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關於自我傷害的事情寫下來的這個想法已經存在心中很久了,

但一直不知從何寫起,

昨天難得人貼人擠捷運,

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思緒就是:「前面這個女生的手臂好潔淨,是沒有疤痕的耶~」

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擁有那樣正常狀態的皮膚,

可是我沒有,所以她在我眼中才會這麼被突顯與值得注視。

我知道我有可能這一生都沒有辦法讓受傷過的肌膚恢復到完全無疤的樣子,

並不是說我一定會再出現自傷行為,

只是除疤畢竟不是一件那麼總能達到理想結果的事,

曾諮詢過醫美,醫生很明確地告知,

這樣的疤痕不可能透過現有技術除去,

頂多淡化,效果相當有限。

所以,我學習和傷痕累累的身體共處。

 

其實我的生活功能很不錯,

自評GAF分數至少有84分以上XD

(會被醫院評到15分…完全是因為我那時候太暴力…T_T)

光看外表、與我相處,都不會聯想到我有這些自傷經驗,

在學校時我從不穿短袖,

進公司後我也是過了三年多,才開始試著在自己的位子上脫掉外套,

在家裡及健身中心我會穿短袖,

但只要有人靠近我,我都會非常不自在。

 

我一個人在房間時,疤痕們會露出來被我自己看到,

即使已經這麼多年,

我卻從來沒有對它們的存在感到習慣過,

看書、寫日記、打電腦…在做這些事的同時,

餘光會瞄到或深或白不平整的花花肌膚,

那種感覺就像一直有小蟲子停在手上一樣,

會一直知道有東西在那兒,一直想把它拍掉、揮掉…

(所以是~我看自己的花花手看不習慣,看別人的乾淨手也看不習慣…)

 

昨晚不知是否受到捷運女孩乾淨手的刺激,

我又把《割腕的誘惑》拿出來當睡前故事書,

IMG_1284  

這本書已經陪著我八年(我會算得出來是因為浩威醫師幫我在內頁寫下了「高興見到Dee」及日期)

在更早,我還沒有買下它的時候,在圖書館借閱過二次,

某次在小雪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的時間,

我趁空檔把書拿出來看,

小雪經過我的坐位,問我那是什麼書,

我把封面秀給她看,小雪問我好看嗎,

我說還不錯、書上寫了許多實例。

 

老實說,我不認為這本書對我而言很適宜,

就因為它有太多實例,而且寫得有點太精彩,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和它形成某種競爭關係,

我發作的時候,會把自己和書中女孩作比較,

然後體驗到一種「不想輸」的微妙情結= =

那幾年,有時它像毒品,如同它的書名充滿誘惑,

一直勾引著我去取閱、旁觀、然後參與實踐。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在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

比較會去尋求書籍的慰籍,

所以看完書後的自傷行為,

源自於本來就低落的情緒,

不能因此就說是書本內容引發自傷行動。

 

「何以對自己下手?」

這個問題,別說治療師,連我自己都問過不下N百次,

發洩情緒、自我懲罰、同儕影響、吸引關注、目的操弄、轉移思緒、抒壓、提振精神、腦內啡、空虛、自我掌控感…

應該都有,只是隨著階段變化各項因素有所消長。

 

「第一次發生自傷是什麼時候?」

這個問題可能不是非常關鍵、但卻很基本,

所以在初談時都一定會被問到,

其實我到現在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只說「我忘了」,通常也不會就這麼被放過…

所以不論對方追問時的舉例是什麼,我都會點頭把它當成我的回答…。

 

我記得我利用過不少物品來自傷,

針、刀片、剪刀、線香、衣服上的金屬裝飾、鐵箱邊緣、訂書針、公佈欄金屬邊緣、抽屜底部、吸管(?)、硬果核…

可以說是想自傷不怕沒工具啊…

最常使用的美工刀都不知道買過多少把去了,

比較嚴重的時期,我每每走進文具店第一個就衝向刀片區報到,

最喜歡欣賞高級刀片了~

也有時候是身邊沒有帶,隨手就買一把來用,

所以手足牌美工刀我也很多。

有一次我把房間裡的自殘工具搜刮一輪,

帶到諮商室打算和Idgie一起把它處理掉,

不誇張…牛皮信封裡滿滿一袋都是美工刀,新新舊舊各種款式…

 

我的許多青春時光都沉浸在自我傷害的吸引力之中,

後來也耗費了相當冗長的歲月才與自傷時代告別,

在這條漫漫長路上,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以為自己已經停下來了、以為已經終於戒除這個壞習慣,

可是後來又再次發生,

如此反覆多次,後來我已無法相信自己有能力擺脫它,

它傷及的不只是身體組織,也殘害了一個人的自信與價值感;

我也曾在接受治療時,反而更加深自傷意念、更確認自傷帶來的好處,

所以說找到擅長處理特定議題的治療師很重要,

但我也不認為當時的治療師沒有幫到我,

畢竟治療師也是滿足了我當時所缺乏的…。

 

每次對自己下手時,

我多少會抱持著一種「這是最後一次了」的心意,

但這種決心在戒癮階段而言並不是真正的決心,

接著如果剛好有一段穩定期,

我會以為自己真的不會再這麼做了,

但事實是:我並沒有發展出其他方式與應因情緒的資源,

所以只要情境出現,很快又會掉進自傷的循環之中。

 

不曉得若是戒菸的話,是不是比較容易在不小心抽了一根後、悄悄地抹去痕跡?

但以自傷者的acting out來說,

就算瞞得了別人,也騙不了自己,

即使有心想要騙自己,血淋淋的傷口卻會無情地大聲嘲笑這荒唐一切…

 

下集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