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 The Silent Teacher 

影片资讯:52 mins/80 mins/旧视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 / 导演陈志汉 / 制片吴汰纴

 

 

简要介绍

生命的尽头,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个遗体,还是一具教材?这是一个爱的故事,更是一个有别于西方医疗教育概念的解剖课,彻底颠覆你对身体所有权的概念

    

 

故事背景

学生手术.png西方解剖学中,尸体与学生的比例约1:4,但台湾的比例却低到1:10,甚至1:122030都有,这对学习品质是个很大的障碍,之后学生进入医疗体系中,变成直接拿病人的活体来练习,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台湾的医学教育开始推动大体捐赠的行动,但普遍华人世界中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及死要有全尸才能超脱的概念,导致了大体捐赠的推动困难。

这不是一个推动捐赠大体的故事,而是一个颠覆西方医学教育中,看待他人遗体的态度,挑战冷静理性的医病关系,当解剖刀下的尸体,不是只是一块充满血管的肉,而是有妻有子,是一个熟悉的朋友时,解剖课,开始有了不同的意义。

一个学期的解剖课,面对遗体,华人社会有截然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灵魂观与身体观。

 

故事大纲

大体老师

在台湾,捐出身体做医学解剖使用的尸体,我们称之为大体老师。本片以明年将被解剖的大体老师林太太作为故事主角,围绕在她周遭的相关人事物的故事。

蔡怡汝在辅大担任解剖学的教授已经七年,他非常鼓吹大体捐赠的活动,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人想捐大体的话,却是完全无法接受。

林太太有个深爱著她的丈夫,每隔一段时间都来看她,彷佛她还活著一般。而之后将会解剖她的学生们,从这位林先生身上,开始了解这个大体老师。

从未摸过尸体的医学生们,能否克服自己的紧张害怕,而随著解剖刀下的尸体,不再只是尸体,而是一个他逐渐熟悉的朋友时,他们将有何态度上的转变?

一学期的解剖课,林太太教会了医学院的师生们、她的丈夫更深一层关于生命的领悟。

 

 

影片说明

MRLIN

在医疗教学尸体与学生比例严重不平衡的台湾,愿意捐出身体作教学使用的人们,我们称之为大体老师。林太太,怀抱著希望能够帮助提升台湾医学品质的理想,而捐出自己的身体,目前她的身体躺在医学院中,等待著2014年秋天的解剖课。林太太死前的心愿是女儿跟丈夫的关系能够好转。

 

蔡教授已经在辅大教书七年了,除了担任解剖学的教授之外,也负责大体老师的相关业务,对于大体捐赠数量的稀少而感到忧心。五年前的晚上,蔡教授的父亲私底下问她目前的工作状况,也透露出要捐赠大体到他们学校的想法,但是当时被蔡教授一口回绝,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躺在教学台上接受学生们的解剖。结果隔天,父亲因为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再也没有跟蔡教授讲过话,两个月后就过世了。去年,蔡教授的母亲,也再度向她问起同样的问题,但是蔡教授一直以母亲身体还很健康这件事回避掉这件事…

 

林先生是个救生员,跟林太太结婚二十三年,夫妻感情浓厚,然而过去忙于工作而疏于投入家庭生活的林先生,他非常后悔在妻子生前他从未说过:”我爱你” 每隔一段时间,林先生都会从南部北上来看妻子的遗体,跟妻子说话。

 

三个医学院学生,一个因家人得乳癌而决定当医生,一个怀抱著帮助人的理想,一个想从医学来了解人,从未摸过尸体动过刀的他们,对这堂解剖课既期待又害怕紧张,课程中他们被要求拜访大体老师林太太的丈夫与女儿,借此了解她的生平。

 

我们将以大体老师作为核心人物,围绕她周围的人事物,透过她,这些活著的人学习到了哪些生命课题。

 

最后,我们预计拍摄到,学生们透过这学期的解剖课,有何收获与转变…

 

林先生,当课程结束后,也是他该真正跟妻子送别的时候,他能够把所有想跟妻子说的话,全都说尽吗?

 

蔡老师能够看透亲人的生死,答应让母亲如愿成为大体老师吗?

 

    

影片中将有不少强烈情感冲击的画面,开始上课前几个星期,学生们去拜访亡者家属,以及尸体准备启用成为解剖课的尸体前,众多师生慎重的举办仪式表达感谢,感谢亡者也感谢家属、学生们第一次动刀、林先生跟死去的妻子说话、林先生跟女儿谈妻子、解剖课结束后林太太棺木入土的葬礼等等,在死亡面前,所有人性最真实的挣扎都将一一显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