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必然要求」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www.gx.xinhuanet.com   2013年07月10日 10:38:29 星期三  來源: 廣西日報呂餘生編者的話: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6月18日,中央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7月1日,自治區黨委召開全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就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深入紮實開展好全區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動員部署。本報理論版今日起推出《加強作風建設,踐行群眾路線》欄目,刊發系列文章,從不同的視角談認識、議熱點、說期盼、聚共識,為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提供理論支持。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必然要求」高度概括了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紮實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創造一個社會更加和諧、黨群關係更加融洽的良好環境。三個「必然要求」指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號召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警醒全黨同志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黨所面臨的脫離群眾的危險。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我們黨執政的全部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作為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密切聯繫群眾,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奮鬥中,與人民結下了血肉聯繫、魚水之情。但由於長期執政以後,黨內有的同志逐漸忘記了執政為民的宗旨,有些行為甚至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致使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度下降,一些地方的黨群幹群關係甚至到了非常緊張的境地,我們面臨著嚴重脫離群眾的危險。因此,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塑我們黨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促進黨員幹部更加自覺地順應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著名論斷。這一論斷明確告訴我們:人民群眾之所以跟黨走,是因為相信黨能夠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是我黨宗旨的具體體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能取得巨大的發展,得益於通過發展而不斷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群眾有盼頭、有動力、有積極性。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比如地區差別和貧富差距的拉大,使一些人民群眾沒有更多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這就會產生對黨的離心力,在客觀上會使黨產生脫離群眾的危險。黨中央及時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為促進黨員幹部以群眾利益為上,更加自覺順應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凝聚和帶領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群眾共享,從根本上避免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教育黨員幹部認識權力的本質,明確公僕的地位,強化黨員幹部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責任感。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是忠實履行執政為民職責的突出表現。當前黨內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嚴重違背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是損害黨群幹群關係的根源。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幹部通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集中解決「四風」問題,以回應群眾的強烈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眾當親人,以為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為己任,清醒認識權力的本質,明確公僕的地位。從根本上端正全黨同志的公僕意識,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力爭使我們的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能符合人民的利益、讓人民滿意。三個「必然要求」表明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順利實現中國夢、寫好中國夢的廣西篇章凝聚群眾力量,提供政治保證密切聯繫群眾,就是要懂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實現宏偉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始終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定地相信和依靠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群眾中獲取實現宏偉目標的不竭力量。可是,黨內部分同志在思想觀念上逐漸滋生了漠視群眾的傾向。特別是有些領導幹部,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或「集體英雄主義」,甚至產生官僚主義,覺得開展工作靠自己和班子努力就行,不重視依靠群眾做好工作,結果一些本來很好的重大決策,因為缺乏群眾的參與,無法如願以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都是需要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才能實現,如果離開了群眾,得不到群的支持,就失去了根基,美夢就不會成為現實。密切聯繫群眾,就是要善於組織和發動群眾,凝聚廣大群眾的正能量。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高度凝聚起來的群眾合力,就能形成威力無比的正能量。走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學會並善於組織發動群眾支持和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們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生活,向群眾學習請教,熟悉社情民意,將群眾的意見化為我們的正確決策,再將正確的決策用於指導群眾、化為群眾的實踐。以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決策正確與否的判斷標準,使群眾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真切感受到自己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進而真正把群眾組織和調動起來。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廣大黨員幹部熟練掌握和運用這一科學工作方法,把群眾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的目標上來。密切聯繫群眾,就是要尊重群眾的偉大實踐和首創精神。群眾的偉大實踐是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的源泉。回顧歷史,每當黨的事業面臨重大挑戰,中國的前途命運面臨重大關頭,總是用人民群眾的力量來推動歷史車輪的前進。應當說,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許多寶貴經驗都是人民群眾首先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尊重群眾實踐和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創造熱情,我們的工作就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就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尊重群眾實踐和首創精神,要求我們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人民主人翁意識,高度重視人民的歷史地位;在實踐中要給群眾提供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政策、措施、策略的制定和實施,都要考慮群眾的實際情況。目前我們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攻堅,就是要把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不合理、不科學的體制束縛下解放出來。三個「必然要求」突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夯實執政根基,鞏固執政地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是來自於人民。黨執政60多年來,儘管經歷過種種曲折,但始終把群眾路線貫穿於黨的執政活動中,體現在黨組織和黨員的行動上,代表並依靠人民執政,贏得了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和鼎力支持。這是黨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執政成就、執政地位堅如磐石的根本原因。新形勢下,我們黨要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和考驗,關鍵是要走群眾路線,在團結和依靠群眾的基礎上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著力抓住黨群關係這個根本點,抓住作風建設這個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突出問題。群眾對「四風」問題的痛恨由來已久,意見很大,能否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得到有效解決,關係到全黨能否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關係到能否進一步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歸根到底關係到能否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根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要更加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順利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歷史經驗已反覆證明黨的群眾路線對我們黨的事業的重要性。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是密切黨群關係、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更加準確地掌握群眾的思想動向,從而在制定和實施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帶領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完成黨的執政使命。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順利完成「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奮鬥。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黨才能夠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黨的事業也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任何風險的考驗,黨的執政使命才能順利完成。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純潔黨性、端正黨風政風,保持黨的勃勃生機和旺盛戰鬥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純潔黨性、端正黨風政風、保持黨的勃勃生機和旺盛戰鬥力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在黨內確實存在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嚴重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的消極現象。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淡化;正確處理群眾矛盾特別是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的本領不強;在一些黨的領導幹部中產生生活腐化、作風浮誇等不良風氣;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執行黨的政策中出現偏差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傷害了群眾的情感,疏遠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推動全黨幹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集中解決群眾深惡痛絕的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牢固樹立科學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強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創造了集中教育實踐活動這一管黨治黨的有效形式。實踐充分證明,集中教育實踐活動,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有效載體。當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重。因而,我們要切實增強貫徹落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活動的目標任務,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強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作者為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