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摊、小吃店

  大多是用塑料袋直接装吃的,

  塑料袋上的油墨都粘到包子上了,

  还能吃吗?

  还有的商家

  常年把塑料袋放在高温蒸锅旁,

  甚至在热水中蒸煮,

  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吗?

  网络配图

  为了搞清楚这些疑问,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对食品用塑料袋进行了抽检,结果5批次产品有1批次不合格,油墨掉色严重。

  此次检测的食品用塑料袋

  另一个问题就是塑料袋的厚度和印刷质量都不合格。这样的塑料袋虽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但是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更不环保。“袋子可能一用就破,会使塑料袋废弃的频次增加,加剧白色污染。”

  为了最大程度贴近日常,

  此次抽检也进行了模拟实验。

  抽检很多食品用塑料袋没标识

  有商家放在水里蒸

  塑料袋一抖,就直接裹上了香喷喷的包子。有些袋子看上去很劣质,又薄又粗糙,到底干不干净?玄武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罗亚玲告诉记者,近日也有消费者向他们投诉,塑料袋装了热玉米后,上面的油墨掉色,导致玉米也染上了红色。

  此次检测的食品用塑料袋

  为了调查市场上的食品用塑料袋到底安不安全,该局委托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进行了监督抽检。涵盖了1家早餐店、1家小餐饮店、2家便利店使用的5批次塑料袋。

  检测报告

  罗亚玲介绍,在抽检时发现,很多店铺使用的塑料袋标识不全。现场抽取的4批次直接盛放食品的塑料袋,外包装上都没有“ 食品级”“ 食品用 ”等食品专用标识文字或图案。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塑料袋的放置环境也堪忧。有些塑料袋放的地方就不卫生,还有些塑料袋长期摆放在高温环境中,一些商家甚至将塑料袋直接放在热水中蒸煮。罗亚玲表示,这些环境下塑料袋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模拟实验

  高温高油下塑料袋有害吗

  为了最大程度贴近日常,此次抽检也进行了模拟实验。

  考虑到大家平时使用塑料袋,主要是装包子、油饼、油条等热食,油脂类居多。因此,在检查塑料袋中化学制剂的总迁移量时,检测人员也利用有机溶剂异辛烷或是20%的乙醇,模拟接触食用油脂的状态,将其放在40 ℃的环境下接触塑料袋半小时。

  此外,在检测塑料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成分时,也先把塑料袋放在60 ℃的热水中浸泡2小时,模拟接触热食的状态。

  让人安心的是,此次参与抽检的塑料袋产品均符合标准。

  现场实验:

  1 批次油墨掉色严重

  有食品安全风险

  此次抽检有1批次塑料袋,标注了“食品专用袋” 的字样,同时标注生产标准为 GB/T21661-2008。因此,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检验后,检测人员又按照其标注的国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塑料袋的厚度和印刷质量都不合格。

  检测人员在检测厚度

  按照国标,塑料袋厚度应该大于0.025毫米,但其实际检测仅有0.013毫米。“ 厚度不合格,可以理解为塑料袋太薄了。” 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主任检验师朱南介绍,这样的塑料袋虽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但是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更不环保。“ 袋子可能一用就破,会使塑料袋废弃的频次增加,加剧白色污染。”

  印刷质量不合格,主要就是塑料袋上的印刷图案和花纹的油墨掉色。朱南介绍,标准要求印刷剥离率应该小于20%,该批次塑料袋实际测得剥离率为38%。

  检测印刷质量

  “塑料袋上印刷使用的油墨一般分为聚酰胺油墨、复合油墨等,主要成分有一定的毒性。”朱南表示,如果不小心把塑料袋外面的油墨沾到食物上,就会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现场小实验教你如何辨脱色

  为了看清油墨掉色情况,4月11日,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也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方法很简便,一卷胶带就可以搞定。中心检测人员刘鹏远将透明胶带贴在塑料袋印刷文字上,随后撕掉。透明胶带上就染上了明显的红色。“从染色的情况来看,掉色程度达到40%,超标了。”

  撕扯过后的胶带上沾有明显油墨

  紧接着,刘鹏远又将另一快塑料袋碎片放入热水中浸泡。3分钟后,用棉团擦拭。棉团很快染上了颜色。“这主要是模拟接触热食情况下,塑料袋的掉色情况。部分商家把塑料袋放在水里蒸煮,更是不科学。”

  强烈建议:不要使用有颜色的塑料袋装食品

  使用食品接触用塑料袋时,大家要注意观察塑料袋的外观、颜色和标识。

  食用包装应当有“食品用”等文字标识,或刀叉等图案标识。

  最好不要使用有颜色的塑料袋。

  有特殊气味、臭味的塑料不要用来装食物。此外,如果要微波加热,也要选择“可加热”“可微波”的塑料袋。

  对此,您怎么看呢?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