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

  新個稅法正式實施

  納稅人在每月5000元“起徵點”的基礎上

  還能享受到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3個多月過去了

  政策實施效果怎樣了?

  數據來源: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

  製圖:張芳曼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1、2月份已累計惠及4400多萬人。加上去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提高“起徵點”改革,兩步個稅改革全部落地,8400萬人可不繳個稅

  將個稅起徵點調至5000元

  相信大家都懂

  那6項專項附加扣除都包含哪些呢?

  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房貸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鬍怡建認爲,提高“起徵點”和專項附加扣除都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的主要措施,但它們的功能有所不同

  “相較而言,專項附加扣除更針對個人的基本生活開支,更充分地考慮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稅基本原理。同提高‘起徵點’相比,在具有減稅普遍性的同時,也更具有差異化、公平性、合理性。”

  舉個例子

  深圳市一家諮詢公司的員工邵光華,在西鄉租着一套房子,每個月收入1萬元出頭。作爲家裏的頂樑柱,他有需要悉心照護的父母,和2個在讀小學的孩子。今年前三個月,邵光華總共多拿到手1000多元工資。原來,自今年元旦起,邵光華能夠享受到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兩個孩子的教育費用2000元,租房費用1500元,贍養父母費用1000元,算下來,每個月比原來少繳納400多元個稅。

  在山東,談起個稅改革使員工和企業享受到的紅利,豪邁科技集團財務總監劉海濤表示,去年10月,企業繳納個稅人數約8100人,每個月繳納個稅金額約77萬元。隨着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繳稅人數減少到4000人,繳納個稅金額則減少到約40萬元,前後對比,個稅納稅人數和金額都少了一半左右。“這相當於每個月拿出37萬元給員工發‘紅包’啊。”劉海濤說,個稅改革既讓員工受益,又有利於企業留住人才、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助力企業發展。

  個稅在降低

  收入在增加

  這些增加的收入能用來做些什麼呢?

  北京市民趙女士參加工作六年了,如今月收入約1萬元。“去年10月份調高個稅‘起徵點’後,我每個月少繳納個稅約450元,再加上現在的專項附加扣除,每個月能少繳納700元。一年下來,幾乎多了一個月的工資。”趙女士說,她打算利用這筆錢給自己“充充電”:“我準備考註冊會計師,需要報培訓班、買參考書。減稅多出來的錢,剛好能用來支付這些開銷。”

  山東高密市民王先生則在最近新添置了一輛7座SUV,“現在每月減的個稅,相當於當月養車的錢、油錢,這個優惠政策實在、直接!現在正值大好春光,開上一輛寬敞的汽車,帶一家人自駕遊,就當是給全家人的禮物吧。再攢攢錢,我還打算買按摩椅、咖啡機,讓家人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

  (來源: 人民日報)

  主編:唐嘉藝

  編輯:於新怡

  

  大家都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