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號稱「兵仙」,他天生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甫一出山,便名震天下。隨後他自領一軍,開闢第二戰場,他連續殲滅趙、燕、齊等割據政權。在齊地擊殺楚軍20萬,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隨後,他與劉邦會師於垓下,使用十面埋伏之計打得西楚霸王項羽走投無路,為大漢攻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令韓信想不到的是,劉邦得了天下後便立即翻臉不認人,他設法將韓信騙入長安,並軟禁了起來。後來他的妻子呂雉又藉口韓信勾結敵人謀反,將其殺死於宮中,留下了「鳥盡弓藏」的傳說。

那麼,韓信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死路呢?在筆者看來,他一共有三大失誤!

誤提一個要求:不該逼劉邦立自己為齊王

公元前203年,韓信率軍伐齊。當時漢使酈食其已經勸服了齊王,因此齊國對韓信根本沒有防備,因此韓信長驅直入,迅速滅亡了齊國。然而韓信的蓋世奇功卻害慘了酈食其,導致這個「滎陽酒徒」被齊王烹殺。對於韓信的妄為,劉邦雖然很生氣,但並沒有說什麼。隨後,韓信擊敗龍且的20萬楚軍,最終幫助漢朝全據齊國。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利令智昏的韓信卻犯傻了,他向劉邦提了一個極為苛刻的要求。當時劉邦被項羽困於滎陽,局勢萬分危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韓信卻給劉備寫了封信,信中說:「他說齊國人反覆無常,叛服不定,不立個齊王不足以鎮住他們。因此,他希望劉邦能立自己為假齊王。」看到信後,劉邦氣不到一處來,罵道:「我被敵軍圍困,你不來救援,反而還逼我立你為王,這是何居心?」

就在劉邦準備發火時,站在兩篇的陳平和張良各踩了劉邦一腳,劉邦瞬間心領神會:「大丈夫做什麼假王?要做就做真王。」於是他親擬詔令,封韓信為齊王。韓信逼劉邦封自己為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不智的行為。以韓信的威望與實力,怎麼可能鎮不住齊國?他之所以找劉邦要「王爵」,就是因為他自恃功高,想找困窘中的劉邦多要點好處,這是一種極沒有情商的行為。原本,劉邦、韓信之間君臣和睦,卻因為這件事第一次出現了裂痕,而韓信的悲劇正是從這時起埋下的。如果韓信沒有那麼驕橫,又怎麼會逐步失去劉邦的信任呢?

誤拒一個建議:不該不聽蒯通的建議

蒯通是齊國著名的智士,他在韓信攻打齊國之時,加盟了韓信。就是在他的建議下,韓信才無視酈食其的死活,攻滅了齊國。此時韓信已經攻佔關東廣大的地區,與劉邦、項羽已呈鼎足之勢,他傾向於誰,誰就會贏得楚漢之爭。於是,項羽派說客武涉出使齊國,希望韓信背叛劉邦、割據自立。

蒯通曾用相術說服韓信,他說:「我看你的臉平平無奇,最多做到侯爵,而且命運非常險惡;但背部又非常尊貴,有帝王之相。」韓信問:「你是什麼意思呢?」蒯通回答:「如今楚漢交戰正酣,都以精疲力盡,而大王秣馬厲兵多時,可謂是兵精糧足。如今劉邦、項羽的命運都掌握在你手裡,只要你出兵西向,楚漢都得俯首稱臣!」

韓信一聽,竟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我能有今天都是漢王的恩賜,怎麼能背叛他呢?」蒯通急了:「你現在功高不賞,再不為自己做打算,就有滅族之禍。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然而韓信還是不聽。最終事實的發展誠如蒯通所言,韓信被劉邦關進了監獄,他痛苦地說:「我當時聽蒯通的意見就好了。」

誤信一個流氓:不該盲信劉邦

誠然,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劉邦,韓信可能一輩子就是個小軍官,永遠做不了大將。因此,韓信雖然桀驁不馴,但對劉邦仍有種盲信。韓信認為自己功勞大,劉邦能得天下很大程度都是拜他所賜。因此,韓信認為劉邦肯定不會動自己。然而韓信失算了,劉邦本來就是個無賴,不講信義,他為了逃命,連兒女都能踹下車,更何況非親非故的韓信?

漢三年(前204年)六月,當時被項羽打得狼狽不堪的劉邦逃到韓信的軍營,趁韓信睡覺,徑直奪走了他的精兵,留下了乾瞪眼的韓信。都說喫一塹長一智,韓信被劉邦坑了一次,理應對他有所防備,然而韓信卻偏不。垓下之戰後,漢軍剛戰勝項羽,劉邦就派親信馳入韓信軍中,奪走了他的所有精兵,並將韓信由齊王該封為楚王。

即使到了楚國,韓信的軍事才能仍讓劉邦如芒在背,於是他聽從陳平的計策,又坑了韓信一把。當時劉邦帶兵巡行至楚地,要韓信過來朝見。韓信的屬下均認為劉邦圖謀不軌,希望韓信造反,結果韓信卻說:「皇帝不會害我的!」結果韓信一到雲夢,就被劉邦抓了起來,直到這時,韓信才對劉邦真正死了心。

其後,陳豨造反,心懷怨恨的韓信暗中與其勾結。呂后和蕭何懼怕韓信作亂,於是將他騙入宮中,斬於長樂宮的鐘室。臨死前,韓信恨恨的說:「悔不聽蒯通之言,才被人(劉邦)所詐!這都是天意啊!」韓信死後,他的家人也全被殺死。劉邦雖然對韓信恩重如山,但最終還是辜負了他,使韓信落得個「鳥盡弓藏」的下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