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微信公號「西部城事」,歡迎關注)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共40座城市當選「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城市」。

評選遵循「兩個標杆」和「兩個門檻」標準,前者指40年來的人口密度變化和經濟密度變化,後者指評選中排除了資源型城市和人口凈流出城市,所以東北地區僅有大連一個城市入選。

40個城市完整名單如下:

製圖:標準排名

東部沿海城市佔據23席,西部地區有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昆明、銀川、南寧、蘭州等8個城市入選。

按照經濟密度排名,前十名全為南方城市。整個榜單中,南方城市也佔據了絕對分量。這再次印證改革開放後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難移的結論。

西部君照例主要分析西部8個入選城市的情況。

1.成都經濟密度與人口密度相對均衡

8個西部城市,除重慶是直轄市,其餘皆是省會。內蒙古、貴州、西藏、青海四省區沒有城市入選。

評選結果與一般所理解的成功城市有一定出入。比如,標準城市就分析認為,儘管貴陽這幾年因為大數據產業而名聲大噪,也還是沒能入選。不過,這裡有一個統計時間的問題,這次統計數據是截至2015年底,而彼時的貴陽大數據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效果不明顯。

若考慮到近幾年一大批二線城市競爭的白熱化,這個評選若是依據當前的數據,或許會有些許差異。

重慶、成都、西安位居西部最成功城市前三甲,不算意外。西部唯一進入前十的只有重慶,但重慶的人口密度(西部君推測應該是算主城區數據),在直轄市裡算是最低的。雖然重慶是擁有最多人口的城市,人口密度卻低於西安、濟南,與其經濟密度呈現出一定落差。這表明,重慶在吸納人口,特別是自身人口的迴流上,仍有很大空間。這也是發展潛力所在。

成都的經濟密度不到重慶的一半,人口密度也只能算中規中矩。若要在整個城市格局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成都在經濟和人口方面都要繼續發力。但兩個數據還算比較平衡,這與成都的宜居一面,又算自洽。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深圳和重慶等城市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特殊時期的特殊發展政策。比如,深圳被定為特區,重慶則於1997年恢復直轄。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大多數城市的命運,在過去40年,其實都與改革開放政策息息相關。

2.西部最成功城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具體看西部入選的8個城市,其成功因素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

A.重慶、成都、西安,是典型的能夠匯聚區位、行政級別與改革創新為一體的區域中心城市,且本身底子也都不錯。所以,也只有它們能夠成為西部三雄。

B.南寧、烏魯木齊、昆明的成功,突出的是區位。比如,昆明是東亞大陸與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進行經貿往來的陸路樞紐,尤其是中國對緬甸、寮國和泰國開放的陸路樞紐;南寧是北部灣核心城市、面向東盟十國的通道、西南地區出海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城市;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位於新疆中部,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

所以,下一階段,這三個城市要繼續做大做強,充當「成功者」的角色,就必須進一步把區位優勢發揮到極致。三個城市都可以在「一帶一路」上挖潛。

C.銀川作為改革創新的代表入選最成功城市,有點出乎意料。其理由也比較「新穎」:21世紀20年代以來,銀川在「高精新」發展思路指導下,選擇以電競為主的消費信息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起飛。

2014年,銀川成為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A)的永久舉辦地,並提出了打造「世界電競之都」的口號,這與一個深處大西北的內陸城市,確實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發展思路的創新,不容否認。

不過,從現在來看,銀川的「電競之都」之路似乎走得並不算順暢。隨著電競產業的潛力被更多發掘,諸多城市都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比如,武漢提出打造「電競之城」的口號,重慶忠縣也在發力建設「中國電競之都」,上海更是標榜要成為「全球電競之都」……面對如此多強勁對手,銀川電競產業的未來,無疑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

D.蘭州的入選理由是:蘭州的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產業與中西亞國家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已經達成了中哈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多個合作項目。「一帶一路」的實施打開了蘭州向西開放的空間,有力推動了蘭州經濟社會發展。

石油、化工重鎮的地位,成全了蘭州過去多年的成功之路。但是近幾年,隨著去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蘭州所面臨的轉型壓力不可小覷,甚至一度被評為「最沒有前途的城市」。

好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寶蘭、蘭渝線相繼開通,蘭州又面臨新的機遇(可見西部君此前的推文從包蘭到寶蘭,蘭州要二次起飛?)。但蘭州要繼續延續成功之路,註定要加把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