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洞位於利川市城東北6千米處。面積69平方千米,由水洞、旱洞、鯰魚洞、涼風洞、獨家寨以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與旱洞相連,主洞與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的神奇風光和獨特魅力而馳名中外。洞口垂直高度74米,寬64米,洞內最高處235米,洞長52.5千米,其中水洞伏流16.8千米,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水洞口海拔1070米,洞口高20米,寬10多米,落差約20米,清江至此跌落形成「卧龍吞江」瀑布,水聲如雷吼,氣勢磅礴。繫世界特級溶洞之一。洞內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原生態洞穴劇場,演繹大型原生態土家歌舞「夷水麗川」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題寫了「騰龍洞」洞名。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為國家4A級景區。玉龍洞位於團堡鎮櫻桃井,距集鎮7千米處。因洞內沉積物潔白如玉且洞中一景似飛龍,故名。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有各種景觀80多處。洞口高5.7米,寬12米,為人工開鑿。現遊覽景點主要有一條主洞和三個支洞,支洞左一右二,全長1630米。主洞最高處80米,最寬處40米,最窄處0.6米,洞內碳酸鈣澱積物廣泛分布。石筍、石柱、石鐘乳千姿百態。主要景點有擎天玉柱、天鵝孵蛋、群象迎賓、玉龍飛騰等。為國家2A級景區。朝陽洞位於南坪鄉朝陽村。因洞穴朝東而得名。面積20萬平方米。洞內水洞旱洞相連,主要景點有有五指石、銀河響水、野生峽和戲樓。朝陽洞周圍興建有觀日閣、攬霞亭、六觀亭等建築。其中觀日閣又稱朝陽閣,建在原朝陽庵遺址之上,閣內分上中下三層,周壁陳列「三十二觀音」畫像,中下二層設根雕藝術館,展示大、小根雕觀音佛像百餘尊。為國家2A級景區。水蓮洞位於利川市涼霧鄉,距城區12千米。又名龍船水鄉景區。洞里有五洞四橋三廳一亭一宮,地下伏流2萬米,堪稱地下宮殿。洞內多鐘乳石,石柱、石筍、石花、石幔別具一格。洞中有始建於清朝年間的觀音洞,可乘舟遊覽。為國家3A級景區。岩洞灣溶洞群在利川市城北郊1千米,因山灣懸崖峭壁上溶洞遍布,故名。面積約0.6平方千米。有大小32個溶洞。其中以乳泉洞、佛泉洞、龍泉洞、長蟒洞、天泉洞、百景洞、涼風洞、樓台洞等最為奇特,稱「洞八景」。其間流水潺潺,多石鐘乳、石筍、石柱。乳泉洞高12米,寬10米,深20米。洞內有一長2.6米倒懸鐘乳石有泉水滴下,酷似人乳,故名。洞額上石刻「乳泉」二字為民國九年川軍方化南部開縣人溫崇炎所題。石膏洞位於距龍塘鋪稅卡約l公里的馬鞍山上,石灰岩洞穴,洞口寬11米,高2米,入洞後斜著向下延伸約l華里,洞中最高處約4米,因內產石膏而得名。1933年周念民游擊隊曾在洞內修糧倉,迄今洞內仍留有柴灶和水井殘跡。老龍洞位於利川城西北2.3千米處,清江北岸四方店山麓,上、中、下三洞。上洞高7米,寬6米。中洞高1米,寬2米。下洞高3米,寬4米。清冽甘泉自上洞出,弧行約100米人中洞,穿山伏流,從下洞口奔出,在山麓迂迴流連約1千米後,注入清江。老龍洞一帶群山環繞,林木蔥蘢。 盤龍洞位於涼霧山盤龍村,為石灰岩溶洞,最寬處約30米,最高處約20米。因洞中有巨大石龍盤繞,故名。盤龍洞口原有一座佛寺,現寺廟已毀,僅存佛像一尊,佛像通高2.6米,頭長0.6米,寬0.48米,蓮花須彌寶座寬1.8米。洞內有一似由人工雕鑿而成的石龍盤繞於深約0.5米的泉水之中,清晰可見,龍頭靠近洞底,張口面向洞口。盤龍溶洞群位於涼霧鄉盤龍村。溶洞群由四個相鄰的溶洞組成。其中數盤龍洞最大,裡面鐘乳石奇特,風景迷人。破口洞位於汪營鎮清江村。洞穴總長度為50千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