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小山這個人,是晏殊最小的兒子。也是最有才的一個兒子。晏殊貴為相,一人之下。又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但也管不了這個兒子。這小子象民國時期的袁克文,唱酬應和,宿娼蛺妓。就是不考功名。最後老子不行了,家道中落。依然如故。後期和柳永,袁二有的一比。

但憑心而論,晏幾道在文學成就方面。就我感覺,是超過他老爸的。晏殊的詞,代表了那個時代特別是北宋士大夫的生活,象現在的高官富豪。北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富的朝代,象晏丞相這樣的一年俸銀能達到現在千把萬。包拯的俸銀放現在五,六佰萬。大家可能還記得寇準吧,電視劇里他是一個大清官,連買茶葉的錢都沒有。其實寇準在宋朝官宦裡邊是最貪的之一,舞女給他跳一支舞就賞一批絹。但他的政績還是有的。

所以晏幾道家道中落後的生活和柳永,袁二有點相似,詞作的表現方面也是以風花雪月為主。但與他老子相比,多了些士大夫以下以及市井人物的愛恨離別與堅辛蒼涼,與他後來的經歷和環境是有關的。所以小令方面,我認力晏幾道就是慢詞中的柳永。

當然,宋詞前期是從晚唐五代發展過來的。李白,白居易,溫庭筠,韋莊等都把寫詞作為副業,但成就也不低。象白居易的憶江南等,溫,韋在詞作的成就方面甚至超過詩。南唐的先,後主,馮延已。花間詞派,蜀後主都是寫詞的高手。但慢詞是柳永開拓的。所以800多個詞牌裡邊,柳永自創100大多,還有柳詞流傳之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甚至後人把南宋滅亡也算在柳詞上;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這個成就,說柳永在宋詞創造和受眾上笫一沒人會反對。但在小令上,晏小山雖不如李後主,排在前五是沒問題的。從瓊瑤的小說以及後代詩歌的引用上可以看出來。所以我說晏小山是小令中的柳永大家可以把他們中的詞從內容和意境上比較一下。

以我來看,晏詞中多了一些艷詞和落莫。但他的遣詞和意境,那種凄美,對後來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指正。


原作: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作者 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賞析:

我讀古詩詞,通常有五個方面,即,知作者、讀原作、明主旨、悟意境,學創作。結合這五個方面,談一談會我讀《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的感想。

第一,知作者。要對一首詩詞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必須知道作者所處的歷史年代,其生平經歷以及其一貫的寫作風格等。

本詞作者晏幾道,生於1038年,是北宋著名詞人。其父親晏殊官居相位,晏幾道出生時,晏殊已47歲,老來得子,倍受寵愛。晏幾道生來就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過的是逍遙自在的風流公子生活。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受朋友牽連,被羅織罪名逮捕下獄,後被宋神宗釋放。此事雖有驚無險,但經此折騰,晏家的家境每況愈下,使其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晏幾道自幼聰穎過人,繼承了父親優良的文學素養,7歲寫文章,14歲參加科舉考試,取得進士身份。其文學成就突出,與父晏殊並稱「二晏」,他的小令詞在宋初發展到一個高峰,其代表作集中於《小山詞》。以夢寫情,是詞人言情曲折跌宕的重要表現形式。一部《小山詞》,「夢」字隨處可見。夢境,成了詞人的一個強有力的抒寫情感的方式。無論是以夢來追憶往事前塵,還是藉以表達人生如夢之感,也無論以夢來抒寫思相思懷人之情,或是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願望以夢托之,不外乎都是一種鬱結之下的情感渲泄方式。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就是《小山詞》中的一首,其中對夢境的描寫清晰可見。

第二,讀原作。熟讀原作是古詩詞賞析的基礎。只有熟讀原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

讀有多種形式,默讀、朗誦、背誦,以作者的身份吟誦,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讀《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這首詞,當對原文相當熟悉後,會感覺其意思逐漸明晰。

第三,明主旨。即明確詩詞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詞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原作鑒賞的核心。

本詞作的標題,即為詞的第一句,「醉別西樓醒不記」。開首就寫當日西樓醉別,醒後卻渾然不記。「醉別」的離別之情景躍然紙上,醒後卻什麼都不記得了。「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道盡了歡情易逝的感慨。「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衣服上留下的酒的痕迹,酒席上詩作的字句,象徵著相聚時的歡欣熱烈,然而這點點酒痕和行行詩句,卻總是有那麼多的「凄涼意」。可見此詞為描寫離別感憶的作品,慨嘆於歡情之易逝,當下之凄涼。

第四,悟意境。「詩言志」,意境要將思想情感寄託於某種景象而形成意象,這個意象具有情與景的不同方式的交融。欣賞者通過對意象的理解可以達到韻味無窮之境界,甚至產生境界外之景緻,這正是詩詞欣賞之妙處所在。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這首詞,上片最後兩句,「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於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對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而言,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但這個「閑」字卻來難眠之人,從反面透露了作者的鬱悶傷感。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這兩句,接續「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之凄涼,也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寒寂的長夜裡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整首充滿了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後的凄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令人回味無窮。

第五,學創作。對於學習詩詞寫作的人,除了賞析之外,還應該學習,學習作者的創作技巧和手法,在此不再贅述。


《蝶戀花》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已,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賞析]

這是一首懷舊詞,抒發離別情緒,整首詞瀰漫著一種無可排遣的惆悵與悲涼。

"醉別西樓醒不記「,首句憶昔,點明"別"。"醉別"二字點出了離別的情態;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說明當時宴飲的氣氛相當歡樂的。"西樓"為當日送別之地;"不記"二字寫出了前歡似夢的感覺。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這裡用春夢、秋雲作比,抒發聚散無常之感。春夢美好石短暫,秋雲明靜而易逝,用它們來象徵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詞人由對往事的追憶和傷嘆中回到了眼前,只見斜月沉沉,畫屏展翠。夜深人靜仍舊未能入睡,可見別恨之深;詞人此刻心煩意亂的,那畫屏上的江南山水此刻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生勁地傳達了詞人鬱悶煩躁的心境。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詞人因懷人而揀點舊物,"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酒痕,"詩里字",是筵席上的酬唱詞章。這酒詞和詞章象徵著過往的歡樂,那歡樂如今都化作了雲煙,看到舊物,只能叫人心生凄涼。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詞人將紅燭擬人化,說它無法留人,為離別而垂淚,將自己心中的哀傷和盤道出。

欣賞這首古詩詞


晏幾道《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 ,夜寒空替人垂淚。

在西樓送別時,我故意喝醉了,以便醒來能把一切憂愁忘記,真羨慕春夢如秋雲,,

或聚或散都那麼簡單容易,斜月半照窗前,人仍慵懶不起,展開的畫屏上有一幅綠意盎然的江南山水。

不論是衣服上的酒漬痕迹,或詩句中的文字,一點一行,總是充滿凄涼滋味,紅色的燈燭也想不出什麼好方法排遣愁緒,只在寒夜裡為人憑空滑落燭淚。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北宋小詞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在娛樂的過程中感嘆人生或者政治」;南宋長調就正好相反,是「有目的在娛樂中感嘆人生或者政治」。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介存齋論詞雜著》)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歌,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社」的說法。

北宋這波人寫詞都是取景於當前,不會刻意的追求深度,但是感情真摯,率性。晏幾道這首詞,在北宋諸篇中,可以算的上是名篇了。

  •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起句便點出緣由:是醉酒後醒來回憶之作。醉別西樓醒不記;這裡說通俗點就是上酒樓喝酒喝斷片了。當時在酒樓里的情形等醒來的時候都記不得了。「春夢秋雲」則表明當時相逢時美好的。晏殊《木蘭花》有「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白居易《花非花》: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何處無覓處」。美則美矣,但是春夢匆匆,秋雲無憑,又是一翻聚散無常。

  •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斜月句說的是無眠,月當半窗已經是深夜了,卻還在憑思當時的惆悵,此刻心情在傷感離別之中,又對著「畫屏閑展」,美人不見,吳山空翠,畫屏中的風景也只是空惹悲傷。整個上片對於醉中的情況是寫的很模糊的,著重下筆是在醉後的感嘆中,通過「斜月半窗」寫長夜漫漫,又通過獨對畫屏來體現孤獨。相逢只如春夢,無非剎那的美好,轉瞬即逝,甚至都是「醒不記」的。而別離的惆悵總是讓人印象深刻,總讓人於長夜中獨自悲傷。

  •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下片的「衣上酒痕」承接上片醉別西樓而來。醉中的「春夢」已然不能尋覓了,現在也就剩下了衣服上斑斑點點的酒漬、詩詞中一行行的文字而已。如何不凄涼。

  •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這句是名句,化用自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擬人手法寫紅燭自憐,也是我在自憐。但是並沒啥用,我也只是獨坐到深夜,紅燭也只是垂淚到深夜而已。

這首蝶戀花並沒有什麼特別精巧的布局,它的優點是在於真摯,在於無意識的對人生的感慨。所以使得這類紅樓歌舞之作在側艷的辭藻中,有更深的可讀性。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蝶戀花

宋·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這是晏幾道寫別情的名篇。它截取的是酒醒人散後,獨自不眠的片段,寫出的是離別的哀愁和孤獨的難耐。

首句點明環境「醉別西樓醒不記」。西樓是歡飲的地方,也是作者的住處。在一首《鷓鴣天》里曾說:「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為什麼會醉別醒不記?這句很平淡的直陳句包含很深的離別之愁。因為「愁多不忍醒時別」(唐長孫佐輔句),所以用醉來逃避,「醒不記」三字寫足醉的程度,當時如何分別,在沉醉中完全記不起來。但別離的苦味卻不會忘掉,所以接下去感嘆離別太多了。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聚散真容易,實際在強調散。聚散如春夢秋雲毫無定準。白居易有《花非花》詩云:「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裡改朝云為秋雲,與春夢相對更為貼切,而去掉朝雲一詞所含的高唐神女內容,更顯得脫俗。

「斜月半窗還少睡」,越想人生越難入睡,而室內偏偏又見畫屏上的吳山翠色。吳山也許就是人去之處,畫屏展示的吳山翠色,引人陷入莫可名狀的遐思之中。

「衣上酒痕詩里字」換頭處既說醒後也聯繫醉時,酒痕可見醉態,詩字鑄自別情。點點酒痕,行行詩字,有一個共同特點:「總是凄涼意。」越想越凄涼,越想越難入睡。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杜牧贈妓詩云:「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此詞結尾明顯化用小杜詩,但卻深入一層,而且與上闋「畫屏閑展吳山翠」一句相應,畫屏不曉人事,而這裡紅燭卻替人著急垂淚,一無情,一有情,一綠一紅,相映成趣。

這首《蝶戀花》慨嘆歡情易逝、孤懷難遣,有人定為小山晚歲作品,較之他篇,沉鬱悲涼,獨為傑出。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關注【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