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聯出句的聯意是什麼簡直沒法理解,羅列了不同時代的人名在這裡,互相間還看不出有什麼內在聯繫。更奇怪的是:出的前半句竟然還是孤仄句,犯了對聯之大忌!另外最奇怪的是出句者連哪句是上聯都沒搞清楚,就發往頭條上了,所以看起來此出句既沒有文學性又沒有娛樂性,只是在公開場合下出自己的洋相而已。所以在我看來,這出句純粹是湊字,沒有一點文學上的價值。既然傳到我這裡,我不對一下也對不起朋友,真要對我還沒有這個本事。現在我只能仿其意對句如下:

上聯:呂布秦檜柯林頓,臭名昭著;

下聯: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勸剛學對對聯的朋友們千萬別學這個出句者,學問就是學問,不認真學最終靠冒充是過不了關的。對對聯時,出句畢竟還是要拿自己的名聲作抵押的,別弄得讓大家都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會——丟自己的臉。


看到很多網友隔空獻上佳對, 甚是欣喜 。我來解釋一下這句:「黃巢宋江朱元璋 落落大方」。黃巢宋江和朱元璋都是農民起義者, 這是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的共性 。其實他們還有很多淵源 。我相信很多朋友應該知道。黃巢在其一詩中寫到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意和其雄心壯志就不用解釋了,我相信大家都瞭解。

宋江曾在潯陽樓提一反詩有一句是這樣的:「他日若的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及時雨借酒吐露真言和其野心也算是和黃巢產生了共鳴,也算是半個知音罷。其後就是朱元璋在他的《詠菊花》中這樣寫到: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

其實朱元璋的詩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和對其無一成大事的角度來力壓和感嘆黃巢的,也表明了朱元璋的雄心壯志和魄力。這樣來看他們三個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過隔空對話的,而且感覺還挺有緣。我想如果可以把他們聚在一起都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懷吧。當然這是假設。在回答原題上,其實這一聯本身不難對出來 ,第一眼看去就可以看出來他們都是農民起義者 ,而且是按先後順序排列的。即使如此,也並不難對,難就難在後面四個字:「落落大方」 黃巢宋江和朱元璋都身為農民起義者。黃巢雖然稱帝了但也沒有活躍(bengda)多長時間就被徹底鎮壓了。宋江呢?水滸傳的影響力太大雖然和正史出處很大,但已經先入為主,灌入人心。朋友們都知道被招安了。唯有朱元璋不同,他是三人中的唯一成功者。建立了大明王朝。所以:

黃巢「落」

宋江「落」

朱元璋「大方」

這樣來看是不是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想出能對的句子來 。偶有幾個拙作就不拿出來讓各位取笑了 。按照這樣來對的話真的希望能有大隱隱於網的高人能拿出大作,好讓愚弟能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快感和「他鄉遇故知」的感懷。


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嶽飛于謙戚繼光,鬱鬱而終。

「鬱」通「隕」,「而終」可通「善終」,前兩位是被統治者陷害而身亡,後者雖然善終但卻是憂愁而亡,所以鬱鬱而終;這三位都是一世的名臣,當然於公是文人,但他是兵部尚書,掛武職,倒也無妨。

上聯是想創造體制的三位豪傑,只有明太祖成功了;我的下聯是體制內反抗外族入侵的三位英雄,只有戚繼光善終。

總體來說還算符合上聯的底蘊,見笑了。


上聯: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下聯:趙璋吳用劉伯溫,默默無聞。

上聯中,黃巢、宋江和朱元璋是三位農民起義首領,只有朱元璋是成功者。說落落大方是笑談。

下聯中,趙璋、吳用和劉伯溫是上聯三人對應的謀士,也只有劉伯溫功成身退,默默無聞於朝中。


上聯: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下聯:楊業嶽飛戚繼光,赫赫戰功。


周瑜高俅吳三桂,小肚雞腸。


下聯,三人各異相併論?僅僅胡扯。


綠林好漢窮和尚,紛紛造反;

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上聯: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下聯:海瑞包拯狄仁傑,案案清明。


黃巢宋江朱元璋,落落大方;

包拯寇準狄仁傑,磊磊光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