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斷被告知不要以封面判斷一本書。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這樣做了,就連親手製造“封面陷阱”的出版社朋友們也無法抵抗這項甜蜜誘惑。從自成一格的獨立出版人到時下正火的 abC 藝術書展創始人,下面,是他們的最美書籍封面推薦~





001 周玥

abC藝術書展&DREAMER FTY創始人



我比較喜歡簡潔的封面,可能是抽象的圖形、符號,或者只是文字。


Q&A




Q:分享你(最)喜歡的書籍封皮?以及它們爲什麼打動你?



👆《 Blue Icons 》是一本偏觀唸的藝術家書,有日夜兩個版本。作者Dan walsh是一位畫家、 獨立出版人。 通過極具形式感的極簡主義圖形,探索了了從綠色到藍紫⾊的色彩光譜變化。這本書是對色彩的研究和解構重組。視覺形式中光明與黑暗,輕盈與沉重,敘事與抽象,相對中製造的平衡是《 Blue Icons 》專注展現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 Rachel,Monique 》,書的封面上用金色的線繡着一句話“她先後被叫做 Rachel ,  Monique ,  Szyndler , Calle , Pagliero , Gonthier , Sindler …我的母親抱怨沒有出現在我的作品中。” 這本書是法國藝術家 Sophie Calle 通過日記摘錄和家庭照片講述的已經去世的母親的故事。


Sophie Calle 的藝術創作⼀直以極端地揭露自我及他人的私領域爲其獨特的標籤。她說她的母親非常喜歡別人談論她,而對於她的生活卻沒有出現在 Sophie Calle 之前的創作中,則感到有些惱火。 整本書是一個珍貴記憶和複雜母女關係的承載體。封面挑選的布料與凸起的刺繡,讓人撫摸着,體會到一種微妙動人的親密感。 



Q:是否有自己進行封面創作的經歷?



這是abC的自出版項目——夢廠 DREAMER FTY 在2015年做的書:《 Ps: under the rose 》。封⾯的這張畫是我們創作的 ROSE 系列石版畫的其中一張打樣。矩形框是紙張印製時因厚度留下的自然邊緣痕跡,中間是模糊的 ROSE 殘影。這本書的內容是不同的人對“玫瑰”的不同註解——藏在玫瑰之下的祕密,來自你、我, 來自發生,發自記憶,連接未來。





002 Kaixin

平面設計師&獨立出版人



喜歡裝着 air 的 ordinarymagazine,被忽悠的心甘情願。

Q&A



Q:分享你(最)喜歡的書籍封皮?以及它們爲什麼打動你?



ordinary magazine 每期的封面透明袋裝着當期的主題物品。 喜歡裝着 air 的那期,被忽悠的心甘情願。



Q:是否有自己進行封面創作的經歷?



我本身是獨立出版人。THURSDAY-FREE 是我跟藝術家邵維成立的獨立出版工作室。工作室出品的書籍內容都由我們設計。



《死植物》是我18年的作品, 那段時間正好自由職業,有大量我自己支配的時間,有一天我在清理家裏長期枯黃的綠蘿葉,正要把它們扔到垃圾桶時,我決定給它們做一場植物的葬禮。


爲死去的植物插花,用和它們一起生活過的日常物品作爲道具,在擺放過程需要非常平和的心情,有時候需要屏住呼吸勉強能得到一絲平衡。生命在沒有生命的時候是極度脆弱的,在擺好造型之後也許只有十幾秒的時間整組靜物便會瓦解。除了照片,這本封面還有個小心思,封面利用針管打印機製造出來的凹凸感,藏着一段來自杜拉斯的文字,短暫而悽美的感覺,向着光能隱約可見。


死植物2(植物的葬禮)也將會在5.17號unfold 上海藝術書展和大家見面。


( 有興趣的可以去逛下,🎫門票我已經買好了!






003 兔禮絲 

九久讀書人編輯


我比較偏愛“不直接給”的封面,太具象的圖案容易殺死我的好奇心。


Q&A



Q:分享你(最)喜歡的書籍封皮?以及它們爲什麼打動你?



好看的書封我都喜歡。我比較偏愛“不直接給”的封面,太具象的圖案容易殺死我的好奇心。我想跟大家分享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浮士德》。



有一天我可能在發呆,突然感覺家裏需要有一本《浮士德》。不是爲了重讀,就是覺得手邊需要有一本。我在網上搜到了好多版本,精裝平裝都有。這種超級經典的作品往往會做得非常“叢書”,但我其實只想要“浮士德”。消費熱情快要退去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個封面。側臉、星星、德文、紅色裝飾線,整個封面像塔羅裏面的星星牌,充滿神祕的希望,女巫、愛情、知識、宿命在我腦中被一下子喚醒了,這就是《浮士德》呀,而且是柔軟可捏的平裝,我就立刻在多抓魚上買了本二手的。拿到之後發現,封面是老一輩裝幀藝術家張守義做的。



Q:是否有自己進行封面創作的經歷?



我可以選兩個封面嗎?因爲它們風格不太一樣。《詩人不再沉默》的封面上用了聲波符號來跟 “沉默”產生反差:文字是以“沉默”的方式來說話的,有時候比真實的聲音更嘈雜。我把這本書裏所有的短篇標題都嵌在聲波里了,這樣讀者看封面就知道書裏有什麼。



除了外層封面,內封上也有聲波,可以說是一本企圖發出聲音的書。譯者拿到書之後說很喜歡這個封面,我想,讀過內文的人應該都會喜歡它。


🌊 



《契訶夫的一生》是叢書裏的一本,封面圖用了朋友昔酒的畫。她很擅長畫暗流湧動的畫面。我當時看到這張小女孩在海里行走的圖片,立刻就想到了《契訶夫的一生》:無法掌控的大海,無人知曉的內心,還有平鋪的詩意。這套叢書的其他封面圖也都是從她的作品裏選的,都很契合。具體設計的時候,我跟美編說,想讓這些圖保持完整,像我們看畫展一樣,畫很重要,字也很重要。美編就給出了現在這個封面。






004 何家煒

九久讀書人詩歌編輯


自己做的書封沒法不被打動,不打動就不出洞。


Q&A



Q:分享你(最)喜歡的書籍封皮?以及它們爲什麼打動你?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新作《沉睡的記憶》2018年11月;艾裏希•弗洛姆《愛的藝術》2019年1月新版; 《消失的島嶼:希尼自選詩集》(上下卷)2018年11月;《夜航西飛(布面精裝珍藏本)》2017年1月……自己做的書封沒法不打動,不打動就不出洞。😊



Q:所以,哪本書封令到你最滿意?


 


《夜航西飛(布面精裝珍藏本)》。可能自己也是譯者的緣故,我很喜歡跟譯者討論書封的設計,因爲譯者是一本引進版圖書的第一讀者,對整本書的氣質以及如何直觀地呈現給讀者,最有發言權。《夜航西飛》這本書從2010年初版,近十年來,出過五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喜歡的是這個布面精裝珍藏本。


籌劃出版《夜航西飛》布面精裝本的時間,應該是在2016年初, 我跟譯者陶立夏說,之前出過的兩個版本雖然已經銷售了七八萬冊,但我對書封都不太滿意,我想爲熱愛這本書的讀者做一本可以作爲藝術品珍藏的版本,或者也可以作爲禮物送朋友。當時陶立夏就給我看了一本布面的日本攝影集,她覺得那種布手感很好,我從我們的印廠利豐雅高調來一本布面樣冊,挑選了一種土黃色進口棉布,這種布的質感和顏色都跟這本講非洲的書很契合,有一種土地的溫暖、安靜而又深沉凝重,我們達成一致意見後,我又向她要了一張她在肯尼亞旅行時拍的照片,照片中的馬塞男人手指遠方,如同翅翼或機翼,跟書名中的“飛”有種對應感,處理成黑白之後,更顯出莊重而又神祕。這本布面精裝出版之後,如我所願,深得讀者喜愛,已經重印多次。




005 溫木含

理想國出版社編輯



鈴木成一這款‘兇相畢露’的視覺傳達,夠性格,很喜歡。


Q&A



Q:分享你(最)喜歡的書籍封皮?以及它們爲什麼打動你?



最近很喜歡上野千鶴子《厭女》(女ぎらい,紀伊國屋書店,2010年10月)這本書的幀。設計師鈴木成一在他的裝幀手記裏坦誠說道:作爲一個男人,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到很不舒服,想“以牙還牙”,把閱讀中的不適感用視覺語言提煉出來。所以纔有了這歀設計:數百條紅色短線交織而成的書名,像針孔一般刺痛觀者。類似題材的書封設計常會用一些女性符號,像是紅脣,絲襪,金髮。鈴木成一這款“兇相畢露”的視覺傳達,夠性格,很喜歡。



Q:是否有自己進行封面創作的經歷?



談不上“參與”,編輯在封面設計環節扮演的是翻譯角色,把書和作者的精神氣質提煉給設計師,方便他們轉譯成視覺語言。和設計師孫曉曦溝通新書《玉森畫廊的客人》(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的書封時,我們聊了小說梗概(中國畫廊主日本收藏家之間因一尊武士像而起的纏鬥)和主視覺點(兩場熱火朝天的藝術博覽會),它們在書封設計上都有體現。封面封底放了那尊“求而不得”的武士像,蓄勢待發的武士似乎要去終止這場纏鬥,翻至背面卻發現他手捻枯枝面帶倦容,和小說結尾耦合。腰封則是藝博會入場券的設計,自然帶有一種“憑票入場”閱讀的趣味,別具巧思。






你的書架上,

又有哪本書是爲封皮買單?





編輯 | Ju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