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於謙大爺的電影,《老師·好》,你去看了麼?

  這是部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爲背景的作品,謙嫂飾演一位老師。

  當然這不是國產片裏首個教書育人的形象了。

  今天,我就在來推薦幾部,跟這個話題有關的電影!

  1、《我的父親母親》:平平淡淡纔是真。

  這是第五代導演當中的代表人物張藝謀執導,也是章子怡走進大衆視線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拿到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主人公駱長餘從師範畢業後來到遙遠的鄉鎮支教,但在這時候學校還沒有完全建好,長餘就一邊教課一邊幹活搬磚。

  隨着時間的推移,駱長餘與當地最漂亮的女孩招娣相識並相知,慢慢地他們逐漸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並萌發了愛情...

  如此簡單直接的故事,在老謀子用高超的攝影、構圖技巧包裝下,呈現出一副浪漫悠長的平民畫卷,那一年的章子怡真美。

  2、《孩子王》:現實殘酷的寓言。

  陳凱歌導演並編劇的第一部長片作品,謝園領銜主演,曾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拿到了金棕櫚提名,可謂一鳴驚人。

  主人公老杆是一位插隊七年的“資深”知青,某次他被派到雲貴某偏遠地區的小學擔任老師,但是這裏教學資源匱乏,所有事都需要從頭來。

  老杆雖然被分配教授初三的課程,但這些學生其實很多都不太識字,在他的努力下,老師與學生們都在發生着天翻地覆的變化...

  包着教育的外殼,其實還是在展現對時代的更多思考,凱歌在視聽語言上有許多新的探索,在那個年代讓人感受到這位新導演的生猛。

  3、《一個都不能少》: 你要堅強。

  依然是“國師”老謀子的作品,包括魏敏芝在內的演員陣容全部都是非職業的,這部影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拿到了金獅獎。

  在一所名叫水泉的鄉村小學裏,由於高老師請假回家,年僅十三歲的魏敏芝就被村長找來臨時代課,魏老師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很負責。

  她每天按時點名,給學生們安排抄寫課文,某天班上的學習委員張慧科因爲家裏經濟狀況太差,只能外出打工,魏老師便開始了艱難的“尋生”之路...

  關於這部電影的最早回憶,還是在學校裏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觀看的,它樸素接地氣,傳遞出來的感情真實有價值。

  4、《美麗的大腳》:給夢想戴上翅膀。

  由楊亞洲和倪萍這對夫妻檔合作,並邀請了孫海英、袁泉等實力派加盟,雖然不是高成本製作,但完成得還不錯。

  主人公張美麗是村裏的老師,她和新來的志願者夏雨老師一起合作,給這些孩子們教授知識,但夏老師開始對這裏艱苦環境不太適應。

  張老師爲了留下夏老師,用自己最真摯的感情打動她,而張美麗自己也面臨着感情危機,兩位老師互相扶持,共度難關...

  很細膩的故事,雖然用了一種電視電影的拍法,不過好在演員們還是比較靠譜的,能夠在底層情感上感動觀衆。

  5、《孩子那些事兒》:師者,到底意味着什麼?

  王競自編自導的作品,同樣也是電視電影類型,雖然演員陣容都名不見經傳,但作爲一部兒童題材完成得不錯。

  主人公林冬青從師範畢業後來到一所小學擔任五年級的班主任,這個班級裏有許多“問題兒童”,這對於剛入行的冬青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隨後發生的事情也證明瞭這點,無奈之餘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針對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停的教育策略...

  這是一部很適合孩子處在小學時期的家長、教師觀看的電影,故事很美好,也能讓人對教育產生更多的思考。

  這幾部片子,大家覺得怎麼樣?

  你們還喜歡哪些作品,可以留言跟我說說!

  最後來個看圖猜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