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電 以色列軍方10日向敘利亞境內幾乎全部伊朗目標發動打擊,動用近30架戰機,發射數十枚導彈,以報復據稱在敘利亞的伊朗武裝向戈蘭高地以軍據點發射火箭彈。

按照美聯社的說法,這是雙方迄今最嚴重武裝衝突。伊朗官方媒體用"前所未有"描述以方襲擊。外界擔心,衝突可能急速升級,爆發地區戰爭。

一些分析人士說,美國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給以色列"壯了膽",但伊以近期不大可能正面交戰,因爲伊朗不想讓其在敘利亞的戰果"雞飛蛋打",也不想讓或許還有商量餘地的伊核協議徹底破產。

"伊朗再敢挑釁,以軍將毫不手軟"

以色列方面說,在敘利亞作戰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外精英部隊"聖城旅"10日凌晨向駐紮在戈蘭高地的以軍發射20枚火箭彈,以方攔截其中4枚,其餘沒有命中目標。伊朗方面沒有迴應以方的說法。

以色列軍方几個小時後向敘利亞境內伊朗目標發動打擊。俄羅斯軍方說,以方派出28架戰機,發射70枚導彈,目標是伊朗和敘利亞政府軍設施。

以色列國防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說,以方這次行動涉及"敘利亞境內幾乎全部伊朗設施"。按以方的說法,導彈命中伊朗"聖城旅"在敘利亞的軍火庫、後勤部和情報所,還摧毀敘利亞政府軍多個防空系統;敘政府軍向以軍戰機開火,但沒有擊中。

利伯曼在特拉維夫一場安全會議上說,如果伊朗膽敢再挑釁,以軍將毫不手軟予以還擊。他說:"我們不會允許伊朗把敘利亞當成攻打以色列的前沿陣地。如果他們給我們雨水,我們將還他們洪水。"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發表聲明說,以方空襲"傳遞一個清晰信息",那就是:"誰攻擊我們,我們將以七倍的力度回敬;誰準備打我們,我們將先發制人打他。"

伊朗官方至今未迴應

伊朗官方至今沒有作出迴應。伊朗官方電視臺以敘利亞媒體爲消息源報道了此事,用"前所未有"描述以方襲擊。

伊朗雖然口頭上宣稱要摧毀以色列,但極力避免與以色列爆發正面衝突,主要藉助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地帶哈馬斯等代理人與以色列間接交手。不過,近來雙方在敘利亞發生多次摩擦,加劇緊張局勢。

今年2月10日,以色列軍方攔截並擊落一架從敘利亞基地起飛、進入以色列控制區的伊朗無人駕駛飛機。以軍隨後出動數架戰機,空襲敘利亞境內多個伊朗目標。

今年4月9日,以軍向敘中部霍姆斯省的T4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據稱炸死7名伊朗軍事人員。

本月8日,以軍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南的一座軍事基地發射導彈,目標據信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軍火庫和火箭發射車,炸死8名伊朗軍事人員。

美聯社報道,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似乎越來越直接和公開化。以色列2012年至今在敘利亞境內投入上百次空襲,目標據信大多是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輸送武器的車隊。

巴黎政治學院中東研究教授讓-皮埃爾·菲利於說,伊以之間的最新衝突使雙方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但衝突不太可能進一步升級,而是會"鞏固雙方默認的新紅線"。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在中東的處境更艱難,勢必會謹慎避免與以色列發生直接衝突,以免伊朗在敘利亞的戰果功虧一簣。另一方面,伊朗正與伊核協議相關國家磋商,試圖挽救這一多邊協議,減輕美國"退羣"的負面影響。

聲音

俄羅斯:雙方應避免"挑釁"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10日說,當天衝突是事態"非常危險的發展",伊以雙方應避免任何"挑釁"行動。

俄外交部副部長米哈伊爾·波格丹諾夫說,以伊之間"緊張加劇"是"危險"趨勢,阻礙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

德國和法國呼籲以伊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德國總理默克爾10日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會晤,德國政府說,兩人討論了中東局勢,呼籲"冷靜、降溫"。

拉夫羅夫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可能對中東穩定構成威脅。馬克龍先前告訴德國媒體,他曾告誡特朗普,退出核協議"將可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可能引發戰爭"。

德國:歐洲安全不要寄託美國

默克爾同樣對局勢走向表達憂慮,說道:"我們知道,我們面臨極爲複雜的局面。過去數小時(緊張局勢)升級顯示,這的確事關戰爭或和平。我只能呼籲所有當事方保持克制。"

白宮方面則力挺以色列,稱伊朗方面在敘利亞部署"進攻性火箭彈和導彈"是對整個中東地區"高度危險"的舉動,"嚴重威脅國際和平和穩定"。

面對美國堅決"退羣",默克爾10日呼籲歐洲國家不要繼續把歐洲安全寄託在美國身上。"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她說,"這是今後的任務。"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憲超_NN93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