥品種開發的丁克鴻,被 ……(未完,全文共13153字,當前僅顯示461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探尋揚州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