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神祕的,藏民身上滿掛的拙樸隨意的紅珊瑚首飾,也都蘊含著神祕而聖潔的藏族文化。

有網友說藏民是最敢炫富的,身上滿掛的都是珍貴的珠子。但在藏民看來,這不是炫富,更多的是信仰。

紅珊瑚作為佛教七寶之一,被佛教徒認為是佛祖的化身,信奉佛教的藏民更是認為紅珊瑚是龍身上的東西,代表了他們心中的「西方之阿彌陀佛」。同時,紅珊瑚又是藏葯的主要成分,藏民自然對紅珊瑚喜愛有加。

但我們都知道紅珊瑚生長在深海里,西藏是不產珊瑚的,那藏民滿身披掛的紅珊瑚是從哪裡來的呢?

目前人們認可度較高的藏地紅珊瑚的來源有兩個:集散貿易和政府賞賜。

集散貿易

如今藏地留存的珊瑚飾品有一部分是通過茶馬古道的貿易流轉獲得的。

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古時的西藏是歐亞大陸的樞紐,興於唐宋的茶馬古道就促進了藏地和外域的交流。

茶馬古道里最重要的一站就是尼泊爾,那裡連接印度,然後通過西藏才能傳到內地。藏民本地出產的黃金和羊絨就被運到尼泊爾等東南亞諸國換取各色貴重珠子,包括紅珊瑚。

中央政府的賞賜

歷史上自元朝開始,西藏地方就被正式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理體系之中,並設置宣政院等機構管轄藏區行政事務;明清兩朝也設置了多個機構管理和扶持西藏的發展。

自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發布的一系列管轄政策就可以看出西藏對中原政府來說意義非凡。西藏朝貢者向中央朝廷進獻牲畜、皮毛、藏絨、藥材等土特產和手工藝品,朝廷為表示對偏遠地區的關懷與重視,就以高於原價值數倍的金銀、紗、綢緞、布匹、糧食和茶葉等回賜給朝貢者,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藏地佛教的代表—紅珊瑚。

除此之外,另有一種珊瑚化石的傳說。

相傳西藏很久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板塊運動後西藏變為了高原,所以原來海底的珊瑚變成了珊瑚化石,西藏牧區就有出土一種山珊瑚,是紅艷多蟲眼的古代珊瑚。但西藏並沒有珊瑚化石出土,此說法有待考證。

在藏地,很多藏民收藏了一生的珠子,到老了的時候都會捐給寺廟,紅珊瑚藏飾代表著吉祥和祈福,每一件古樸的藏地裝飾也是藏民美好祈願的積攢和傳遞。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內容均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歡迎轉發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