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戰爭,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上世紀最後一場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2月至1999年6月。北約19個成員國中由13個國家直接參与作戰,其餘6國則以提供後勤工作和支援前線為主要任務。

1999年3月23日,代號「盟軍行動」空襲作戰正式打響,北約聯軍總共派遣戰機1253架,艦艇47艘(其中美國包括B-2、F-117等隱形戰機在內各種飛機約830架、包括三艘航空母艦在內各型艦艇28艘,北約其他國家約423架戰機和19艘艦艇)。戰機總共出動34000餘架次,投彈近17000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性能極強的新式武器,連續78天對南聯盟實施不間斷轟炸,共造成1800多名平民喪生,63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還有50多座橋樑、14條鐵路、7條公路幹線、6個機場被炸毀,4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大批工廠、商店、發電廠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100多億美元。

作為弱勢一方的南聯盟在戰爭初期,利用山多洞多、地形複雜的地理優勢,在全國修建了許多洞庫和地下設施,在北約空襲前就將大部分飛機、坦克、導彈等重型裝備藏於地下,躲過了大規模空襲,達到了保存主戰裝備和作戰部隊實力的目的。並且擊落了「F117A隱形戰鬥機」在內的60餘架北約飛機,以及無人駕駛飛機31架、武裝直升機8架、巡航導彈236枚。

但是南聯盟保存下來的強大地面作戰力量卻毫無用武之地,因為北約聯軍根本就沒打算在地面和南聯盟過招,他們只是在距離戰場上千公里處軍艦上發射巡航導彈進行攻擊、從美國本土或盟軍基地出動隱身轟炸機,在電子干擾機的伴隨支援下,深入戰區,投射精確制導炸彈進行攻擊、或者使用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從防區外發射精確制導武器,攻擊預定目標。雖然南聯盟進行了積極的抗擊,但卻沒有有效的反擊手段。因此,科索沃戰爭最後以北約盟軍勝利而結束。

科索沃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絕對空中優勢,對弱勢的南聯盟進行打擊,武力迫使其就範。其作戰樣式是一種典型的非接觸式交戰,交戰雙方地面部隊形同虛設,從始至終都沒有在戰場上近距離交戰,這在世界戰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難道這就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