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講劉墉的書法是好的。優點很多,但是其主要的缺點,或者說缺憾,在於心態上的表現。

優點:

劉墉是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翁方綱、鐵保、成親王並成為清代四大書法家,合稱成鐵翁劉。

劉墉的書法集帖學書法於一身。他的書法溫柔敦厚、用筆圓潤,墨色凝重。因此書法比較有力量。他的書法能融合和王羲之、顏真卿、鍾繇、蘇軾等人書法的精髓,師古不泥古,能夠自立面目。這一點是比較好的。

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書法,認為他的書法是「黃鐘大呂之音」。

缺憾:

劉墉書法的特色正是圓潤而且涵容萬物。但是這一點恰恰是他心理極度奴才的表徵。以至於他的書法,用筆如此圓潤而缺失骨力,不敢也不會露出半點鋒芒。

據稱清文字獄盛行,劉墉更是連隻字片語都不敢隨意留下來。內心對於政權高壓的恐懼讓他無法進行藝術的充分發揮。反而以厚重的筆鋒和濃濃的墨色將自我的軀殼包裹起來。

因此,劉墉的書法,是沒有精神的。缺乏一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內核,只是個乖孩子。

就好像我們看顏真卿的書法一樣,顏真卿的書法,如關羽坐帳,氣勢逼人,中正剛烈的士大夫氣息始終縈繞在顏真卿書法的字裡行間。那是一種昂揚、噴薄的氣質。絕非低眉順目。

然而這些缺憾,並非人為主觀就可以克服的,是時代客觀的大環境造就的。因此,這一點,只可算是缺憾,而不是缺點。

但是,我們這裡就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那就是真的有人,他的書法,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嗎?

或者,我們這樣二分式的評價一個人的書法,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這樣真的科學嗎?或者這樣真的符合實際情況嗎?

就像前面我說劉墉書法既有優點,又有缺憾一樣。雖然為了解答這位朋友的疑惑,我們是可以這樣進行劃分的,但是真實情況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

畢竟,劉墉不是一個西瓜,也不是摻雜著紅豆和綠豆的雜糧袋子。我們通過用刀切或者分辨顏色的方法就能完全清楚的分辨所謂「好」的部分和所謂「壞」的部分的。

到底那一個部分在劉墉身上是缺憾呢?哪一個是優點呢?

他的書法圓潤厚重,卻同時也是他內心極度恐懼,包裝自己的表現。然而這份對於清朝政權高壓文化政策的恐懼,已經不受他控制,而是彌散於整個社會大氛圍之內的,人人共識的一個集體意識了。

當我們把這樣不受他自己控制的、無法克服的「缺憾」,歸結於他自己的、個人的缺點,未免太不近人情。


清代劉墉因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而家喻戶曉,在電視劇里他為官「愛民、清廉」,深受百姓喜愛。

其實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也非常了得,有「濃墨宰相」之稱,劉書法與同時期的成親王、鐵保合稱「翁」、「劉」、「成」、「鐵」四家。後期與受碑學影響的金農、鄭燮遙相輝映。

第一,劉的書法可分三個時期

1、劉早期書法為了應付科舉考試,學習當時的流行書風趙孟頫和董其昌,字體玉潤珠圓,如美女簪花。

 2、他中期的書法,尤其是30歲以後,學習蘇軾、顏魯公等,筆法雄深雅健,骨肉相兼,氣蒼高古,筆力勁健內斂,別具一格。

3、他的晚年書法,受北魏碑刻影響,書法體豐肥骨勁,結體嚴謹而又舒展,雖然此時他已近暮年,未能深遭,但仍開一時新風。

第二,他的書法有三個特點

1、劉墉書法法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靜」,他的書法雖以行書名時,但他的行書並不張揚,基本上字字獨立,穩定而沉靜。

2、第二個特點是「厚」,他有濃墨宰相之稱,善用濃墨,而且筆筆藏頭護尾,筆力內涵而不外泄。給人以厚重感,雖圓潤,卻不缺少骨力。

3、第三個特點是「趣」,他的書法雖然用筆厚重,藏頭護尾,字字獨立,卻不乏趣味。首先是她的行距、字距比較疏朗,其次是因為他的字粗細大小的變化非常豐富,打破了他字子獨立的沉靜。

你覺得呢?贊同的朋友麻煩關注一下,點個贊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